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講今天的電影前,Sir先給你們看兩組圖片。

這是一羣人準備踢球: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這是一羣人正在踢球: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張

這是一個男孩準備騎馬: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3張

這是一個男孩在騎馬: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4張

掉幀了?

打碼了?

都不。

這些模糊的畫面可能就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看到世界的樣子。

《標準之外》

Hors normes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5張

去年戛納電影節閉幕影片,兩位法國導演再次讓觀衆鼓掌尖叫。

奧利維埃&埃裏克。

9年前他們就成功過——

一部《觸不可及》,成爲法國國民電影。

即便經濟不景氣,它還是勢不可擋地刷新票房紀錄,連續十週票房冠軍。

連法國總統都想請劇組到愛麗捨宮吃飯。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6張

之後這個黑人護工和白人富商的故事,感動了全世界。

豆瓣評分9.2,TOP250中排名25。

陸續有阿根廷、美國、韓國等多個翻拍版本。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7張

再次聯手,又要準備好紙巾?

好在。

他們沒有爲了票房,複製自己的套路。

同樣是記錄邊緣人。

但這次把主角聚焦更尖銳的人羣——自閉症患者

Sir開頭的圖片,就是健康人羣視角,與自閉症患者視角的對比

如果說《觸不可及》的風格是治癒。

那新片《標準之外》的觀感在Sir看只有一個字: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8張

“灰姑娘一樣的童話故事”。

好評如潮下,當時法國社會對《觸不可及》同樣發出過這樣的批評。

如。

階級貧富問題一筆帶過,種族問題被粉飾太平;

按照大衆口味標準化生產的娛樂電影。

而在新片《標準之外》中,兩位導演以更深刻的筆觸,直面了這些問題。

卸下輕喜劇的外衣,把現實的心臟掏出來,撕碎給你看。

電影上來就極其野蠻。

一羣大漢VS一個小姑娘。

“別跑!”“站住!”

姑娘呼吸急促,拼命奔跑,企圖在人羣中逃脫。

可惜還是失敗了。

一個飛身,姑娘被其中一個大漢撲倒在地,成功擒拿。

這人還不忘提醒“同夥們”:別讓其他人圍上來。

黑社會?人販子?

但你仔細看這段鏡頭——

姑娘的視角里,又是一片混沌和嘈雜。

——她也是一位重度自閉症患者,艾米莉。

抓捕她的人,是電影主角之一,布魯諾。

他創辦的“正義之聲”自閉症患者護理機構,收留的都是官方機構不願意接收的重度自閉症患者。

他們有嚴重暴力傾向,生活不能自理。

看少一眼,隨時“暴走”。

但布魯諾創辦的機構並沒有正式的執業牌照,於是政府開始進行調查。

這是故事前提。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11張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12張

△ 上:文森特·卡索飾演的主角布魯諾;下:真實故事裏的“正義之聲”負責人StéphaneBenhamou

用文字可能表達不出來。

布魯諾機構裏的日常,Sir看得真叫一個肉疼。

小小的房子裏,就像擺着無數個可移動的定時炸彈。

你不知道他們誰,什麼時候,就會爆。

輕度的——

突然尖叫、疾跑。

重的——

無預警,開始用自己的腦殼砸牆、捶打、亂踢。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兩句臺詞,讓Sir真實地嚇到了。

第一句,機構裏的護工陪患者去溜冰。

本來歡樂興奮的氣氛,被一句話徹底壓低。

年輕護工在幫一位患者穿溜冰鞋。

此時另一位有經驗的護工趕緊把他喊停,說:

絕對不能這麼面對面坐

如果他踢腿

你臉上就得挨一刀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14張

你品,你細品。

這些護工到底每天面對着多大的危險。

第二句,出自一位最趨近被治癒的患者。

約瑟夫。

經過機構的治療和布魯諾的陪伴,他的情況有很大好轉,已經可以獨自一個人搭地鐵了。

只是每次還差一個站,他都會忍不住去按車上的警報。

於是布魯諾最常跟他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已經離的很近了。

鼓勵他的進步和嘗試。

那約瑟夫最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呢?

Sir百思不得其解:

“我能打我媽媽嗎?”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15張

這不是一句玩笑。

他發自內心地,每時每刻,都想揍自己的媽媽。

他無法控制,暴力是緩解壓力的唯一途徑,而對最親的人施加暴力,是他釋放壓力最安全的方法。

荒謬嗎?

這句話,其實是布魯諾引導他說的。

這是他的療法:有暴力想法時,鼓勵約瑟夫說出來。漸漸地,暴力行爲就會消失。

說出來,代替真的去打。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看到這裏,你可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太可憐了。

的確。

這是《標準之外》醞釀的第一層痛感。

——把自閉症患者所表現出的所有不適、詭異、生硬,赤裸地展示在你面前,讓你心疼,讓你憐憫。

但。

這絕不是它的終極目標。

當故事真正鋪開,視角變得豐富。

你會發現。

真正可憐的,是我們。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16張

故事除了聚焦自閉症患者本身,還有兩條支線。

如片名,關於兩套“標準”

一套,體制的標準

官方派了兩位調查員對布魯諾這個“無牌機構”展開調查。

他們要確認,這個機構有系統認證的資質,有合法的牌照,才准許繼續經營。

一開始他們信誓旦旦。

面對偷偷把孩子送到“正義之聲”的醫生,一連串質問:

你怎麼保證他們的用藥?

怎麼保證他們得到合理的看護?

怎麼保證他們的安全、管理,和衛生?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17張

醫生經過沉默和思考後,只留下兩句話:

“無法保證。”

“我認爲他們是對的。”

這是被問住了嗎?

留意兩位官員的肢體。

提問時,他們身體前傾,眼神壓迫,非常強勢。

可當他們得到這個答案後,一個迅速向後傾倒,一個目光開始躲閃。

他們心虛了。

對“標準”的信仰,隨着調查深入,逐步崩塌瓦解。

他們發現,正規機構都在對重度患者,難搞的病人敬而遠之。

就算勉強收了,所謂正規的治療方法只有:

用繩子綁住他們的手腳, 猛灌藥。

他走時充滿活力,愛笑

回來時,卻像個植物人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19張

這些重症自閉患者被官方醫院拒絕。

每天都有幾十人找上布魯諾,求他收下他們的孩子。

要查封這唯一的希望?

面對調查,布魯諾沒有跳腳,但當他無奈地走出房間。

再看兩位調查員的動作——

只能低頭嘆氣。

再來看另一套“標準”。

社會的標準。

指向那些機構裏的護工。

所謂“護工”,只是個禮貌的稱呼。

實際上呢?

負責人讓他們寫報告,所有人交上來的文字都是網絡流行語,還愛寫縮寫。

他們來自貧困地區,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連一篇小作文都寫不好。

要學歷也沒學歷,到哪也找不到好工作。

不要再用“敲愛”這個動詞了

他敲愛保齡球

他敲愛滑冰

就沒有別的詞啦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1張

△ 字幕翻譯來自大衛申,Sir必須感謝這位有趣的仁兄

“正義之聲”同樣是他們的避風港。

他們在這裏培訓、實踐,好他日能到正規醫院找到一份工作。

患者、護工。

都是這個社會標準之外的邊緣人。

相處之下,頗有一種同是淪落人的感覺。

這正是電影所包裹的第二層痛感——

它不留情面地戳破“標準”的粉飾,扯開縫隙,並通過鏡頭深入這些縫隙之下匍匐着的邊緣人。

這是一種無聲的痛、窒息的痛。

因爲如果世界上存在着一種無法撼動的“標準”。

那麼,有一天。

我們所有人都將在“標準之外”。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3張

電影的第三層,不是痛感。

而是Sir最欣賞的——接近痛苦的能力

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

首先,它必須努力接近真實。

爲此,導演做出許多看不到的付出,或者說,導演本人就長期沉浸在這種“痛苦”中。

導演託萊達諾的家人,就有自閉症患者。

劇組曾經花費整整兩年時間,進入重症自閉症患者護理機構,瞭解他們的運作,以及遇到的困難。

電影裏面還有大量的素人演員,包括那些自閉症患者,都是真實的患者。

約瑟夫的飾演者,本傑明,在現實生活中也是自閉症患者。

因爲精湛的表現,他還獲得了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新人男演員提名。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4張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5張

△ 上:電影中的本傑明;下:導演與本傑明在凱撒電影節上合照

也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不到任何先入爲主的聖母式同情。

主角是兩位大善人沒錯。

但電影也沒有塑造任何一個稱得上“邪惡”的反派。

外人可能會怪罪那些拋棄孩子的父母。

電影中的父母怎麼樣?

他們更多地表現出一種彷徨,掛在嘴邊永遠是“不知道”“怎麼辦”:

我和丈夫不知道怎麼辦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6張

如果我死了,他該怎麼辦?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7張

可能會怪罪體制。

電影中代表體制的兩位官員,也並非一事無成。

他們調查盡職盡責,甚至後期有了轉變。

現實中,自閉症患者對任何機構來說都是一件棘手的難題。

Sir認真查了資料:

自閉症需要在6歲之前進行干預治療,費用高昂。根據美國的研究數據,在21世紀,照顧自閉症患者走完一生需要花費400萬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

讓非法機構消失,體制責無旁貸;

而如果體制沒有足夠的plan B,布魯諾們就會繼續非法下去,調查人員也會繼續調查下去。

悖論式的難題就如吳剛砍不斷的桂樹,西西弗推動的石頭。

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那麼我們該將問題的癥結指向哪裏?

電影沒有明說。

但Sir想說一個細節。

正是Sir文章開頭提到的兩種視角對比——

一種清晰,一種模糊。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8張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29張

實際上,誰也不知道自閉症患者眼裏的世界是怎樣。

——可能五彩斑斕;

可能透着血腥的鮮紅;

可能,就跟所有“正常人”眼裏一樣。

可爲什麼導演把它處理成一種模糊?

答案,通過主角布魯諾說出來了。

一個護工被患者撞斷了鼻樑,他很不解:爲什麼上一秒好好的人,突然就要打我?

布魯諾平靜地對他解釋:可能因爲沮喪,因爲緊張,因爲壓力,他們沒辦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暴力釋放。

之後,他又補充了一句。

也是全片最讓Sir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

我的意思是,這是我的理解

因爲事實上,我們並不怎麼了解他們

70萬人打出9.2,終於等到它迴歸 第30張

他就有着接近痛苦的能力。

——不帶任何偏見地平視我們所不理解的少數人。

所以。

模糊,不僅是一種區分患者的濾鏡。

更是讓我們放下私見和麻木的引導。

這是一種太珍貴的能力。

以至於,它早就被“大多數人”所無視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