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胃息肉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胃息肉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胃息肉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狀乳頭狀組織,較小時常無明顯症狀,一般都是在胃腸鋇餐造影、胃鏡檢查或其他原因手術時偶然發現。“息肉”這一名稱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觀察到的隆起物。

本病早期或無併發症時多無臨牀症狀。有症狀時常表現爲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噁心、嘔吐。合併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爲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較爲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生長於賁門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嚥困難。

胃息肉通常分爲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約佔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樣物,並非真正的腫瘤。息肉較小,一般直徑小於1.5cm,呈圓形或橄欖形,有蒂或無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爛。組織學上可見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層腺體,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見,固有層見炎性細胞浸潤,部分息肉伴有腸化生。少數增生性息肉可發生異型增生或腺瘤性變而產生惡變,但其癌變率一般不超過1%~2%。

2.腺瘤性息肉:系來源於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腫瘤,約佔胃息肉的10%~25%。一般體積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數無蒂,表面光滑,少數呈扁平狀、條狀或分葉狀。組織學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體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見,可分爲管狀、絨毛狀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息肉間質爲疏鬆結締組織,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黏膜肌層無明顯增生,肌纖維無分散現象。本型息肉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直徑大於2cm、絨毛狀腺瘤、異型增生Ⅲ度者惡變率更高。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