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急救知識 > 10招必學:寶寶意外如何急救

10招必學:寶寶意外如何急救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被繩子勒住

如果寶寶的脖子不小心被繩子繞住,輕者脖子會勒出血印,重者還會造成窒息,危及寶寶生命

3類寶寶的繩繩危機

第1類:帽子寶寶

等到寶寶長大一點兒,自然就會被爸爸媽媽帶出門"光宗耀祖"。這時,爲了更好地保護寶寶的小腦袋,很多媽媽都會給寶寶準備一頂可愛的小帽子。我們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現在市面上很多寶寶帽子都是帶拉繩或塑料繩的兜帽,而爲了起到較好的固定作用,兜帽上的繩子一般也都相當結實,一不小心勒住寶寶脖子,同樣危險

第2類:牀寶寶

對於大多數小齡寶寶來說,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那張私人專屬的小牀上度過。小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爸爸媽媽稍不注意,寶寶就可能被一些牀上用品或玩具上的繩子、帶子纏到身上。對此,爸爸媽媽可千萬不能等閒視之。萬一勒到小寶寶嬌嫩的脖頸,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3類:走路寶寶

寶寶又大了一歲,已經開始蹣跚學步了。爸爸媽媽一定都很高興吧?但是,越到這個時候,越不能掉以輕心。寶寶對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強,不能及時發現身邊的危險。例如,在室內活動的寶寶如果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就容易被繩子纏繞,並造成窒息的危險

繩繩安全備忘錄

想完美解除危害寶寶的繩繩危機嗎?不要太過緊張,愛護寶寶的爸爸媽媽們只要能做到以下四點,自然能夠化險爲夷

1、“監視”寶寶

讓寶寶時刻處於爸爸媽媽的視線範圍內,做好寶寶"保鏢"。如果必須離開寶寶一小會兒,須確保寶寶身邊沒有潛藏的繩子危險

2、遠離繩線

不要讓繩線繞在寶寶的脖子上或出現在寶寶的牀旁邊,並注意留心寶寶衣服上的繩線,確保它們不會弔住寶寶的脖子

3、檢查玩具

經常檢查寶寶的玩具,儘量排除那些帶較長繩線的玩具,並確保這些玩具完好無缺

4、預先清理

在寶寶自由活動之前,幫助寶寶消除任何可能纏住寶寶的繩子危機,如裸露的電線、窗簾的帶子、燈繩開關等

5、窒息處理

爸爸媽媽在對寶寶勒出的血印進行消毒後,儘快將寶寶送往醫院進行檢查

關禁閉

在家庭及幼兒園中,爲了“懲罰”一時不規矩的寶寶,有些父母採取關禁閉等強制手段,長時間關禁閉,不僅會導致寶寶身體上的痛苦,而且會給寶寶造成一些精神心理問題

其實“關禁閉”能抓住寶寶的心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使用這種手段時要注意:說理、警告在前,關禁閉在後,不能動不動就用此法

·合理控制時間

在關禁閉時,可以告訴寶寶時間,如對寶寶說:“關你10分鐘!”也許大家會認爲,這樣豈不是失去了威懾力嗎?其實只要是父母態度一致,神情嚴肅,寶寶就是關上幾分鐘,對他來說也是很長時間,因爲寶寶特別害怕離開父母。另外有個時間的規定,父母也好不失面子地結束對寶寶的懲罰

·門外悄悄監護

關禁閉時不管寶寶怎麼傷心地哭鬧,大人都不能去理他,一定要等時間到了,再去理他。當然爲了防止意外,爸爸媽媽可以在門外悄悄監護,但不要讓寶寶發現

被食物卡住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窒息源就是氣道異物。氣道異物事故多發於3歲以下的寶寶。寶寶喜歡將帶殼的松子、瓜子、花生米、糖球放入口中,哭、笑、吸氣時極易誤吸入氣道。近來報道較多的是果凍誤吸造成窒息,值得格外警惕

急救措施

氣道異物造成寶寶窒息後,呼吸完全不能進行,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這時最需要爸爸媽媽及其身邊在場的人,就地予以有效的搶救

1、鼓勵咳嗽

引起窒息的異物多卡在喉嚨,特別像薄膜、果凍類異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還有部分在聲門外,這時鼓勵寶寶大聲咳嗽,有時可將異物咳出

2、俯傾拍背

如果懷疑異物被寶寶吸入氣道,應將寶寶上身前傾60度,俯臥於搶救者的臂肘上,頭部下垂,搶救者以手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藉助重力,促使異物排出

3、壓腹衝擊

有時咳嗽後,氣體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內氣體漸少,咳出氣流很小,這時需藉助壓腹和膈肌上升的衝擊力,加大咳出的氣流,將異物噴出。做法是讓寶寶站立前傾,搶救者在其後用雙手重疊攏在寶寶上腹部,衝擊性擠壓,使其腹壓增高,膈肌擡高,加大胸腔壓力,促使肺內產生強大氣流將異物從氣管內衝出

4、心肺復甦

如果異物去除,阻塞緩解,但寶寶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溫馨提示

·寶寶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蠶豆等食物,更不能帶殼給寶寶玩,吃前應剝皮去殼並將果實砸碎

·在取異物時,不要試圖取出看不到的異物,否則只會把異物推向更深處

·有的爸爸媽媽對拒服藥物的寶寶,採取捏着鼻子灌藥的辦法,這也是非常危險的:捏住鼻子,寶寶用口喘氣,極易將藥水吸入氣道

·吃果凍不能整塊吞入口內,要將其在碗內切碎分成小塊再給寶寶吃

·寶寶吃東西時不要跟他說話,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誤吸

10招必學:寶寶意外如何急救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