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歷史名人 > 司馬懿爲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沒有篡位謀反是因爲曹睿嗎

司馬懿爲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沒有篡位謀反是因爲曹睿嗎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曹操是三國時期大一代奸雄,但是不管曹操怎樣的陰險狡詐,到最後,曹魏最大的贏家卻是司馬懿。他一生韜光養晦,所以才能多次躲過曹操的猜疑和忌憚,最終把曹室的江山玩弄於股掌之中。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司馬懿一生都沒有篡位謀反,這是因爲什麼?有人說這要歸咎於曹睿的英明。司馬懿爲什麼害怕曹睿?曹睿在時司馬懿敢反嗎?

司馬懿爲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沒有篡位謀反是因爲曹睿嗎
少年曹睿劇照

司馬懿鷹視狼顧,傲上弄權。很多人都認爲他心有異志。但是司馬懿終其一生,也沒有奪權篡位。甚至在臨終之際,還諄諄告誡兩個兒子不可輕舉妄動,以免玷辱他的清名。受此約束,他的小兒子儘管“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有生之年也還是沒敢奪權篡位。這是爲什麼呢?

曹睿爲什麼能說服司馬懿盡忠曹魏不起異心

——示範效應

曹丕一直非常信任司馬懿,在他篡漢立魏的過程中,司馬懿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曹丕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曹睿,司馬懿也一如既往地得到了重用,最後他官升至太傅,位極人臣。這時候,對司馬懿的負面議論開始出現,很多人認爲他功高震主,有謀逆之心。曹睿是個英明之主,如果他在世,足以制住司馬懿。但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六歲。臨終之前,曹睿不得不對江山的穩固性加以考慮。

曹睿的兒子曹芳只有八歲,如果不妥善解決好司馬懿的忠誠問題,曹芳根本沒法掌控全局。大權必然旁落。

司馬懿爲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沒有篡位謀反是因爲曹睿嗎 第2張
司馬懿和曹操

那麼,曹睿該怎樣才能說服司馬懿盡力效忠不起異心呢?

劉備在臨終託孤的時候,運用的是“理由不足效應”(詳見《劉備爲什麼能說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文)。曹睿面臨着和劉備同樣的問題,但曹睿使用的說服策略和劉備的不一樣。他非常幸運,用不着像劉備那樣費事,因爲劉備已經幫助他樹立了一個非常典範的榜樣。

這個榜樣就是諸葛亮。曹睿託孤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殞命五丈原,用生命實現了他對劉備許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

曹睿所要做的就是把諸葛亮當成一個標籤,示範給司馬懿看。司馬懿和諸葛亮是旗鼓相當的對手,兩人在各自政權裏的職位、地位也大致相當。而且,諸葛亮已經蓋棺論定,這個“擬人化的標籤”的內涵已經凝固,不可能發生相反方向的變化了。所以,用“諸葛亮標籤”來約束司馬懿就再恰當不過了。

這是標籤的擬人化,也是標籤約束的延伸效應。

我們來看看曹睿和司馬懿的對話。

曹睿說:“當年劉備在白帝城病危,把幼主劉禪託孤給諸葛亮。諸葛亮因此竭盡忠誠,至死方休。一個偏僻之邦,尚且能夠做到這樣。何況我們中國(意爲中央之國,指曹睿自己執掌的魏國)呢?太尉你和一般舊臣,也應該效仿伊尹、周公,竭力輔佐幼主,這纔是宗廟之幸啊!”

曹睿的說服相當見功力。他不但用忠誠報主的諸葛亮做標籤,還搬出了歷史上同樣被視爲忠誠化身的伊尹、周公做標籤,以此來給司馬懿一個強化的示範作用,讓司馬懿必須按照這幾個典型的“擬人化標籤”的價值內涵行事,不得逾越。

司馬懿爲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沒有篡位謀反是因爲曹睿嗎 第3張
司馬懿劇照

而且,曹睿還用偏邦蜀國和自己的中原大國做了一個對比,意在進一步強化司馬懿對忠誠的認知。每個人都會在意社會或他人對自己行爲的評價,每個人也都有自視過高的傾向。一個身處偏邦的諸葛亮都能做到這樣,你司馬懿身爲堂堂大國的太傅,難道就不能做到嗎?司馬懿一直以諸葛亮爲對手,兩人在多方面展開比拼,不相上下,互有勝負。司馬懿當然也不想在“忠誠度”上輸給諸葛亮。

曹睿的“示範作用”說服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司馬懿當即頓首流涕,表示自己必當忠心輔佐。

曹睿死後,司馬懿果然把持了朝政,清除異己,大權獨攬,但始終沒有越過篡位這條界限。而且,在他臨死之前,還把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到牀前,留下遺言說:“我爲魏國效忠多年,官至太傅,位極人臣。別人都說我有異志,想要篡魏自立,我哪裏敢這樣做呢?我死之後,你們兩人,也要好好侍奉主上,絕對不要有別的想法,玷辱了我的清白名聲。如果你們違背了我的遺言,就是大不孝之人!”

司馬懿爲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沒有篡位謀反是因爲曹睿嗎 第4張
劇照

說實話,司馬懿眼見幼主曹芳孱弱無能,怎麼可能沒有一點異心?他臨死之前之所以要着重吩咐兒子不要有篡位的念頭,正好說明了這種想法早已經在司馬家成爲公開的祕密了。司馬懿之所以自己不敢篡位,同時還以“孝”爲標籤來制約兒子們的行爲,主要要歸功於曹睿臨終託孤時的這一番說服。當然,後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還是篡奪了曹魏的皇位。但這時距離曹睿之於司馬懿的說服已經過了很長時間,說服的效力也就因爲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了。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