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癲癇常見症狀不只是"抽風" 睡眠不足也可誘發

癲癇常見症狀不只是"抽風" 睡眠不足也可誘發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深知自己有病的黃羣,先後到北京、上海等醫院診療,被醫生診斷爲“神經病”。後到重醫附一院就診,被診斷爲癲癇,經過幾個月的系統治療,完全治癒。

癲癇常見症狀不只是"抽風" 睡眠不足也可誘發

2月14日是“世界癲癇日”,據統計,我國癲癇患病率約7%。,患者總數約900萬,且逐年在遞增。其中兒童癲癇約600萬左右,每年新發癲癇病人數約40萬,其中三分之二患者爲兒童。

說起癲癇病,人們立即會聯想到“羊羔風”、“羊角風”等字眼,眼前會浮現一個倒在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的病人的可怕形象,甚至認爲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在“世界癲癇日”之際,科技日報社記者就“癲癇認識誤區”等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癲癇治療是一個持續性很強的過程,需要患者較強的依從性。

近日,西班牙研究人員稱,肖邦可能患有癲癇症。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一生命運多舛,英年早逝,據記載,肖邦生前時常產生幻覺。西班牙神經學家研究認爲,這或許由於肖邦曾患癲癇症。肖邦曾描述自己有時處於夢一般的狀態,彷彿身處“想象空間”,感覺自己“像蒸汽”般飄渺。研究人員將答案鎖定爲顳葉癲癇症。

什麼是癲癇?是我們所知道的“羊癲瘋”?聽專家爲你詳細解讀。

症狀不只是“抽風”

一般人對於癲癇的認識就是患者突然倒地,四肢強直,不斷抽搐,口吐白沫,人們常常誤認爲癲癇的發作症狀就是“抽風”。其實,有很多癲癇患者發作時並不“抽風”。

有一種學名爲“失神癲癇”的兒童癲癇,家長們常常視而不見。這種癲癇大多發生在6歲以下兒童,以女孩居多。患兒常見的症狀是短暫的愣神,經常發生在上下樓、跑步玩耍或大口喘氣時。此時,患兒突然兩眼發直,叫之不應,有的還不停眨眼,可持續幾秒至幾十秒。專家說,這些癲癇症狀往往會被忽視,尤其是兒童,貽誤最佳治療時間則會影響智力發育。

“癲癇發病誘因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損傷、缺氧、外傷和遺傳代謝疾病都有可能造成癲癇的發病。”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牀醫學院三博腦科醫院欒國明教授說,但是在兒童患者中,有70%以上都只是部分性發作,十分隱祕,很難發現。

多有遺傳傾向

文獻顯示,癲癇具有一定的遺傳性。遺傳因素在癲癇的病因中確實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胎兒及家系中癲癇發病情況和遺傳連鎖分析研究,提示癲癇具有顯著的遺傳傾向,在近三分之一的遺傳性癲癇患者親屬中可找到癲癇患者,近親中30%—40%有腦電圖異常。當雙親中有一人是癲癇患者時,子女發生癲癇的危險性爲2%—3%,若雙親都有癲癇,其危險性可高達25%,說明遺傳因素在某些癲癇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三博腦科醫院劉興洲教授透露,因爲75%—80%的癲癇患者都在18歲以下發病,所以對兒童的癲癇防治工作尤爲重要,醫學界主張兒童第一次發作時,家長就應及時帶領其到醫院查明病因,萬不可貽誤病情。

睡眠不足也可誘發

癲癇的誘發因素對於癲癇患者應特別注意,睡眠不足也可誘發癲癇發作,所以,癲癇患者特別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晚上不要熬夜,養成按時睡覺的良好習慣。如果有條件的話,中午最好也能適當休息一下。

癲癇患者也應注意避免身心疲憊,而由於過度勞累使全身肌肉代謝加快,致使體內乳酸堆積,血液偏酸,會影響腦細胞正常活動,腦電圖可出現異常電活動,容易誘發癲癇發生。而睡眠不足可使大腦興奮性增高,正常人若睡眠不足腦電圖也可有類似癲癇病人的活動。

對此,專家提醒到,癲癇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成人至少保證每天睡眠7—9小時,兒童至少8—16小時。 睡眠、休息應有規律性,按時睡覺,按時起牀,不能晚睡晚起。

三大措施 60%—70%患者可控

有很多癲癇病人都沒有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一,是患者還不瞭解癲癇可以通過腦部手術和神經調控的方式來治療。其二,很多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沒能選擇一位能提供規範、系統、合理治療的好大夫,影響了療效。因此,癲癇的規範診療很重要。

欒國明教授指出,治療癲癇,藥物是首選。用藥越早效果越好。60%—70%的患者可通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癲癇發作,尤其是良性的小兒癲癇,如堅持用藥控制癲癇2年以上不發作,便可逐漸減少藥量直至停藥,停藥後癲癇不再發作,便可視爲治癒。

對於難治性癲癇手術則是最佳選擇。25%的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而轉成難治性癲癇。此時,應該考慮手術治療。“但目前,我國每年接受正規手術的此類癲癇患者仍然很少。” 欒國明教授介紹說。

另外,神經調控是一種治療頑固性癲癇的新手段。吃藥效果不佳,外科手術治療效果評估也不好的患者不用悲觀,可以考慮選擇神經調控手段來治療。

治療不當 可加重病情

“因爲不規範的診療,導致原來可能可以治癒的癲癇成爲醫源性難治性癲癇。” 劉興洲教授認爲,對癲癇發作不規範的診療,世俗偏見帶來的羞恥感,在社會求學、就業、工作、婚育等過程中所遭遇的不公,及因爲患病而帶來的自身和家庭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家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劉興洲教授強調,不同的癲癇發作類型、不同的癲癇放電方式適用不同的抗癲癇藥物。“錯誤地使用抗癲癇藥物將不能起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某些情況下可能加重癲癇發作。” 劉興洲教授痛心地說,由於缺乏對癲癇藥理學的深入瞭解,多數基層醫生,甚至某些神經科醫生不能正確、恰當地使用抗癲藥物,用藥種類不當、劑量過大或不足、盲目聯合用藥,患者發生了嚴重副作用也不能及時發現處理。“造成了目前許多患者的治療方案並不有效、合理的現象。”對此,劉興洲教授建議,癲癇治療要選用恰當的抗癲癇藥物,應選擇藥物成分單一、藥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明確的藥物服用。

劉興洲教授解釋說,在癲癇病的診斷過程中,醫師會根據不同的癲癇發作的方式、不同的間歇期及發作期放電方式選用不同的抗癲癇藥物。所以患者或患者家屬勿單純參照其他患者的用藥效果自行選擇抗癲癇藥物,而忽略自己與他人並不是同一種癲癇疾病。

劉興洲教授強調:癲癇治療是一個持續性很強的過程,需要患者較強的依從性,堅持按醫囑服藥;勿擅自更改服藥種類和劑量。

糾正兒童癲癇治療的五大誤區

在防治兒童癲癇上,常見的5個認識誤區家長必須糾正。

誤區一,驚厥即爲癲癇。很多父母以爲,孩子驚厥發作就是得了癲癇,於是帶着孩子到處看病、尋偏方。實際上,據統計,約3.5%的人曾經有過一兩次驚厥發作,其中癲癇者僅佔0.5%。

誤區二,治療急於求成。不少家長希望短期治療就能除根,永不發作。這種期望本無可厚非,但目前的醫學技術不能達到這個要求。

誤區三,正規用藥會“變傻”。不少人以爲,孩子進行藥物治療會“變傻”或“吃壞肝臟”。事實上,儘管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如果不予治療,就會使病情逐漸加重。

誤區四,用腦可加重病情。孩子一旦被診斷出患有癲癇,家人感覺從此低人一頭,並想方設法爲孩子隱瞞病情。有的家長怕孩子上學用腦會促使癲癇發作,就讓孩子休學。其實,對於很大一部分癲癇患兒來說,用腦是不會促使癲癇發作的。

誤區五,得癲癇不能結婚生子。其實,癲癇是一種多因素引發的疾病,除非有家族遺傳史,只要注意預防,癲癇患兒長大後並非不能結婚生子。

“癲癇並非不可治。”劉興洲教授認爲,國內許多人對癲癇存在許多認識和診療上的誤區,認爲癲癇是不治之症、遺傳性極大,許多人“病急亂投醫”,相信虛假宣傳的“偏方、祖傳祕方”等。實際上,若是及時給予正規抗癲癇診療,60%—70%患者的癲癇發作是可以完全控制的。

癲癇患者 給你提個醒

“癲癇不是不治之症。” 欒國明教授認爲,癲癇患者生活一定要有規律。

首先,癲癇患者不能過飢或過飽,勿暴飲暴食。不宜喝濃茶、咖啡和有興奮作用的飲料,因爲飲料中含咖啡因可使大腦細胞興奮,異常放電,使癲癇發作。其次,癲癇病人必須要戒菸、戒酒,因爲飲酒可以使神經系統高度興奮,並使癲癇竈閾值降低。

另外,癲癇患者應儘量少吃含熱量脂肪比較豐富的肉類,比如:狗肉、驢肉等,還應遠離辛辣食品、冷凍食品、甜膩食品等。

癲癇患者應養成仰臥位或側臥位的睡姿習慣,最好避免趴着睡的姿勢,以免夜間睡眠時癲癇一旦發作,臉壓在枕頭上阻塞呼吸道。

“最重要的是積極配合治療,定時定量服藥。治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飲食也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人生纔會走的更遠更璀璨。”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