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七成江門人感染肝吸蟲病 機關工作人員爲多

七成江門人感染肝吸蟲病 機關工作人員爲多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站訊】8月23日在江門市召開的首屆珠中江消化論壇上,廣東省消化病學會常委、江門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尹合坤向記者透露:出現這麼高的肝吸蟲病感染率,是由於珠三角地區及江門五邑地區的民衆喜食淡水魚生,另外也因現代醫學手段進步後對肝吸蟲檢測水平大大提高。江門市有學者認爲,江門人羣中肝吸蟲病發病率如此高,與水鄉人傳統的水廁加魚塘養殖方式密不可分。記者近日從江門市愛衛會獲悉,今年江門市委、市政府將減少肝吸蟲生存鏈作爲主要突破口,重點督辦鄉村水廁改造,市財政補助戶廁改造300元/戶,村級公廁政府補助2000元/座。

七成江門人感染肝吸蟲病 機關工作人員爲多

應酬多,男幹部幾乎都感染

“天氣熱,吃點冰蝦和生魚片比吃熟的更鮮美,誰料差點沒命了”。今年41歲的陳某纔是江門市某機關工作人員,由於連日來多餐吃生魚蝦,導致腹痛難耐。前幾日去江門市中心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體內竟然“養”了近千條肝吸蟲,導致膽管堵塞。醫院確診後,馬上爲陳某安排手術治療,使用管膽汁引流液從他體內引出了近千條肝吸蟲,加上排出的體液足足裝滿了兩個500毫升的袋子。

江門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生告訴記者,他們在對江門市某機關普查肝吸蟲時發現,該單位的幹部只有個別人沒有感染肝吸蟲,男性幹部幾乎個個都有感染。這和機關工作人員應酬多吃過魚生有關。

肝吸蟲病在珠三角流行較廣泛,廣東省目前的平均感染率亦呈上升趨勢,感染者主要爲私人老闆及幹部。資料顯示,江門市1989年肝吸蟲病感染率只有4.19%,而2004年上升至27.11%,2008年上升至逾60%。江門市有關部門在肝吸蟲病調查中發現:感染人羣以機關工作人員爲多,其次是水鄉村民,另外商界、小生意人也較多,而企業職工、公司職員感染率較低。

江門市消化病學會臨牀治療中,發現少量病人是沒有吃過魚生的,沒有吃過魚生怎麼也得肝吸蟲病?江門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說,不吃魚生,但長期吃未熟透的魚類也會得肝吸蟲病。他近日爲一位近80歲的老人家動過手術,老人從來未吃過魚生,但肝吸蟲病來得不輕。老人是膽結石病入院治療的,後來醫生在老人的膽囊中發現,膽囊裏的結石原來是肝吸蟲成蟲。肝吸蟲成蟲約一釐米長,吸附在膽管上,刺激膽管引起膽管炎,導致膽汁無法流出進而引起組織壞死。老人和賣魚的兒子一起住,兒子賣剩的魚常年由他在家處理,他常年吃煮魚片,因生熟處理不好,感染了肝吸蟲也不知道。

淡水魚,生長環境越來越差

江門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淡水養殖魚類生長的環境越來越差,近年他們檢驗當地產的淡水養殖的魚蝦,發現帶肝吸蟲或蟲卵的機率達90%。

記者本月23日到江門市杜阮鎮長喬村委會採訪,發現這條村村邊有四五個魚塘,每個塘都有一座水廁。村邊還有不少豬欄,豬的排泄物也直接排入魚塘。在江門市水鄉,到處都可見魚塘邊有一座或多座廁所。水鄉人的觀念是塘越肥魚越肥,人畜的糞便餵魚,魚養大再供人吃,誰知這一數十年來的習俗,卻是衛生安全隱患。傳染病學專家說,肝吸蟲蟲卵經人類糞便排出,經水鄉人在傳統的魚塘水廁直排,肝吸蟲卵由此寄生於塘蝦、螺體,塘魚吃蝦螺後轉寄生於魚肉體內,人吃魚後又感染肝吸蟲。

據珠海市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龔飛躍介紹,由於珠中江三地在地緣上接近,市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相仿,所以發病的特點也相似,而肝吸蟲病、肝炎等消化系統疾病在三地的發病率較高。中華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消化病學會主任委員陳旻湖表示,要重視改變因民衆不良習俗而形成的地區性疾病,政府要有措施跟上,這種病的根治之道是改變生吃魚的飲食習慣。

據瞭解,江門五邑地區河網縱橫、水系發達,農村中各村魚塘上蓋個水廁,人糞直接排放至魚塘的現象屢見不鮮。近年來,江門市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農村環境衛生改造,正在進行全市的改廁工程,計劃五年改造水廁和農村廁所4000座。截至目前,已有223條市級衛生村、85條省級衛生村進行了廁所的改造工程。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