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孩子經常做鬼臉或得多發性抽動症

孩子經常做鬼臉或得多發性抽動症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經常做鬼臉或得多發性抽動症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王素梅提醒家長,孩子如有頻繁地擠眉、眨眼、吸鼻等“扮鬼臉”的動作時,不要簡單地認爲孩子只是一時的調皮,這非常有可能是一種多發性抽動症。

多發性抽動症的定義是什麼?

王素梅:多發性抽動症又叫做抽動-穢語綜合徵,是一種遺傳性神經精神疾病,多在2至15歲學齡期發病,男孩較女孩多,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

其一,多個部位不自主的抽動,即頻繁地擠眉、眨眼、吸鼻、噘嘴、伸舌、點頭等,隨着病情進展,抽動逐漸多樣化,可以出現聳肩、甩手、鼓肚、踢腿等四肢的抽動;

其二,發聲抽動,患兒可發出“吭吭、啊、哼”之類一些無意義的聲音等。此外,患兒還常伴有急躁易怒,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喜歡不斷重複某個動作或某句話,甚至是廣告詞,嚴重者還可出現暴躁或孤立,學習困難,影響課堂秩序,不能上學。

多發性抽動症的患兒應該注意些什麼?

王素梅:首先,家長和患兒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保持平和、樂觀的態度,不能急於求成,不要過於關注孩子的舉止與動作,更不要訓斥孩子,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其次,服藥期間忌食含碳酸、咖啡因的飲料和食品;忌食含有孜然、胡椒類燒烤食物;少食油膩油炸食品和過甜食品。家長應該配合醫生的治療,不能由於病情暫時好轉或加重而隨意停藥,也不能因爲服中藥而擅自停服西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逐漸減量直至停藥。

多發性抽動症該怎樣治療?

王素梅:可以說小兒多發性抽動症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病,短期內較難治癒。治療除了針對抽動症狀之外,還需要對患兒及家長進行諮詢輔導,取得合作,增強他們對治療的信心,纔不至於使治療半途而廢。心理調適爲主、藥物治療爲輔是目前採取的主要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如果剛剛發現孩子有這些症狀,首先,不要過於關注,過分關注往往會增加孩子心理負擔,加重病情;其次,創造輕鬆愉快的環境,鼓勵和引導患兒參加各種有興趣的遊戲和活動,轉移和分散孩子在這上面的注意力。心理治療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動症狀,而是通過對患兒及家長的心理支持後使患兒減少焦慮、抑鬱的情緒,適應現實環境,增強患兒的自信心,這些都非常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藥物治療。治療多發性抽動症常用的西藥有氟哌啶醇、泰必利、可樂定等,不僅需要較長時間維持治療,而且存在一定副作用,如嗜睡、頭暈、乏力、心動過速、排尿困難等。通常醫生會從小劑量開始用起,逐漸緩慢加量,有時會配合用藥減輕副作用,所以用藥時間和用藥劑量一定要聽醫生的指導,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直至停藥。而中醫中藥在多發性抽動症的治療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其治法豐富、副作用小、療效確實的優勢。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爲多發性抽動症主要病位在肝、脾,是由於肝風內動,脾虛痰聚,脾虛肝亢所導致的一系列類似“風”的抽動症狀。我們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症狀和體質辯證,全身調理,平衡陰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感覺統合訓練。多發性抽動症的孩子一般會伴有感覺統合功能的失調,表現出動作慢,寫作業拖拉,寫字順序顛倒等等。這樣的孩子可以通過感覺統合訓練鍛鍊前庭感覺、本體感覺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做事效率和學習成績。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