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華人高錕獲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

華人高錕獲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華人高錕獲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佈,將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授予一名中國香港科學家高錕和兩名科學家博伊爾(Willard S. Boyle)和喬治-E-史密斯(George E. Smith)。科學家高錕因爲“在光學通信領域中光的傳輸的開創性成就” 而獲獎,科學家因博伊爾和喬治-E-史密斯因“發明了成像半導體電路——電荷藕合器件圖像傳感器CCD” 獲此殊榮

   高錕1933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博伊爾1924年出生於加拿大阿默斯特,史密斯193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69年博伊爾和史密斯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時發明了CCD圖像傳感器。

   中國香港科學家高錕一九三三年出生於上海,住在法租界。高教授的父親是律師,家境還算富裕,住在一棟三層樓的房子裏,而三樓就成了高錕童年的實驗室。起初,他對化學最有興趣,嘗試自製炸彈。用紅磷粉和氯酸鉀混和,加上水並調成糊狀,再摻入溼泥內,搓成一顆顆彈丸。待風乾之後扔下街頭,果然發生爆炸。幸好沒有傷及途人。

   一九四四年,隨父移居香港,入讀聖約瑟書院,之後考入香港大學,但由於當時港大還未有電機工程系,他只好遠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大學畢業後,他進入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做工程師,後被聘爲研究實驗室研究員,同時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一九六五年畢業。從一九六三年開始,高錕就著手對玻璃纖維進行理論和實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並設想利用一種玻璃纖維傳送激光脈衝以代替用金屬電纜輸出電脈衝的通訊方法。一九六六年高錕教授發表了利用極高純度的玻璃作爲媒介,傳送光波,作爲通訊之用的基礎理論。

   1996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