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被動愛國掀輿論風波令印度民衆尷尬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被動愛國掀輿論風波令印度民衆尷尬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印度最高法院日前出臺一項規定,要求民衆在觀影前必須放國歌,而且必須全體起立不許走動,以示愛國尊重之意,此舉立即引發民衆熱議,在國內造成不小輿論。觀影前必須放國歌,對於這項新規定,如此被動的愛國會不會太過頭了?反覆強調愛國主義最終是否會演變成狹隘的民族激進主義?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被動愛國掀輿論風波令印度民衆尷尬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身爲一國的國民,由內而外爆發的強烈愛國情感應該是自然而又主動的,它不需要依靠外力施加的任何壓力作用影響而產生。印度最高法院這次規定民衆在觀影前必須放國歌,未免有些強迫愛國的成分,換做是任何一位愛國的公民,聽到國歌響起都會自然起立,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想不到如今還要靠法律來維護愛國秩序,這也太尷尬了吧!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被動愛國掀輿論風波令印度民衆尷尬 第2張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印度最高法院11月30日宣佈,國內所有電影院今後在播放電影前必須先放國歌。同時,影院銀幕要配合出現國旗畫面,全體人員起立,不得走動,國歌播放期間關閉所有出口。該規定要在10天內全面施行。

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的歌詞是著名詩人、印度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泰戈爾用孟加拉文於1911年寫的一首詩,1950年,印度政府截取了詩的前5小節作爲國歌。最高法院同時禁止篡改、刪減國歌,禁止在娛樂節目中播放國歌,或將國歌用於商業用途,不允許將其印刷在“不受歡迎的物品”上。

大法官迪帕克宣讀完這個決定後,補充說:“國歌是愛國主義的象徵,人們應給予必要的尊重,不應將自由理解爲無條件的個人主義。”迪帕克還說,這一舉措是爲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現在人們閱讀的東西大都與愛國主義無關,人們接觸的愛國主義素材太少”。

“看電影先放國歌”的法令出臺,與一家非政府組織經營者沙亞姆有關。有一次,沙亞姆到當地影院看電影,影片中出現國歌時,只有他站起來致敬,其他人無動於衷,有些人甚至在吃東西或講話。沙亞姆勸說在場觀衆應該尊重國歌,但沒有人迴應。事後,氣憤的沙亞姆到賈巴爾普爾高等法院提起針對不尊重國歌的公益訴訟。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被動愛國掀輿論風波令印度民衆尷尬 第3張

觀影前必須放國歌

印度寶萊塢造夢能力強大,看電影一直是老百姓最喜愛的娛樂項目。印度影院票價低,幾乎每個印度人一年都要進幾次電影院。上世紀60年代,印度電影院習慣在電影放映結束後播放國歌,但大部分人沒有專心聆聽,中途離場。在一些地區,比如馬哈拉施特拉邦,2003年開始強制電影院播放國歌。有人曾在孟買一家老牌電影院感受過觀影前播放國歌的場面。影院在觀影前播放國歌技術難度不大,觀衆聽到國歌自覺起立容易接受,印度朋友對此表示:“沒有什麼難辦的。”

不過,一些人對新措施表示擔心,比如國歌播放時關閉所有出口,如果發生緊急情況該如何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反覆強調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措施是否會引起負面效果。《印度斯坦時報》評論說,這個決定可能重新點燃人們對民族激進主義的討論。一些印度教團體可能受到鼓舞,藉此給他們排除異己的激進行爲找到藉口。

有印度媒體以“我們必須因爲最高法院強迫我們尊重國歌而在電影院站起來嗎”爲題發表文章,認爲“被迫愛國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雖然不尊重國旗或國歌不對,但強迫人們尊重也是錯誤的。這些愛國主義的較量過去引起過嚴重問題。”在多民族、多種族的印度,“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一直有多種解讀。如今,廢幣等民生政策受到質疑,最高法院高調呼籲民衆熱愛印度並將其形式化,難免引起一些聯想。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