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照顧無兒無女的聾啞二叔 或許這就是孝道

照顧無兒無女的聾啞二叔 或許這就是孝道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照顧無兒無女的聾啞二叔 或許這就是孝道

66歲的退休老人,原本應該生活在城市裏,而他卻毅然選擇回到偏僻的小山村。牽引他改變人生路徑的,就是一個“孝”字。從贍養父母,到照顧無依無靠的聾啞叔叔,陳廣濤在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路上走得踏實而堅定。

見面

在偏僻山村裏見到城裏老漢

從莊河市內到達鞍子山鄉金山村榆樹底屯,車程將近1個小時。這裏是莊河的邊界,背靠大山,寂靜偏僻。

在通往屯子的小路邊,陳廣濤騎着摩托等在那裏,給記者帶路。身材壯實,皮膚黝黑,笑容乾乾淨淨,初次見面,讓人很難將他和一位66歲的老人聯繫到一起。

榆樹底屯的房子都比較老,屯子裏處處是秋後豐收的景象。樹上掛滿了黃色的大梨,村民剛拔的花生秧在街邊整齊地堆着。

陳廣濤和95歲的二叔陳春芝有兩套房子可以住,一套是陳廣濤大哥的,前些年,大哥一家去了城裏生活,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回來;一套是父母去世後留下的。兩套房子的院落裏種着各種各樣的農作物,這些都是陳廣濤一個人從春忙到秋的成果。

照料

與95歲癱瘓的二叔睡一鋪炕

現在,叔侄二人都住在陳家父母留下的房子裏,睡一鋪炕,一個炕頭一個炕梢。

老房的院落裏放着一臺洗衣機,晾衣繩上曬着陳廣濤給二叔洗的衣物,而每天洗衣服是他的必修課。老屋仍是泥土地面,陳春芝蓋着被子躺在炕頭,靠近炕邊放着一個坐便器。侄子不在家的時候,陳春芝自己慢慢挪着能自己上廁所。家裏爲何沒有任何異味?陳廣濤說,勤收拾是唯一的祕訣。

一年前,叔叔徹底癱瘓了,經過長時間的不懈治療,最近已經強了不少。“現在我有事還能出去一會兒,但也不能走太遠,二叔自己不能上廁所那段時間,我哪裏去不了,得隨時在家照顧他。”

當初

放棄城裏生活,回老家照顧父母

其實,在20歲出頭的時候,陳廣濤就當兵離開了老家,到44歲從部隊病退時,已經是醫院的中層領導。陳廣濤自己的家在丹東,在放棄優越的生活環境,回到老家之前,逢年過節,他和三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妹妹都會回老家探望。當時,父母帶着二叔一起生活。到2004年時,母親86歲,父親84歲,二叔81歲了。雖然父母不願拖累子女們,一直說自己能生活,但他們確實到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了。陳廣濤的兄弟姐妹或是不在父母身邊,或是身體不好,難以到父母身邊侍候三位老人……

鑑於這種情況,沒有任何推脫,在取得了妻子和兒子的理解和支持後,早年離家、53歲的陳廣濤回到闊別了30年的老家,擔起了照顧3位老人的重擔。

除了給父母和二叔洗衣做飯、料理起居,陳廣濤還種了幾畝地。“老人種了一輩子地,到秋天看人家糧食滿倉,如果自家沒糧,不但心慌還感覺丟人。”爲了順着老人的心意,陳廣濤愣是一點一點學會了種地,妻子還給他贊助了一輛農用車。

接棒

爲了父母的臨終囑託而留下

2008年,時年91歲的老母親走了。2010年,時年91歲的老父親也走了。兩位老人臨終前,陳廣濤在老房的地上搭個地鋪,幾乎沒脫過衣服睡覺,方便隨時起身照料。送走了父母,是不是該回城了?但爲了無依無靠的二叔,陳廣濤又留下了。

照顧無兒無女的聾啞二叔 或許這就是孝道 第2張

從40多歲開始,二叔陳春芝就跟着陳廣濤父母一起生活。陳廣濤坦言,在離開老家之前,他跟二叔的交集並不多,更談不上太多的感情。但父母一直對二叔照顧有加,臨終前,都叮囑陳廣濤,二叔無兒無女,一定不要把他丟下了。陳廣濤含淚答應了父母,就把照顧二叔的擔子壓在了自己的肩頭。

背後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