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檢方查處案件同比增445%:醫美行業有“病”得治

檢方查處案件同比增445%:醫美行業有“病”得治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檢方查處案件同比增445%,涉案嫌疑人同比增248%——

檢方查處案件同比增445%:醫美行業有“病”得治

醫療美容行業有“病”得治

整容不成破了相;隆胸手術剛做完,全身抽搐,昏迷不醒;注射生長因子抗皺,結果所用藥物和操作都有問題……近日,市人民檢察院發佈的信息顯示,一年來,檢察機關查辦的醫療美容行業案件居高不下,消費者受到傷害的事故屢見不鮮,全市整形美容行業亟待各部門重拳出擊,齊抓共管予以規範。

檢方查辦醫療美容行業案件數同比增長445%

市檢察院偵查監督處處長席晨介紹,去年以來,全市檢方查辦美容整形行業案件6O餘件,同比增長445%;涉案犯罪嫌疑人80多人,同比增長248%。

雨花臺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僅今年上半年,該院就查辦了醫療美容領域銷售假藥案19件、涉案金額逾4000萬元,較去年全年查辦的14件、涉案金額近600萬元大幅上升。而且,該院今年上半年查辦的醫療美容領域銷售假藥案中,還有3起醫療機構銷售假藥案。而在此之前,我市檢察機關從未遇到過醫療機構銷售假藥案。

雨花臺檢方偵查監督科科長徐嘉嘉介紹,醫療美容領域銷售和使用的假藥主要是注射用美容針、玻尿酸、肉毒素等藥品,以往此類行爲多發生在不具備醫療資質的、個人經營的美容場所。如今,由於這類藥品價格低廉、市場廣闊、利潤豐厚,也受到了醫療機構的青睞。

在上述案件中,有消費者受到嚴重傷害甚至終身殘疾。

利潤豐厚刺激行業迅速擴容,不法行爲同時增加

席晨認爲,一年來南京檢方查辦醫療美容行業案件數同比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因爲檢方加大了相關案件的查辦力度,另一方面更說明,醫療美容行業不法人員的犯罪行爲明顯增加,相關案件基數迅速增大。

吳華(化名)正在深圳參與籌建一家整形美容醫院。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醫療美容行業犯罪行爲增加並不奇怪,因爲整個行業正在迅速擴容,監管工作一時未能完全跟上。

吳華說,現在中小規模的民間資本面廣量大,都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目前主要擠進了教育培訓、健康產業、整形美容等有限的幾個行業。其中,整形美容行業利潤特高,尤受青睞。

來自南京檢方的消息:在長江路附近,李某經營了一家非法整形醫院,安排其姐姐在店內推銷假美容藥品,同時非法開設“美容培訓班”。檢方查明,李某每個月都有200萬至300萬元進賬,半年內非法獲利近千萬元。今年5月,雨花臺檢方審查逮捕了一個以家族爲單位跨國銷售假藥的犯罪團伙成員。經查證,該團伙通過微信線上銷售假美容針劑等藥品,涉案金額達3000餘萬元。

行業迅速擴容導致魚龍混雜,不少從業人員屬“地下非法執業”,極少有行業自律意識,致使假藥氾濫、美容事故頻發。而由於經營地點隱蔽、消費者意識薄弱、市場監管難度較大,常常是出了事故後,執法人員才知道有家非法整形機構的存在。如在集慶門大街非法開設“微整形”診所的王某,明知購買使用的多種美容整形藥物系假藥,仍給16名消費者注射使用,造成多名消費者臉部紅腫潰爛。直到案發後,王某診所才被查處。

重拳出擊,規範美容藥品採購、運送、倉儲、使用

醫療美容行業的興起,一直伴隨着假藥、醫療事故之類的沉渣重痾,檢方也始終出重拳予以打擊。

“由於犯罪嫌疑人在作案中利用電子支付、異地倉儲或者車輛流動倉儲,且採取快遞運輸、人貨分離、虛報物品名稱等手段逃避打擊,使得查處這類犯罪行爲變得更加困難。”徐嘉嘉說。

對此,徐嘉嘉建議,在重點打擊和整頓利用互聯網等媒體發佈虛假廣告、通過寄遞等方式銷售假藥行爲的同時,對醫療美容機構、從業人員須加強監督管理;對超範圍開展醫療美容項目的,須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完善藥品安全監管制度,規範美容藥品的採購、運送、倉儲、使用。

原爲醫院護士的葛某某,在新街口某大廈非法開設了整形美容作坊,平時只通過電話、微信聯繫客戶,並通過快遞送貨郵寄藥品,只有在消費者接受整形手術時她纔會現身。葛某某將成本爲100元一支的美容針以千餘元賣給消費者,短時間內獲利15萬元。“如市場監管、衛計、物流包括物管等部門巡查、監管到位,葛某某的圖謀決不會得逞。”案件承辦檢察官認爲。

而對維權意識淡薄的廣大愛美女性,這位檢察官提醒,要切記醫療美容整形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正規執業資格,並經過系統培訓;同時切記整容是手術,全過程都要消毒、無菌。“另外,玻尿酸、肉毒素等藥物,在政府網站上都是能夠查到的,是否用了正品,完全可以覈實。”

本報通訊員崔潔 雒呈瑞 王偉強

本報記者 許震寧

原標題:檢方查處案件同比增445% 醫美行業有“病”得治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