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小夥失蹤3天遺體現10裏外 死亡原因警方已經確認屬溺亡

小夥失蹤3天遺體現10裏外 死亡原因警方已經確認屬溺亡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夥失蹤3天遺體現10裏外 死亡原因警方已經確認屬溺亡

小夥失蹤3天遺體現10裏外 死亡原因警方已經確認屬溺亡

當時,他下車向交警求助後蹊蹺失蹤。3天后,譚志武的屍體在5.2公里外的野地裏被發現。瓊海警方已經介入,初步調查系溺水身亡。“我待他如親弟弟,就這樣走了讓人難以接受”黎輝權是珠海雙喜電器有限公司的瓊海代理商,19歲的譚志武(湖南籍)是他店內的一名銷售。

小夥失蹤3天遺體現10裏外 死亡原因警方已經確認屬溺亡 第2張

小夥失蹤3天遺體現10裏外 死亡原因警方已經確認屬溺亡

“這孩子能吃苦,機靈,吃在我家住在我家,我待他如親弟弟。”黎輝權說,譚志武平時在外推銷電器,貨款都帶在身上,“錢的事我很放心,因爲他人品好,不會做對不起我的事。”10日上午,黎輝權在瓊海市公安局塔嶺派出所內做完筆錄後,領取了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證明,上面寫着譚志武系溺水身亡。“他出事後,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剛開始是找不到人,現在人找到了,我心裏難受,這孩子還這麼小。”黎輝權忍不住哽咽落淚。黎輝權回憶,9月6日,譚志武駕駛麪包車裝了一車產品前往長坡鎮推銷,大約下午4時許瓊海市已經下起了大暴雨。“當時雨確實很大,人出不了門,這個時候我接到了譚志武的電話說車拋錨在涵洞口了。”

黎輝權說,在電話裏面他還安慰譚志武說汽車買了全保,打電話找拖車就行,“我叫好拖車再打他電話,已經沒人接了。”譚志武的電話一直沒人接,黎輝權十分擔心,便趕往現場查看情況。黎輝權說,他居住的地方離積水涵洞(瓊文公路汽車試驗站涵洞)只有5分鐘步行距離,“我到現場後,只看到麪包車拋錨在水中,但周邊卻不見譚志武的身影。”黎輝權說,“我忍不住擔心起來,因爲涵洞口附近有一個排水口,下暴雨時,排水口的吸力非常大,曾有滿載瓷磚的車在水裏面拋錨,最後整車瓷磚都順着排水口被沖走了。”黎輝權說,當時他一遍又一遍地撥打譚志武的電話,心裏祈禱着譚志武是跑到別處躲雨去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焦急的黎輝權一直沒等來譚志武的回電。當晚,黎輝權向轄區派出所報了案。譚志武失蹤後,黎輝權店也關了整天尋找,並第一時間將此事通知給了譚志武的父親,希望他們能做好最壞打算。9月7日,黎輝權建了一個微信羣,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徵集到線索。很快,有人向黎輝權提供了當日暴雨時拍攝到的一段視頻,視頻顯示,譚志武在涵洞口積水處與交警交談,兩人距離排水口幾米開外。視頻很短,兩人交談後,後面發生的事不得而知。而另外一位市民提供的視頻顯示,積水退去後,麪包車一直待在水中亮着雙閃。“人究竟去哪裏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好給他家人一個交代。”

黎輝權說,在警方幫助下,瓊海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也加入了搜尋的隊伍。距離涵洞幾米遠,旁邊的排水溝沒有任何欄杆以及阻攔物,這個直徑大約80釐米的排水口極有可能是奪走譚志武生命的地方。瓊海市公安局經過調取事發時間段涵洞兩邊監控,在該時間段沒有發現譚志武從涵洞出來,所以警方推斷極有可能是被涵洞邊的排水口吸入而消失。瓊海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一隊員稱,事發後中隊多名隊員參加到搜救的過程中來,整個排水系統可以進入的地方都會派消防員進入搜尋,如果判斷有危險不能進入的地方,他們採取開挖路面的措施進行搜尋。整個過程持續3天,搜救人員將整個排水系統所覆蓋的地方都搜遍了,仍然沒有找到譚志武。

9月8日,在湖南老家等不到消息的譚慶秋(譚志武父親)和親屬一行乘坐飛機趕到瓊海,當天晚上開始分析孩子可能在的地方,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沿途尋找。9月9日一大早,譚慶秋和親屬沿着排水溝一路尋找。在距離涵洞5.2公里外,他們發現一片野地,地裏雜草叢生。“當時我還想,不可能在這裏,如果被水衝到這兒肯定會被擋住。”譚慶秋說,當天上午在排水溝一岔口處他其實就已經找到譚志武了,但他眼神不好,以爲那是一根“樹樁”,“當時沒有在意,又到別處找去了,一路走到排水溝盡頭後,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着我再找回去。”“9日下午4點,我走進那片野地,就看到我兒子了,仰面躺着,人已經腐爛了。”

譚慶秋說,除了譚志武,他還有一個女兒在上小學三年級。“唯一的兒子沒了,我都不知道怎樣向家裏交代。”譚慶秋抹了把淚,“原本還想帶回去讓家人再見一面,但天氣太熱屍體已經高度腐爛,只能火化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原本就讓人心生悲涼,對於兒子的死,譚慶秋認爲相關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出事地點有個那麼大的排水口,卻沒有任何護欄甚至隔離措施,這是失職。”譚慶秋說,如果相關部門還不引起重視,將是個不可忽視的隱患。記者瞭解到,事發當天譚志武還與一名女性朋友約好晚上一起吃飯,可他再也回不來……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