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年輕男性艾滋病感染率上升 防艾先反艾滋歧視

年輕男性艾滋病感染率上升 防艾先反艾滋歧視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12月1日是第二十八個世界艾滋病日。近年來,高校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明顯上升。國家衛生計生委報告顯示,今年1至10月份共收到2662例學生感染的報告,感染艾滋病的男女學生性別比是11∶1,年輕男性的感染率在不斷上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8%。

年輕男性艾滋病感染率上升 防艾先反艾滋歧視

延伸閱讀:防艾首先是要反艾滋歧視

社會中遍佈着對艾滋患者的歧視,這可能會刺激高危羣體迴避和隱瞞艾滋病狀況,而防艾,首先就是要反艾滋歧視、男同歧視。

今天是2015年世界防艾日,防艾話題也受到廣泛關注。據新京報報道,疾控中心信息顯示,近5年我國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而湖南省衛計委日前發佈數據:自2007年以來,該省大學生艾滋患者8年上升37倍。

青年性行爲傳播艾滋病,近幾年來越來越高頻率地見諸報端。回頭看全國艾滋病疫情數據,青年學生感染病毒大幅度攀升的另一面,是全國範圍內疫情總體控制在較低水平,這更加突出了低齡化性傳播艾滋問題的嚴峻。

毋庸置疑,相對於傳統艾滋傳播渠道,如輸血賣血感染、靜脈注射感染、母嬰感染等,大中學生男男性行爲等,已成艾滋病毒傳播新的典型特徵。相比起已得到相對有效控制的前者,艾滋感染在學生羣體中的激增,也提醒着防艾須針對新形勢進行有效佈防,不能再對這一“多發區域”漠視或是迴避。

就眼下而言,性傳播被普遍認爲艾滋病毒傳播重要渠道,但在此類傳播中同性傳播佔到多大比例,仍存在爭議。但無論如何,社會理應當摒除對男同性行爲成傳播主渠道的歧見。

但現實中,艾滋藉由青年性傳播常見,跟教育缺失緊密關聯:在防艾教育與性教育對接、反艾滋歧視等方面,目前國內高校普遍做得不夠。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多所學校的隨機調查就顯示,90%大學生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識,但不知如何正確預防。有的高校還拒斥防艾宣傳社團與活動,性教育也處在畸缺狀態。而多方位防艾教育的缺位下,學生羣體對性行爲的風險認知和主動防護意識必然不足。

而社會包括高校中遍佈着的對艾滋患者的歧視,也成了反向激發因素。《艾滋病防治條例》保護艾滋病感染者接受教育的權利,但仍有些學校禁止已知的學生艾滋感染者住宿舍、在食堂吃飯等不會導致傳染的行爲,甚至將其勸退。最新建立的衛生部和學校的疫情通報政策,本便於學校參與對艾滋病的防控。可如果承擔教育之責的學校都不能徹底消除艾滋歧視基因,那恐怕會刺激高危羣體迴避和隱瞞艾滋病狀況。

這些人羣在這樣的壓力可能就會在社交或性關係中傾向於隱瞞自己的病情,從而增加傳播艾滋的風險。但社會所要反思的問題則是,而是整體社會對於艾滋的歧視是否會形成一種負面激勵。

在此背景下,針對艾滋傳播的新特徵,高校和公益組織、衛生機構等都應積極投身到防艾工作中來。對高校來說,首先就要營造去艾滋歧視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性行爲“風險口”,並以相應課程設置對接引導之需,也完善心理互助、關懷性救濟。而衛生部門、公益組織等,也不妨通過關懷本位形式、“進校園”方式提升學生防艾意識。而政府則要致力於消除艾滋患者就業等面臨的各種歧視與障礙。

艾滋病並非洪水猛獸,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傳染病,而其在年輕人中出現多發趨勢,也是對以校園爲陣地的防艾教育的鞭策。而防艾教育,首先就是要祛除艾滋歧視等方面多方努力,也只有在此基礎上多方努力,防艾才能避免“局部潰堤”的危險。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