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旅遊歸來發燒當心登革熱 北京市已報告16例

旅遊歸來發燒當心登革熱 北京市已報告16例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登革熱疫情現在備受關注。據新華社記者10月16日消息,廣東省登革熱疫情連續10多天日增病例過千,疫病患者突破3萬人、死亡6人。疫情還有跨境、跨地區轉移的潛在風險,登革熱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旅遊歸來發燒當心登革熱 北京市已報告16例

截至10月5日,北京市今年已報告登革熱病例16例,均爲外地輸入性病例。

全球約40%人口有被感染危險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常由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登革熱病毒能夠引起一系列臨牀症狀,包括有生命危險的失血性休克綜合徵和較少見的伴有肝衰與腦病的急性肝炎。

登革熱已有200多年曆史,主要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約40%的人口處在登革熱感染的危險中,每年大概有5000萬至1億的登革熱感染病例。2013年僅在美洲就報告了235萬例。我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福建、浙江、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

今年我國登革熱疫情嚴重,主要是因爲今年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明顯,加之今年南方天氣熱、雨水多,適合蚊蟲生長。登革熱患者大多症狀較輕,未及時就診,這也增加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介紹說,今年發病的預期高峯時間比往年提前40天左右,廣州的病例大概佔全省總病例的近90%。

多數患者爲普通登革熱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登革熱感染分爲普通登革熱和重症登革熱兩種臨牀類型。多數患者表現爲普通登革熱,僅少數患者發展爲重症登革熱。

普通登革熱的症狀包括高熱,可達39℃—40℃;部分病人發熱3天—5天后體溫降至正常,1天—3天后再度上升,稱爲雙峯熱型。發熱時伴有頭痛、眼痛、肌肉、骨關節疼痛;可伴有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患者還會出現皮疹及不同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多數病人還有淺表淋巴結腫大。

重症登革熱是死亡主因

普通登革熱預後較好,但重症登革熱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症登革熱患者可在病程的3天—5天突然加重,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頸強直等。有些患者可能出現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中樞性呼吸衰竭。

重型患者少見,但病死率高。因此,如何早期發現重症登革熱、給予及時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的《登革熱診療指南(2014年版)》,重症登革熱的預警指徵如下:

高危人羣:1.二次感染患者;2.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潰瘍、哮喘、慢阻肺、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者;3.老人或嬰幼兒;4.肥胖或嚴重營養不良者;5.孕婦。

臨牀指徵:1.退熱後病情惡化;2.腹部劇痛;3.持續嘔吐;4.血漿滲漏表現;5.嗜睡,煩躁;6.有明顯出血傾向;7.肝腫大>2cm;8.少尿。

實驗室指徵:1.血小板快速下降;(紅細胞比容)升高。對有以上情況的登革熱患者要警惕重症的可能。

慎用解熱鎮痛藥

發病前半個月到過登革熱流行地區或本地有登革熱病人,有可疑的蚊蟲叮咬史,出現發熱、頭痛、關節痛、皮疹等症狀者,應懷疑得了登革熱。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向醫生說明情況,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

疑似登革熱病人和密切接觸者應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止進一步傳播。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急性期臥牀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至完全退熱爲止(一般起病後7天),不宜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

高熱時以物理降溫爲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病人,不能採用酒精擦浴。解熱鎮痛類藥物對本病退熱效果不好,並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應謹慎使用。

大汗或腹瀉病人應多喝水,口服補液爲主,適當進流質食物,對頻繁嘔吐、進食困難或血壓低的病人,應及時靜脈輸液。

重症登革熱的治療,除一般治療中提及的監測指標外,還應進行電解質的動態監測。對出現嚴重血漿滲漏、休克、嚴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應積極採取相應治療。

北京登革熱病人都是外來的

北京市疾控中心9月份監測結果顯示,北京市主要蚊種仍爲淡色庫蚊,登革熱傳播媒介白紋伊蚊所佔比例較低,約爲7.5%,不是北京地區優勢蚊種。因此,北京市未來發生大範圍登革熱流行的風險較低。但北京作爲國際大都市,人員交往頻繁,也有可能接待疫區的來京人員,未來發生輸入性病例的風險依然存在。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賀雄說,輸入性病例是指在外地感染、帶到本地發病的。如果從登革熱流行地區回來兩週內出現發熱、出疹、頭痛、關節痛等登革熱臨牀症狀,應馬上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並告知醫生曾經到過的地區,以協助診斷。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