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警惕舌尖上的癌症 自帶飯菜有講究

警惕舌尖上的癌症 自帶飯菜有講究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美味與健康有時也會產生衝突。風靡全國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上週首播,開篇介紹的就是美味的稻花醃魚,然而這樣的高鹽食物可是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

警惕舌尖上的癌症 自帶飯菜有講究

在4月15日-21日“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的各宣教義診活動上,專家們指出,從癌症發病的狀況看,舌尖上危害不在少數。

以胃癌爲例,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外科主任林鋒教授介紹,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近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這和現代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大量長期食用醃肉、燻肉、燒烤類食品,以及熬夜吃夜宵等,都是胃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像醃肉鹹魚盛行的廣東東部,胃癌發病率就相對省內其他區域較高。

“青年胃癌”患者越來越多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我國胃癌發病率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患者數佔全世界胃癌患者總數的42%。在大家的傳統觀念裏,總認爲惡性腫瘤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與年輕人無關,但林鋒介紹,最近的臨牀研究數據顯示,胃癌的發病率已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

由於年輕人對胃癌不夠重視,就診晚,發現晚,惡性程度又較高,導致年輕人胃癌的治療效果不佳,預後相對更差,患者的生存時間較短。40歲以下人羣患上胃癌,與生活節奏快、不良飲食習慣等有關。林鋒表示,早期胃癌的臨牀症狀與胃炎、胃潰瘍等良性疾病表現無異,作爲醫生最擔心的是,年輕人胃部不舒服,因爲工作忙,常常扛着或由於自己買藥吃也可以緩解不適症狀,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疾病“警報”,沒有前往醫院就診,這樣很容易掩蓋胃癌初期症狀,延誤病情及治療。

醃製食品很危險

胃癌可以說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吃什麼、怎麼吃與胃癌的發病最爲相關。人們已知長期食用醃酸菜、鹹菜、鹹魚、鹹肉等鹽漬食物容易誘發胃癌,主因是這類食品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氨基酸和低級胺類發生反應,可形成具有致癌性的亞硝胺和亞硝酰胺類物質,從而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林鋒介紹,我國西北地區人羣胃癌高發,這與他們愛吃醃肉醃菜不無關係。盛產煙燻肉的湖南地區胃癌發病率也不低,主要與煙燻烤食物製作過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燒時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污染食物有關,其中很多都具有強弱不同的致癌性。而在我們廣東地區,雖然整體胃癌發病率不算高,但東部潮汕一帶,因爲有吃鹹魚醃菜的習慣,胃癌發病也較突出。但是食物中含致癌物不等於吃了就會得癌症。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人,由於各人接受致癌物數量有大小、個人對致癌的易感性和免疫功能不同,發病情況也很不一致。但是,還需提倡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否則“開工沒有回頭箭”,身體垮了,“亡羊補牢”亦太遲。

及時清除幽門螺桿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發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林鋒談到,胃癌的發生並非是由正常胃黏膜上皮細胞驟然轉變爲癌細胞,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發展爲胃癌之前,常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癌前變化過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等,就屬於胃癌的“癌前病變”,它們將使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胃炎、胃潰瘍是現代都市人常見疾病,引起上述疾病遷延不愈最主要的原因是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而長期不愈的炎症及潰瘍又是胃癌發病的高危因素。早在1994年,幽門螺桿菌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爲第一類胃癌致癌源。林鋒表示,通過體檢,很多人都會被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但因爲沒有症狀,這個檢查結果往往被忽視。但實際上,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是很有必要的。幽門螺旋桿菌經口到達胃粘膜後定居感染,能促使食物中的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及亞硝胺而致癌。同時,幽門螺桿菌本身也可產生促癌作用毒性產物,其感染後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加上環境致病因素加速粘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導致畸變致癌。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胃炎和潰瘍,都會發展到胃癌這一步,只要廣大患者朋友能夠引起重視,及時治療,此類良性病變有可能逆轉,即使不能逆轉,維持現狀,仍然可以平安的度過此生。所以說胃炎、胃潰瘍與胃癌的距離取決於我們對它的重視程度,也許還有“十萬八千里”,也許只是“一步之遙”!

早期診斷胃鏡病理是金標準

和所有癌症一樣,胃癌是越早發現、越早診斷、越早治療,預後效果越好,重視早期發現,可爲胃癌治療贏得寶貴的時機。林鋒以日本的發病情況爲例,日本的胃癌發病率排名世界第一,但他們的死亡率卻遠遠低於我國。原因是我國的早期胃癌的診斷率目前僅達10%左右,而他們的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已經超過60%。早期胃癌治療的治癒率高達95%。意味着早期胃癌經過單純的手術,可以實現較高的臨牀治癒率。而晚期胃癌幾乎不可能治癒。

爲做到早發現早診治,應學會觀察胃癌的蛛絲馬跡:如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等症狀,而且比較頑固,主要表現爲食慾下降、食後腹部飽脹及不適感、返酸、噯氣,同時伴有體重下降或貧血。過去沒有胃痛的人,近期內出現反覆胃痛;或者以前雖然有胃痛,但近來疼痛強度、性質、發作規律改變,原來治療有效的藥物變得欠佳或無效等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早到正規醫院做專項檢查,如纖維胃鏡或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等,這是胃癌早期發現的最有效手段。

林鋒還建議,大家應學會定期體檢來預防胃癌,胃鏡下病理活檢是胃癌診斷的金標準。建議50歲以下的成年人,每3年做一次胃鏡,50歲以上的人每2年做一次胃鏡。另外對於有癌症遺傳家族史,或患有胃潰瘍、息肉等的人,胃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羣,屬於胃癌的高發人羣,更應加強重視,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治療及定期做胃鏡檢查。

■健康提醒 上班族自帶飯菜有講究

很多上班族因爲沒時間回家做午飯,會選擇自帶午飯到單位,但青菜炒好後久置容易受污染,在細菌的硝酸還原酶作用下,葉菜中所含有的硝酸鹽會變成具有毒性的亞硝酸鹽,並可進一步形成具有致癌性的亞硝胺和亞硝酰胺類物質。林鋒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減少自帶午餐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1、避免綠葉蔬菜

蔬菜尤其是施氮肥量比較大的蔬菜中普遍含有較多的硝酸鹽,以葉菜和根菜的硝酸鹽含量比較高,因此這些蔬菜必須非常新鮮。就蔬菜本身而言,建議選擇硝酸鹽含量低的蔬菜,不同種類蔬菜中硝酸鹽含量由高到低的順序爲:葉菜類、根莖類、茄果類、豆類。帶午餐最好避免綠葉蔬菜,改用西紅柿、茄子等。

2、選擇保溫飯盒

對於烹調好的蔬菜,控制細菌的繁殖是關鍵。飯盒一定要洗淨,並用沸水把裏外燙一遍,殺死細菌。所帶飯菜最好是一早新鮮烹飪的,而不是頭一天晚上的剩菜剩飯。所用飯盒最好是保溫飯盒,廣東天氣多炎熱,常溫飯盒容易造成食物變質或滋生細菌。午餐帶到單位,大家會放入冰箱儲存,但實際上,冰箱冷藏箱的溫度有4攝氏度,難阻細菌繁殖。所以自帶飯菜,有不少潛在健康隱患。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通訊員 簡文楊

多吃抗癌食物就能防癌?

腫瘤與飲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健康飲食更是對抗癌症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家庭醫生在線近期進行的《抗癌與飲食調查》發現,不少網友均對飲食抗癌存在着認知誤區:65.12%認爲“多吃抗癌食物能防癌”,25.58%認爲“補藥治癌即使無效亦無大礙”。

飲食抗癌關鍵在辨證施食

“吃什麼能防癌?”家庭醫生在線腫瘤頻道的諮詢帖中不少網友都有此疑問,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林麗珠主任指出,國外有很多探索食物中“抗癌物質”的實驗,發現了不少具有“抗癌物質”的“抗癌食物”,如包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番茄等等。但腫瘤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飲食僅是其中一個方面;另外,食物進入人體還有一個非常複雜的代謝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抗癌食物”或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但具體有何效用、效用大小卻並未可知。爲此,寄望於多吃某些食物能預防癌症的想法是不科學的。

林主任指出,中醫學強調陰陽平衡,保持人體的平衡狀態,才能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爲此,在飲食方面需“辨證施食”,需根據不同的症型、體質進行飲食調養,比如體質寒涼的腹瀉病人就不宜再吃如螃蟹等性質寒涼的食物,否則可能會加重腹瀉病情;再如做放療的病人,中醫認爲放療是火熱毒邪,因此病人在放療期間就不宜吃燥熱的食物。

腫瘤病人勿盲目“忌口”

此次調查顯示,62.79%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認同腫瘤患者忌吃“發物”的說法。對此,林主任指出,對於腫瘤病人而言“發物”是需要忌口的,但卻不能走極端,過度擴大“發物”的範圍。中醫所說的“發物”廣義是指所有對身體不好的食物,如發黴的食物等;狹義的“發物”則是指對個人自身體質不適合的食物。臨牀上有些腫瘤患者因對“發物”認知不清,把雞、雞蛋等都當作發物,什麼都不敢吃,導致營養得不到補充,這種行爲是十分不可取的。

滋補中藥不能治癌

對於網友“補藥治癌即使無效亦無大礙”的認知,林主任指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區,認爲靈芝、人蔘、冬蟲夏草等的中藥具備“治癌”作用,事實上,抗癌作用強的藥物一般都是帶毒性的,這樣的藥物才能殺死腫瘤細胞。靈芝、人蔘、冬蟲夏草這類普通人也能吃的中藥更多能起到的是飲食調養的作用。另外,靈芝、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亦是需要“辨證施食”的,林主任曾在爲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爲什麼提供的健康問題解答中指出:冬蟲夏草具補肺腎的功效,適用於肺腎虛弱的患者,但對體質燥熱的患者則沒有幫助。對於腫瘤患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辨證施食,根據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三級預防 遠離癌症

我國癌症發病、死亡率呈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腫瘤已經成爲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是公共衛生領域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許多科學研究及有效控制活動表明,癌症是可以避免的。1/3癌症可以預防。1/3癌症如能及早診斷,則可能治癒。合理而有效的姑息治療可使剩餘1/3癌症病人的生存質量得到改善。

上週,由廣東省保健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康復樂園承辦,日月養生泉協辦的“嶺南健康大講堂”第140場《關愛生命 科學抗癌》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公益活動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舉辦。主講嘉賓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臨牀藥理研究所副所長姜文奇教授就如何預防癌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一級預防:病因預防

腫瘤已經成爲威脅人類健康最大的敵人。面對人類最大的敵人,日常生活中人們該如何預防呢?姜文奇教授表示,腫瘤預防主要有三級機制: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致癌性暴露,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飲酒、吸菸。吸菸與肺癌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酗酒可能是致癌劑,也是促癌劑,釀酒的原料可能含致癌物質,如果酗酒的話容易導致遺傳毒效應:染色體畸變,從而引發癌症。所以防癌遠離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要減少感染因素導致的癌症,如肝炎病毒、ED病毒、油門螺旋菌,人乳頭狀病毒等。另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和膳食營養因素與腫瘤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人類的腫瘤約三分之一以上的發生與飲食有關。傳統的東方型飲食,人羣中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低;傳統的西方膳食,人羣中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高。姜文奇教授建議大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蔬菜類:大蒜、洋蔥、胡蘿蔔、苦瓜、茄子、萵筍、豆芽、十字花科等。食用真菌類: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水產品類:海帶、海草、紫菜、海蔘、沙丁魚、帶魚、魚皮、烏龜、老鱉、蝦等。糧食類:玉米、小麥、黃豆、綠豆、小豆、黑豆、薏米、紅薯。

二級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癌症二級預防,早診早治。防癌體檢對與癌症預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姜文奇教授建議大家沒病也要定期體檢用以防病。一旦出現一些早期症狀的時候,立即就醫。早期症狀:如皮膚、乳腺、舌部或者任何部位有可觸及的或者不消的腫物、疣或者黑痣發生明顯變化,久治不愈發熱,持續體重減輕,久治不愈潰瘍,嘶啞、乾咳、胸悶胸痛、氣促等症狀都要小心是不是癌症“光顧”。

三級預防:臨牀預防及康復性預防

早期癌症大多是可以治癒的,姜文奇教授介紹,癌症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方法,可以幫助做好臨牀預防及康復性預防。

臨牀預防及康復性預防的目標是防止病情惡化,預防殘疾,採取多學科綜合診斷和治療,正確選擇合理的診療方案,爲能夠治癒的患者提供根治性治療,以達到治癒的目的;爲已無法治癒的患者提供姑息治療和臨終治療,以消除痛苦、恢復體力、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