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長壽不健康”:“失能老人護理”難題政協委員來把脈

“長壽不健康”:“失能老人護理”難題政協委員來把脈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生活條件日漸改善,國民平均壽命也隨之提高,80歲以上高齡老人越來越多,但“長壽不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我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經超過3600萬,中國也成爲世界上老人“照護”壓力最重的國家。如何應對已現端倪的“長壽不健康”國情,政協委員進行了把脈。

“長壽不健康”:“失能老人護理”難題政協委員來把脈

失能老人護理,家庭“壓力山大”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告訴記者:“我切身體會到了失能老人的照料壓力。我母親因病失能後,由於找不到合適護理人員,一年換了7個保姆,最終才確定下現在的兩個人。”

“這兩名保姆沒有受過護理方面的專業訓練,幸好我是醫生,只好自己一點一點培養。”戴秀英說。

除護理難外,失能老人的護理成本也比較高。戴秀英算了一筆賬,給母親請兩名保姆一個月得花費3600元,三人一個月的生活費得1500元,再加上八九百元的藥費,一個月下來得花費6000元左右。“這基本上花光我一個月的工資獎金,我算收入還可以的了,一般家庭真難以承受。”

現在失能老人多依靠家庭護理。“失能老人照料不僅僅是送飯、端尿,還得讓他們感覺活得有尊嚴,缺乏專業知識的家庭護理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戴秀英說。

護理人員極度短缺,醫療需求難滿足

戴秀英說,按照1:3的失能老人養護比例,我國需要1000萬名養老護理員。目前,全國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不足百萬,每年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的只有2萬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且素質亟待提高。絕大多數護理人員缺乏基本的護理知識,工種受歧視、工作壓力大、工資水平低,人員流動性較大也就不難理解。養老護理服務隊伍數量短缺和質量不高已越來越成爲制約養老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於失能老人來說,醫護是其面臨的另一難題。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任國勝說,伴隨着高齡化、空巢化趨勢,不僅老年病、慢性病老人不斷增加,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也劇增,老年人對醫療機構的依賴需求不斷加大。

“與這種需求相悖的是,國內目前相關的養老機構只能提供基本的照護,綜合能力強的大醫院又人滿爲患,不能滿足老年人對醫療、護理、康復和養老等綜合需求。”任國勝說,老人長期佔用醫療資源在一些醫院比較突出,我們醫院就有兩個老人已經住院超過5年,而一般病人住院時間在10天以下,如果按照一個病人10天計算,這兩張病牀原本可以接待三四百個病人。

多層設計破解“長壽不健康”

失能老年羣體最需要的是長期護理服務,可以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老年人總數將會持續增加。如何解決好他們的日常照料和護理問題,不僅牽涉到每一位失能老人和他們的家庭,也是牽涉社會穩定、和諧的大事。

戴秀英建議,加快發展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應擺上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國家有關部門應有計劃地對各類養老機構的管理者、護理員進行輪訓,提升服務人員專業化服務能力,逐步實現養老機構規範化經營。同時加大財政投入,鼓勵職業培訓學校和大型養老服務機構積極開展養老服務培訓業務,可結合農民工培訓和下崗職工培訓,將老人護理列入培訓內容。

隨着“421”結構家庭日漸增多,依靠家庭照料的傳統養老模式難以維繫。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啓儀建議,強化政府責任,爲失能老人提供護理津貼,並鼓勵親友之間互助護理。

高齡老人的護理需求與醫療需求往往是並存的。任國勝建議,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各種資本投資建立具有醫療、護理、康復及養老功能的養老機構,同時鼓勵醫療機構參與合作共建,以發揮其醫療優勢,並將老人在醫療機構參與合作共建的養老機構治療疾病納入社保報銷範圍。

一些委員建議,進一步發揮社區在居家養老中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銀川市副市長李衛東建議,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樣、功能配套的要求,依託社區衛生機構等大力推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並強化其功能,爲老年人提供短期託養、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精神關愛等多樣化服務。

戴秀英建議,拓寬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將失能老人醫療衛生照顧列爲社區衛生服務內容,爲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配置社區家庭醫生,定期上門提供醫療服務。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