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男子14年獻血總量近14萬毫升 所獻之血可救活170多人

男子14年獻血總量近14萬毫升 所獻之血可救活170多人

來源:歐巴風    閱讀: 4.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新網太原12月6日電 題:山西現“獻血狂人”:所獻之血可救活170多人

男子14年獻血總量近14萬毫升 所獻之血可救活170多人

作者任麗娜 通訊員王博

太原鐵路局侯馬北工務段李天恩,14年來獻血總量累計達13.8萬毫升,甚至在“非典”期間,也不曾放棄獻血。如果救助一個傷者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的話,他所獻的血已能救活170多人。這位“獻血狂人”連續6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近日又被評選爲2012“感動山西十大人物”候選人。6日,中新網記者走近這名普通的鐵路工人,感受其心懷大愛的獻血故事,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李天恩獻血緣起姐姐的一場重病。1983年,姐姐患上國內罕見的“黑熱病”並得到衛生部及北京醫院的幫助,當時懵懂的他從父母口中得知了要“感恩”的含義。

1998年的春天,當22歲的李天恩在電視機前看到一個車禍現場奄奄一息的乘客後,他立即本能地趕往離家最近的獻血屋,伸出了自己的胳膊。“200毫升的血液也許不足以搶救一個傷者的性命,但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獻出200毫升,那傷者的生命就有救了。”面對記者,李天恩回憶起了自己的第一次獻血經歷。

從那一刻起,14年間,李天恩獻血總量已經達到13.8萬毫升。13.8萬毫升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34個體重爲50公斤的人體內的全部血液。如果救助一個傷者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的話,他所獻的血已能救活170多人。

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期,臨汾市的街頭上幾乎看不到幾個人影,大家都在家裏躲避着可怕的“SARS”,而此時,電視上一條“急需用血”的滾動飄字闖入了李天恩的眼簾。顧不上外面令人惶惶不安的“非典”,李天恩便騎上自行車直奔血站。

那一天,在填寫獻血證的時候,血站的醫務人員對他說:“這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期,它見證了在危險的時候,你獻出了愛心。”

從1998年至今,李天恩每年堅持“定期”獻血,最初7年,李天恩獻全血,按規定,半年是一個獻血“週期”,7年獻14次血纔是正常的,李天恩卻獻了23次。“當時很多獻血點都不聯網,有時看到流動獻血車上的燈還亮着,就覺得有人急需用血!”李天恩說,自己是“萬能”O型血,需求量大,如果感覺身體還行,而且與上次獻血間隔的時間不是很近,他就有獻血的“衝動”。

因常年的獻血經歷,李天恩明白成分獻血(機採血小板)對於臨牀治療更爲有效。2005年,利用一次在太原培訓的間隙,李天恩第一次嘗試機採血小板。“躺在獻血椅上,一隻胳膊的血往外流,在機器中分離成分,剩餘的再從另一隻胳膊中流回來。”

從臨汾到太原,李天恩通常坐凌晨3點的火車,天矇矇亮趕到太原,再坐上公交車趕到獻血採集點,一個多小時以後再原路返回,趕在下午上班前回到單位。“有時候醫院打電話說缺血,我就會來!”李天恩說。

與正常獻血不一樣,機採血小板這樣的採集方式讓很多人無法接受。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參加捐獻全血只需10分鐘左右,而捐獻血小板則需要在血細胞分離機旁靜靜地躺1個半小時左右。即使在常年獻血者中,接受機採血小板的比例也不超過20%。

每到“血荒”的季節,李天恩總會“自動上門”,“有一年春節,有個傷者需要血小板,李天恩收到求助短信後,第二天就匆匆趕過來捐獻。”臨汾市中心血站機採科主任王豔芳說,由於恐懼、疑慮等自身因素,加上種種負面事件的影響,近幾年無償獻血的人數有所減少,不少老面孔逐漸淡出固定獻血者隊伍,只有李天恩還在堅守。

無償獻血的人少,需要用血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問李天恩,你一個人獻得過來嗎?

每次面對質疑時,李天恩都會講同一個故事:退潮後的沙灘上,留下許多掙扎的小魚,一個小女孩不停地撿起那些魚往水裏扔,一個路人看見了,十分不解地對小女孩說:“這麼多小魚,你能救過來嗎?誰又會在乎你救下來的魚。”可小女孩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一邊往水裏扔魚,一邊說:“這條小魚在乎……”

“這就如同我的無償獻血行爲,雖然會有人說這麼做意義不大,但我想說,最起碼用我血的人、被我救了的人會覺得有意義,這也就夠了!”李天恩說。

此外,李天恩不僅通過獻血奉獻愛心,每年都向“希望工程”、慈善總會捐款,還長期資助着永和縣、堯都區兩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2006—2011年,李天恩連續6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如今,36歲的“獻血哥”李天恩被評選爲“感動山西十大人物”候選人,有望走到“感動中國”的舞臺上。(完)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