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不孕不育 > 中國生殖技術的60年的發展歷程(上)

中國生殖技術的60年的發展歷程(上)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08年2月,17位來自全國的試管嬰兒齊聚北京參加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誕生20週年慶典。當87歲的張麗珠教授出現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即將滿20歲的鄭萌珠立即迎了上去,和自己的“媽媽”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中國生殖技術的60年的發展歷程(上)

在我國,至少有5.2%的夫婦在婚後要面對不孕不育症這個頭痛的現實。而不孕不育,無論發生在哪個家庭,都會給他們帶來正常家庭所無法理解的苦楚,甚至成爲一些家庭悲劇的源泉。對很多家庭來說,孕與不孕常常是歡樂與憂傷的分水嶺。不過,從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出生到今天,輔助生育——這項承載着幸福與希望的技術給無數家庭送去了歡樂。

在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和湘雅生殖醫學中心,人頭攢動,人們都帶着希望在那排隊等候。60年來,生育技術的發展,從產前診斷到人工授精,從精子庫到卵子庫,如今,已經“平民化”了的“試管嬰兒”像一個個歡樂的天使,走進了“千家萬戶”,給一對對不孕不育的夫婦帶去了期望、帶去了天倫之樂。 #p#副標題#e#

產前診斷,曾經的消極優生

如果你想知道懷的寶寶是否健康,今天,可以做一次產前診斷。但在這項技術以前,一對攜帶有遺傳病基因的夫婦,只能聽天由命,一次又一次的生育出殘疾的嬰兒。

其實早在1963年,湘雅醫院婦產科主任胡信德在我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羊水產前診斷,不過那時候對基因瞭解不夠,該技術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檢查。

1972年,我國遺傳學的奠基人之一、湘雅醫學院的盧惠霖教授,引進了G顯帶技術,從此以後,人類高分辨G顯帶技術開始在臨牀應用。

今天,產前診斷已經到了基因水平,可以對高風險胎兒進行明確診斷,對患胎選擇性流產。

但是,流產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這項技術對不孕不育的夫妻一點作用都沒有。

盧惠霖的女兒盧光琇回憶說:“我們只能等婦女懷上了,才能告訴她孩子健不健康,不像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在胚胎時就進行遺傳學檢查,再決定是否種植入子宮。所以,我們把產前診斷叫做消極優生,當時父親一直就想,‘能不能直接給他們一個健康的嬰兒呢?’”

那時,儘管國外已經有試管嬰兒成功的案例,但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還沒有起步,國內學者對國外的科研瞭解基本一片空白。197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盧惠霖在參考消息上看到英國試管嬰兒做得很成功(那時參考消息還只能是省部級幹部參閱),於是他問從事外科的女兒盧光琇:“你知道怎麼取卵嗎?”

盧光琇回答說:“要開腹才能取(那時還沒有腹腔鏡),你問這個幹什麼?”

“我想做試管嬰兒。”

“那讓我來做吧!”

“讓我想想!”

幾天後,盧惠霖找到盧光琇:“你做可以,但你沒胚胎學的基礎,還得去學習!”

“我願意學。”

“那好,你看看北京有沒有人在做胚胎研究。”

於是盧光琇去了中科院遺傳所,跟着陳秀蘭和白清華老師學着做鼠胚胎的培養。

爲了能在湖南建好實驗室,盧光琇連洗瓶子都學得很認真。 #p#副標題#e#

人工授精,積極優生的先河

一封偶然的信件打亂了盧光琇學習的步驟。

1980年,一位叫守一(化名)的病人給盧惠霖寫了一封信:盧教授,我是一位無精症的患者。聽說國外有人的精子庫,爲什麼我們國家不嘗試建立呢?用人工授精來幫助像我們這樣的人。

盧惠霖很重視這封信,因爲夫妻不孕40%是男方的原因,而無精症的比例很高。他把信轉交給盧光琇,盧光琇拿着這封信找到老師白清華,打聽到北京有牛的精子庫,於是她跑到那學習一段時間。1981年,從北京學成回湖南的盧光琇並沒有馬上着手試管嬰兒的研究,而是開始籌備建立中國大陸第一個人精子庫。

那時候,思想比較封閉,作爲女性,和人交流,很多人一聽,就咯咯笑:盧老師在搞精子庫呀!每每聽到這樣的話,盧光琇又好氣又好笑。但還是有一些開明的同志願意加入這個團隊。

實驗在困難中起步了。盧光琇還清楚的記得第一次“烤蛋糕”的經歷:沒有專業烤箱,而作爲精子冷凍保護劑的雞蛋必須在一定溫度下滅活,以免和精子發生抗原--抗體反應,他們把蛋黃放進簡易烤箱裏,十幾分鍾後,蛋黃都成了“香噴噴”的蛋糕了。

慢慢的他們改進技術,做出滅活的保護劑,開始試驗了,卻沒有精子。盧光琇讓男同事去門診收集,遲遲沒有結果。沒辦法,她找上自己的丈夫。

做試驗的時候,一個男老師看到精子標本很奇怪,問:這哪來的?

盧光琇想了想回答說:門診的。

“不對,門診沒有這麼好的精子標本!”

盧光琇只好據實以告。男同事們沉默了,後來再也沒有讓盧光琇去取標本。

採集的精子標本需要零下100多攝氏度冷凍,自己沒有設備,她們從其他科室借來液氮灌,自己灌氮,當看到冷凍後解凍的精子成活良好,所有試驗的人都高興地跳了起來。

1981年底,她們採集了30多個精子標本。開始通知守一夫婦來做人工授精,沒有臨牀經驗可以借鑑,她和同事一邊看書,一邊摸索,沒有B超,就靠經驗觀察,功夫不負有心人,1983年3月,中國大陸第一例人工授精的嬰兒誕生了。

今天,盧光琇她們的生殖中心建成了中國最大的精子庫,可以庫存10萬份標本,向全國70%的生殖中心提供合格精子。

精子庫不僅針對無精症患者,也可以爲普通男性提供生殖保險的服務,男性朋友可在年輕時保存自己健康的精子,留待備用,而一年花費才幾百元。

盧光琇教授說,精子庫採精很嚴格,來捐精的人必須做遺傳學、傳染性疾病及生化等20餘項檢查,並做20項體格檢查,精子冷凍半年後纔可使用,使用前,捐精者還得複查,以避免一些潛伏期長的疾病漏檢。

據瞭解,近50年,世界範圍內男性的精子數量與活性已下降了40%至50%,且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以約2%的速度下降。我國約有1300多萬男性患有無精子症或者嚴重生精障礙。2001年以後,我國通過建立新的規章制度、統一的捐精篩查標準和倫理規範以後,人類精子庫已經進入了比較正規、有序的發展軌道,現在已批准的人類精子庫有近10家,每年使幾萬名婦女受孕。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