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打耳洞前必須知道的8件事

打耳洞前必須知道的8件事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打耳洞前必須知道的8件事

  1、手打還是槍打

首先要找專業打洞店, 他們會消毒工具, 戴手套, 用消毒的耳釘。 有些人耳洞發炎根本就是打的時候就感染了。

推薦手打, 專業師傅手穩的話, 一秒鐘就打好了也不太痛, 傷口小容易癒合。

槍打的話,因爲要用比較粗的針發射,容易造成傷口過大,延遲癒合時間。 耳洞太大, 睡覺不注意壓到耳釘, 耳釘都會埋進傷口, 自己想想有多恐怖好了。

2、打耳洞最佳時節

打耳洞最好的時間是在每年的3月底和9月底因爲天氣剛剛好,不冷也不熱的。其他時候不是太冷就是太熱,不利於耳朵的修復。

3、打洞耳釘不要選含鎳的材

不要選含鎳的材料,這是過敏的罪魁禍首。 最好用純金或者純鈦, 醫用鋼。 耳釘不要選樣式複雜容易積累灰塵和勾到衣服的。

4、最適合保養耳洞的耳釘

一般純銀的,純金,或者純鉑金的,都不會發炎的,若是塑料的每日清潔乾淨也不會發炎。個人甚至覺得如果皮膚不是過敏性的,可以直接選擇塑料的,便宜又好用。

市面上很多耳飾,包括一些名牌,都不是純的,所以容易發炎。而很多很漂亮的韓國流行耳飾,基本都不是純的,所以要控制的辦法,你最好不要貪流行,等過耳洞徹底長好了再追逐時尚吧,一開始就沒保養好的耳洞一般以後都容易發炎哦,到時候可就得不償失了。

友情提醒:一般環狀的耳環比耳釘要癒合的快,估計是帶圈圈的耳環耳洞前後透氣,不象耳釘老是悶住耳洞。

5、換新耳釘所需時間

千萬不要聽打耳洞的人說什麼三天之後就可以換,那樣不容易長好,而且易導致發炎。

個人經驗:一定要在你轉動耳釘的時候,沒什麼不好的感覺的時候再摘,差不多一個月吧。在傷口沒癒合前,一般耳釘都很難戳進洞,更容易戳到傷口,結果造成舊傷還沒恢復新傷又出現了。其實耳洞要真正長好要一年吧,這期間也會流水,有瘙癢的感覺。這時記得用棉籤沾點消毒藥水清洗下哦。

敏感膚質打耳洞一定要小心,因爲根據科學原理髮現,耳朵部位的皮膚是最能檢測一個人真正膚質的,如果發炎嚴重,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解決。

另外給這些皮膚過敏的MM一些意見:a、一定要找衛生的地方打;b、耳釘一定要防過敏的,或者用白金的。

6、保養耳洞所需藥品

有部分MM認爲決不能用金黴素眼膏,要保持耳洞的清爽,但是不用的話,耳洞出的膿水會把耳洞和耳釘粘住,一轉耳釘,原來長好的傷口又破了,這個簡直就是惡性循環,其實只要用耳針(就是耳環),沾上一點金黴素,再戴上就可以了。個人覺得紅黴素要比金黴素效果好,當然價格也略貴些拉。

使用方法:用紅黴素軟膏配合醫用酒精,五天清理一次,用銀質的耳釘,或者塑料質地的,按時取出先用酒精清洗耳洞、耳釘、耳塞,將耳釘的針放到軟膏裏扎一下再穿進去,同時在耳洞周圍塗上軟膏。

那段時間少吃刺激性的東西,保持耳朵清潔,避免大力的碰撞以免傷到耳洞,用銀質的耳釘而不要彎鉤,堅持一個月耳洞不會長死,還不會發炎。

另外,如果沒有紅黴素軟膏的話,曼秀雷敦的薄荷膏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哦。

7、耳洞多久癒合, 多久可以換耳釘

新打的耳洞, 在3天之內小痛, 血絲, 發紅, 微腫, 有僵硬感都是正常現象。 只要注意護理, 一個禮拜之內以上現象都會消失。 不消失或者以上現象程度嚴重的話, 請找醫生。

每個人體質不同。 平均來說,耳垂上的耳洞至少6-8個禮拜才能長好, 耳骨上的時間更久。 因爲傷口癒合過程是外表皮先長好然後裏面的組織再慢慢修復。 新打耳洞的表面看起來兩個禮拜就癒合了, 其實傷口處的組織還是很脆弱的, 不小心就容易破裂感染。 最保險的是, 打好耳洞後6-8個禮拜再換耳釘。 專業的打洞店其實推薦3個月再換, 傷口不容易癒合的體質最好等足6個月再換。 耐心一點, 這樣就不會老是感染。

換耳釘的話, 也要先把耳釘消毒再戴上去。

8、護理藥水

首先, 在護理耳洞前, 一定要先把手洗乾淨再碰耳朵。

其次, 不推薦用棉花棒, 毛巾等等東西擦耳洞 -- 除非可以保證它們是無菌獨立包裝,一次性用完即棄, 不然就會有細菌感染的風險。 另外棉絮什麼的也容易勾到耳釘, 必須非常小心。

不推薦酒精, 雙氧水, 藥膏等等化學消毒劑。 藥膏是油性的, 容易粘灰塵和細菌。 酒精和雙氧水容易乾燥皮膚組織, 直接刺激皮膚細胞。 沒有細胞是可以在這兩種東西里面長起來的, 所以它們雖然可以消毒, 卻不利於傷口癒合。 最好的是用專門清洗傷口的無菌生理鹽水或者用不含碘的海鹽加乾淨的蒸餾水配成生理鹽水濃度。 把耳洞浸沒在加熱過的海鹽水裏5-10分鐘, 每天1-2次。 作用是消毒,清理傷口裏的分泌物, 而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讓組織癒合得快一點。 浸泡後用冷吹風機吹乾耳朵。

堅持護理至少2-3個月, 最好到6個月傷口完全癒合。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