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藥品 > 蕎麥

蕎麥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蕎麥

別名:花麥、三角麥。

蕎麥

性味:甘、平,寒。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入藥部位:蓼科蕎麥屬植物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F. sagittatum Gilib; Polygonum fagopyrum L.],以種子、莖、葉入藥。

蕎麥的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摻或調敷。

蕎麥的功效主治

功效:開胃寬腸,下氣消積。

主治:治絞腸痧,腸胃積滯,慢性泄瀉,噤口痢疾,赤遊丹毒,癰疽發背,瘰癧,湯火灼傷。

蕎麥的禁忌

①《千金·食治》:“蕎麥食之難消,動大熱風。”

②《本草圖經》:“蕎麥不宜多食,亦能動風氣,令人昏眩。”

③《品彙摘要》:“不可與平胃散及礬同食。”

④《醫林纂要》:“蕎,春後食之動寒氣,發痼疾。”

⑤《得配本草》:“脾胃虛寒者禁用。”

蕎麥的配伍

①治絞腸痧痛:養麥面一撮。炒黃,水烹服。(《簡便單方》)

②治禁口痢疾:蕎麥麪每服二錢。砂糖水調下。(《坦仙皆效方》)

③治男子白濁,女子赤白帶下:荍麥炒焦爲末,雞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三服。(《綱目》濟生丹)

④治小兒油丹亦腫:蕎麥麪醋和敷之。(《兵部手集方》)

⑤治痘疹潰爛,膿汁淋漓,疼痛者:蕎麥,磨取細面,痘瘡破者,以此敷之;潰爛者,以此遍撲之。(《痘疹世醫心法》蕎麥粉)

⑥治湯火燒:蕎麥麪炒黃色,以井華水調敷。(《奇效良方》)

⑦治蛇盤瘰癧,圍接項上:蕎麥(炒,去殼)、海藻、白殭蠶(炒,去絲)等分。爲末,白梅浸湯,取肉減半,和丸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臨臥米飲下,日五服。其毒當從大便泄去。若與淡菜連服尤好,淡菜生於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雞、羊、酒、面。(《綱目》)

⑧治腳雞眼:以荸薺汁同蕎麥調敷腳雞眼。三日,雞眼疔即拔出。(《本草撮要》)

⑨治瘡頭黑凹:蕎麥麪煮食之,即發起。(《仁齋直指方》)

⑩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荍麥面、硫黃各二兩。爲末,井華水和作講曬收。每用一餅,磨水敷之,痛則令不痛,不痛則令痛。(《仁齋直指方》)

蕎麥的各家論述

①《綱目》:“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帶、泄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溼熱者宜之。若脾胃虛寒人食之,則大脫元氣而落鬚眉,非所宜矣。孟詵雲益氣力者,殆未然也。按楊起《簡便方》雲,肚腹微微作痛,出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用蕎麥麪一味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予壯年患此兩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氣藥,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轉用皆效,此可徵其煉積滯之功矣。《普濟》治小兒天吊及歷節風方中,亦用之。”

②《本草求真》:“蕎麥,味甘性寒,能降氣寬腸,消積去穢,凡白帶、白濁、泄痢、痘瘡潰爛、湯火灼傷、氣盛溼熱等症,是其所宜。且炒焦熱水沖服,以治絞腸痧腹痛;醋調塗之,以治小兒丹毒赤腫亦妙;蓋以味甘入腸,性寒瀉熱,氣動而降,能使五臟滓滯,皆煉而去也。若使脾胃虛弱,不堪服食,食則令人頭暈。”

③《隨息居飲食譜》:“荍麥,羅面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御風寒,煉滓穢,磨積滯,與蘆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發痼疾,蘆菔能制之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