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中醫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進展仍面臨挑戰

中醫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進展仍面臨挑戰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社會、經濟、行爲方式的不斷變化,脂肪性肝病已經成爲人類健康面臨的新挑戰。據報道,目前全球普通人羣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爲20%~30%,其中亞洲地區的發病率爲12%~24%,且有上升趨勢。據預測,未來10年將有50%的人有發生NAFLD的危險。可以說,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一樣,NAFLD已成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問題。近年在國內外的肝病學術活動中,NAFLD已成爲引起衆多人士關注的熱點議題。對於這種缺乏特效治療方法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儘管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科研和臨牀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還有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醫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進展仍面臨挑戰

現狀:

無論是酒精性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藥文獻都早有記載,多屬“溼阻”、“痰飲”、“痞滿”、“脹滿”及“積聚”諸證。本病多以痰溼之體,脾、肝、腎失養或虛損,及氣血虧虛爲內因,以過食肥甘、膏粱,感受溼毒或情志失調等爲外因。其病機較爲複雜,但多種因素導致溼、痰、瘀互結髮爲本病,久病氣虛絡阻可加重病情等已成爲共識。

“十一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肝病重點專科協作組將NAFLD的中醫病名定爲“肝癖”。NAFLD臨牀所見證型頗多,至今尚無統一的標準,但以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機爲依據,大致可歸屬爲痰溼、瘀血、肝鬱、脾虛,並初步提出辨證分型爲:肝鬱脾虛、痰溼阻滯證;痰阻血瘀、溼鬱化熱證;溼鬱血瘀、肝陰不足證,並據此擬定多種組方用於臨牀治療。

綜觀本病 各種治法及組方,不外健脾化溼、祛痰泄濁、化瘀通絡、補益肝腎、益氣養陰等,但在用藥上卻差別很大。使用的藥物雖多爲現代藥理證明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藥,但卻涉及人蔘、絞股藍、決明子、丹蔘、制首烏、澤瀉、生山楂、枸杞子、茵陳、鬱金、黃芩、生大黃、黃精、綠茶、薄荷等多味中藥。所以,當前中醫對本病的治療概括起來是處於雷同的治法、不同的藥味、不同的劑量、不同的療效這樣一個狀態。

問題:

迄今爲止,NAFLD的辨證分型尚缺乏統一的標準,目前雖以病因病機爲主要依據,但還缺乏較爲全面和客觀的分型指標。具體來說,從中醫證候、實驗室指標、影像學、組織學等角度探索本病的辨證分型的報道不少,但病例樣本較少,各項指標的特異性、敏感性和相關性尚不清楚。

臨牀報道重複、缺乏權威性結論使治療方案的驗證困難重重。具體來說,部分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報道不符合藥品臨牀試驗管理規範(GCP)的要求,如缺少對照組、診斷不可靠、療效判定不合理、未排除可能干擾因素、無隨訪資料等,結論和療效難以重複和認可。所謂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或報道,大多數是選用自擬複方加上水飛薊素、多烯磷脂酰膽鹼、維生素E、熊去氧膽酸或他汀類藥物作爲治療組與西藥比較,其療效的差異較大,選用的客觀指標亦不夠先進。

當前,困擾NAFLD中醫臨牀治療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治療方案或製劑大同小異,缺少新的思路與方法,新中成藥研發工作相對滯後。與慢性乙型肝炎相比,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新藥屈指可數。由殼聚糖配伍何首烏、茵陳、丹蔘、牛膝等中藥的殼脂膠囊是治療本病的一個新藥,主治溼濁內蘊、氣滯血瘀兼有肝腎不足的NAFLD。但對於該藥的多數報道只是提到能暫時改善肝功能(ALT/AST)和血脂(TC/TG)等指標,整體療效還不夠滿意,許多臨牀報道的療效有所差異,難以得出肯定的結論。

此外,相關的實驗研究和藥理研究缺乏。一方面,脂肪性肝病的發病機制涉及諸多方面,無論從中醫學或者現代醫學角度,尚有許多不明之處;另一方面,中醫文獻中也較缺乏“肝癖”有關的內容,除痰、溼、瘀、虛證,是否還有其他病理因素參與,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不同的動物實驗,從造模到藥物干預及療效判定,也都存在不同的觀點。鑑於上述問題,中醫藥防治NAFLD還存在很大可以進一步深入探索的空間。#p#分頁標題#e#

建議:

對於NAFLD的中醫藥治療和科研,急需通過大樣本和嚴格的回顧性或前瞻性調查,制定NAFLD的辨證分型。有條件的可以把證候、體徵、實驗室指標、影像學和組織學多要素進行深入觀察和科學的數據處理,以提供客觀、規範並能在臨牀推行的辨證分型。不久前,全國重點中醫肝病學科協作組提出了“肝癖”的辨證分型,雖然僅僅歸納成3個證型,但是基本上能反映大多數專家的觀點並可滿足臨證的需要,建議可在臨牀驗證。

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還處於起步階段,與慢性肝炎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確定和優化合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是提高療效的關鍵。不論何種臨牀科研或試驗,最重要的是能夠提供有說服力的證據或者提高現有證據的級別。在提高臨牀科研水平方面,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於2006年3月公佈的診療指南可作爲參考借鑑。

需要注意的是,相關研究應嚴格按照GCP要求或臨牀新藥研究原則開展科研和臨牀試驗,積極拓寬思路尋找新的方法;不要把精力過多地集中在降酶、降脂、改善症狀等“治標”方面,而要在“治本”上尋找突破口。可以根據脂肪肝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採取重點突破的治法,或祛痰化溼,或活血通絡,或補益肝腎,或益氣養陰,再加上適當的降脂藥物,而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在選用藥物時儘可能用既符合中藥理論又有藥理實驗證實的對脂肪肝有效的中藥。除了內服藥物之外還應積極探索非藥物療法,如鍼灸、穴位注射、外敷、保健品(調脂茶)等。

此外,還應開發新的安全有效的藥物。目前治療慢性肝炎的藥物有數百種之多,治療脂肪肝的中藥卻寥寥無幾研製要抓住本病的特點,不能與治療慢性肝炎的治法和組方相仿,不宜在“痰”、“瘀”上多做文章,而是應在有臨牀療效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和藥理研究,從多方位、多靶點進行探索,包括中藥對胰島素抵抗、脂毒性、脂質代謝和運轉以及多種細胞因子、介質等的影響,進而部分闡明中醫藥治療脂肪肝的作用機理,加快新藥研發。此外,開展與脂肪性肝病有密切關係的代謝綜合徵(MDS)的防治研究,亦是一項重要和有難度的課題。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