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佳句美文 > 刮痧和拔罐哪個去溼氣 這篇文章告訴你

刮痧和拔罐哪個去溼氣 這篇文章告訴你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刮痧和拔罐哪個去溼氣

祛溼,這是坊間對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認知。殊不知這是一個巨大的誤會!這兩種中醫傳統療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溼,祛溼的作用也不明顯!

刮痧和拔罐哪個去溼氣 這篇文章告訴你

人們不僅誤解了拔罐和刮痧,還喜歡將“溼氣重”掛在口邊,身體睏倦、懶怠動、上火、出溼疹都會被歸類爲溼氣重,其實也未必如此。

拔罐的目的不在祛溼

“拔罐可以祛溼排毒,這是坊間對這種療法最大的誤解。”在中醫辨證中,拔罐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負壓的擠壓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滲透到局部組織,疏通瘀滯,達到調理身體平衡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並不在祛溼,而在於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於治療經絡不通的相關疾病,例如月經不調、頸肩腰腿痛等。同時,拔罐還有“瀉火”功能,常用來治療各種實症,包括熱症和寒症。

刮痧的目的也不在祛溼

刮痧與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樣的道理。通過在經絡、穴位上治療,對於發燒、中暑、感冒等實症有較好的療效,也能很好地緩解上火等熱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淺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層;並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實症、熱症的人羣身上,老人、小孩、體弱者,不建議刮痧,孕婦禁用。

祛溼主要靠內治

祛溼主要靠內治,先利溼再調脾胃

刮痧和拔罐哪個去溼氣 這篇文章告訴你 第2張

很多人以爲拔罐能夠快速除溼,其實並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中醫所講的‘溼’的本質是水。”溼氣主要通過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雖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溼,但也“拔”出部分的組織液,有一定的祛溼作用。但由於出來的水分不多,祛溼作用其實十分有限。拔罐相對好一些,刮痧幾乎沒有祛溼的作用。

“祛溼主要靠內治,而非外治。”,溼氣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證溼的類型,可以採用利溼的藥物,緩解表面症狀。由於溼氣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蘊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溼之後,還得調理脾胃,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拔出來的、刮出來的痧顏色越深,證明體內的溼氣越重!”

溼氣重的典型症狀

舌苔白厚、舌苔黃厚、口中粘膩、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痠疼、大便黏滯等。

拔罐顏色越深越黑溼氣越重

都是傳說!顏色與血液、拔罐力度有關!

如果說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溼,那出來的“痧”的顏色有深有淺、有紅有紫,這又是什麼緣由呢?要解釋這點其實很簡單。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顏色不同,膚色也不同,出來的“痧”的顏色自然會不同。其次,出痧顏色深不深,還與拔罐的負壓力有關。例如中醫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還有竹罐、抽氣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沒有火罐的溫度、排氣的壓力也相對較小,不僅操作不便,而且不夠“給力”,出痧顏色容易偏淺。

身體溼氣重怎麼辦?

以下給大家推薦幾個是不錯的祛溼穴位。

取曲池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彙集到這裏。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溼的作用。

取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爲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灸20~30分鐘

刮痧和拔罐哪個去溼氣 這篇文章告訴你 第3張

取委中穴:在膝窩的中心點上。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裏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取陰陵泉穴: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擅長健脾利溼,爲祛溼化痰要穴,側重於祛溼,善治溼邪爲患的疾病,若該穴位受溼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溼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取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它是治療消化系統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說,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進食慾,經常按摩它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取豐隆穴: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前外側,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面大約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溼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溼的作用。

取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溼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20~30分鐘。

要想祛溼效果更好,以上穴位在按摩的同時,最好搭配艾灸,方便快捷,祛溼效果好,能夠很好的去除體內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