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理 > 健康 > 中醫膏方對慢性病調治有奇效

中醫膏方對慢性病調治有奇效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錄:

中醫膏方對慢性病調治有奇效

第一章 膏方的概念、起源及發展

第二章 膏方的組方及分類

第三章 膏方的特點和服用季節

第四章 膏方的服用方法

今天是立冬,正是進入冬季了,記得早上出門要多多穿厚的保暖的衣服。大家都知道冬天是進補的季節,但是如何補纔是最合適的呢?在中醫理論裏,冬季進補以膏方爲最佳。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張琪教授認爲,秋冬季節適宜進補,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考慮以膏方調治。

張琪表示,膏方可改善中風後遺症患者症狀。中風後遺症屬本虛標實,表現爲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氣短乏力等。膏方用藥以“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同時加以祛邪之品,以求固本清源,氣血流暢。

專家表示,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長期服用膏方可起良好治療作用。此類膏方多以扶正補益爲主,脾胃爲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氣血陰陽皆不足。膏方調補脾胃可達到增強消化功能、強身固本目的。

此外,膏方還對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效果較好。病因是外感咳嗽遷延失治,病邪由表入裏,致肺臟虛弱或他髒有病累及於肺。膏方作用以扶正補虛、以調陰陽、補五臟、益氣血和助正氣爲主。同時祛邪治病,增強機體抵抗能力,減少並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發作可能性。

膏方的概念、起源及發展

膏方,又叫膏劑,以其劑型爲名,屬於中醫裏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藥組成,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好季節,而冬令進補,更以膏方爲最佳。

膏的含義較廣:如指物,以油脂爲膏;如指形態,以凝而不固稱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爲膏。《山海經》 曾中說:“言味好皆滑爲膏”,如指內容,以爲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養膏潤爲長。膏劑有外敷和內服兩種,外敷膏劑是中醫外治法中常用藥物劑型,除用於皮膚、瘡瘍等疾患以外,還在內科和婦科等病症中使用。

內服膏劑,後來又稱爲膏方,因其起到滋補作用,也有人稱其爲滋補藥,廣泛地使用於內、外、婦、兒、傷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後體虛者。

在中醫理論裏,膏方是一種具有高級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它是在大型複方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牀表現而確立不同處方,經濃煎後摻入某些輔料而製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其中,處方中藥物儘可能 選用道地藥材,全部製作過程操作嚴格,只有經過精細加工的膏方最終才能成爲上品。

膏方的起源與發展

膏方歷史悠久,起於漢唐,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膏劑的記載,如馬膏,主要供外用,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記載的大烏頭膏、豬膏發煎是內服膏劑的最早記載。唐代《千金方》中個別“煎”已與現代膏方大體一致,如蘇子煎,王燾《外臺祕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漸代替煎,基本沿襲唐代風格,用途日趨廣泛,如南宋《洪氏集驗方》收載的瓊玉膏,沿用至今,同時膏方中含有動物類藥的習慣也流傳下來,如《聖濟總錄》栝萎根膏,此時膏方兼有治病和滋養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趨完善和成熟,表現爲膏方的命名正規、製作規範,膏專指滋補類方劑,煎指水煎劑;數量大大增加,臨牀運用更加廣泛。

明朝膏方即廣爲各類方書記載,組成多簡單,流傳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攝生總要》“龜鹿二仙膏”、龔廷賢《壽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張景嶽的“兩儀膏”等。

清代膏方不僅在民間流傳,宮廷中亦廣泛使用,如《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有內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時膏方組成漸複雜,如張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藥往往已達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時常選加阿膠、鹿角膠等,並強調辨證而施,對後世醫家影響較大。

近現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廣東廣泛使用,尤以上海爲甚。

膏方的組方原則

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藥組成,屬大方、複方範疇,且服用時間較長,因此,制定膏方更應注重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是指應該針對患者的疾病性質和體質類型,經辨證後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體用藥,方能達到增強體質、祛病延年的目的。另外,膏方中多含補益氣血陰陽的藥物,其性黏膩難化,若不顧實際情況,一味純補峻補,每每會妨礙氣血,於健康無益,故配伍用藥,至爲重要。組方時尤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脈案書寫,辨證立法

膏方的脈案,以往習用毛筆書寫,它既是中華文化的藝術佳品,又能體現中醫擅長於疾病調養的傳統特色。膏方不僅是滋補強壯的藥品,更是治療慢性疾病的最佳劑型,所以膏方的制訂,首當重視辨證論治。醫家應從病者錯綜複雜的症狀中,分析出病因病機病位,衡量正邪之盛衰進退,探求疾病之根源,從而確定固本清源的方藥。中醫的理、法、方、藥特色,必須充分體現在膏方的脈案中,並且正確、科學地書寫脈案,這樣才能保證治療的有序和準確。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若用這種方法開出來的膏方,既無理、法、方、藥的內容,又無君、臣、佐、使的規律,雜亂無章,患者服後,必定弊多利少。

二、注重體質差異,量體用藥

人體體質的減弱,是病邪得以侵襲、疾病得以產生的主要原因,而體質每因年齡、性別、生活境遇、先天稟賦、後天調養等不同而各有差異,故選方用藥也因人而異。如老年人髒氣衰退,氣血運行遲緩,膏方中多佐行氣活血之品;婦女以肝爲先天,易於肝氣鬱滯,故宜輔以疏肝解鬱之藥;小兒爲純陽之體,不能過早服用補品,如果確實需要,多以甘淡之品調養,如四君子、六味地黃等;中年人負擔堪重,又多七情勞逸所傷,治療時多需補瀉兼施。除此以外,又有諸多個體差異,均需詳細分析,根據具體情況,制訂不同的治療計劃。

三、調暢氣血陰陽,以平爲期

利用藥物的偏勝之性,來糾正人體陰陽氣血的不平衡,以求“陰平陽祕,精神乃治”,是中醫養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訂膏方的主要原則。臨牀所及,中老年人髒氣漸衰,運化不及,常常呈現虛實夾雜的複雜病理狀態,如果對此忽略不見,一味投補,補其有餘,實其所實,往往會適得其反。

所以膏方用藥,既要考慮“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又應根據病者的症狀,針對瘀血等病理產物,適當加以行氣、活血之品,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陰陽平衡。

四、斡旋脾胃升降,以喜爲補

清代着名醫家葉天士曾謂“食物自適者即胃喜爲補”,爲臨牀藥物治療及食物調養的重要法則,同樣適合於膏方的制訂。口服膏方後,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達到補益的目的,故制定膏方,總宜佐以運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麥芽,以醒脾開胃;或用桔梗、枳殼,以升降相因;或配伍陳皮、楂曲以消食化積;尤其是蒼朮一味,氣味辛香,爲運脾要藥,加入衆多滋膩補品中,則能消除補藥黏膩之性,以資脾運之功。中醫習慣在服用膏方進補前,服一些開路藥,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滯,或運脾健胃,處處照顧脾胃的運化功能,確具至理。

五、着意通補相兼,動靜結合

用膏方進補期間,既不能一味呆補,又不宜孟浪攻泄,而常取通補兼施、動靜相合、並行不悖的方法。民間常以驢皮膏加南貨制膏進補,時有腹脹便溏等不良反應發生,多因其不符合“通補相兼,動靜結合”的原則。補品爲“靜藥”,必須配合辛香走竄之“動藥”,動靜結合,才能補而不滯。臨牀可針對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腦血管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等,辨證選用“動藥”,例如取附子溫寒解凝,振奮心陽;取大黃、決明子通腑排毒,降低血脂;取葛根、丹蔘活血化瘀,淨化血液等,與補藥相配,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

另外四時之氣的升降沉浮對疾病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古代醫家據此提出隨時爲病,當隨病制方的治療思想。如金元醫家李杲在《脾胃論·脾胃將理法》中提出:“春時有疾,於所用藥內加清涼風藥,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藥,秋月有疾加溫氣之藥,冬月有疾加大熱藥,是不絕生化之源也。”說明春天多風邪爲患,須在方中加入祛風藥,如荊芥、薄荷、菊花、桑葉之類;夏天有病多熱疾,須加適量的寒涼藥,如黃連、黃芩、石膏、知母之類;秋天有病多燥邪,宜加入溫潤氣分藥,如杏仁、紫蘇葉、桔梗、沙蔘之類;冬天有病多寒邪,宜加入一些溫熱藥,如附子、乾薑之屬。注意用藥與四時相應,以適應溫、熱、寒、涼、升、降、沉、浮的規律,不絕生化之源。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結合各個季節的易發病證,則可以在不同的時令,根據病情及氣候,採用相應的四時用藥法,隨證應變,亦可以用膏方的形式來治病及防病。故膏方不僅僅侷限於冬令時節應用。

膏方之制定,遵循辨證論治法度,具備理、法、方、藥之程序,不僅養生,更能治病。因膏方服用時間長,醫者必須深思熟慮,立法力求平穩,不能小有偏差。偶有疏忽,與病情不合,不能競劑而廢,醫生與病家皆遭損失。故開一般處方易,而膏方之制訂難。膏方是一門學問,又屬中華文化之遺澤,應當傳承不息,發揚光大。

膏方能補什麼

補虛扶弱

凡氣血不足、五臟虧損、體質虛弱或因外科手術、產後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復期出現各種虛弱症狀,均應冬令進補膏方,能有效促使虛弱者恢復健康,增強體質,改善生活質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氣血衰退,精力不足,臟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進補膏滋藥,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於機體各臟器功能隨着年齡增加而逐漸下降,出現頭暈目眩、腰疼腿軟、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記憶減退等,進補膏方可以增強體質,防止早衰。

糾正亞健康狀態

膏方對調節陰陽平衡,糾正亞健康狀態,使人體恢復到最佳狀態的作用較爲顯着、在節奏快、壓力大的環境中工作,不少年輕人因精力透支,出現頭暈腰痠、疲倦乏力、頭髮早白等亞健康狀態,膏方可使他們恢復常態。

防病治病

針對患者不同病症開列的膏方確能防病治病,尤其對於康復期的癌症病人,易反覆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藥,不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體內貯存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助於來年防復發,抗轉移,防感冒,增強抵抗力。

膏方的組成及分類

膏方的組成

①按照藥物的性質可分爲三部分,即飲片、膠類及糖類。

飲片是起主要治療作用的中藥,一般需辯證施治,根據個人情況而不同;

膠類一方面供製作過程中收膏用,另一方面具有滋補作用,如阿膠養血止血、滋陰潤肺,鹿角膠可溫腎助陽、生精補髓、活血散結等;

糖類主要爲了改善口感,另外可補中緩急。

②按照膏方中藥物的作用可分爲滋補藥、對症藥、健脾藥和輔料四部分。

滋補藥有益氣、補血、養陰或溫陽等功能,常用的有人蔘、黃芪.熟地,麥冬、蟲草、胎盤等,同時配合使用理氣化溼、清熱、祛瘀等之劑,以增強滋補的效果;

對症藥是針對患者當時主要病症的藥物,兼顧祛病和滋補;

膏方內的滋補藥多屬粘膩呆滯之品,久服多影響脾胃運化,並易閉門留寇,故一般需加用陳皮、砂仁、焦山楂炒麥芽、白朮等健脾藥,加強吸收,達到補而不滯的功效;

輔料主要包括調味的糖類以及收膏的膠類等。

膏方的分類

根據製作過程是否加入蜂蜜將膏方分爲清膏和蜜膏,中藥煎煮濃縮後直接收膏者爲清膏,收膏時加入蜂蜜稱爲蜜膏(又稱“膏滋”),後者尤其適合年老體弱、有慢性病者;

根據膏方中是否含有動物膠或胎盤、鹿鞭等動物藥,可將其分爲素膏和葷膏,素膏由中草藥組成,不易發黴,四季均可服用;葷膏中則含有動物膠(藥),多屬溫補之劑,且不易久存,一般冬季服用。

膏方的特點

第一、膏方具有補虛和治病兩大特點

一些春夏易發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在冬季將身體調養好,就不易發作,正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我國民間素有冬令進補的習慣,有道是“三九補一冬,來年少病痛”,“冬令進補,來春打虎”。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冬天氣溫低,熱量耗散多,胃腸道功能相對較其他季節強,生理機能的旺盛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轉化爲自身物質。人體在冬季新陳代謝速度減慢,此時適當補養,可調解和改善人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第二、“陰平陽祕,以衡爲補”,完全體現了傳統醫學的整體觀念

中醫理論認爲,人的生命活動以陰陽臟腑氣血爲依據,陰陽臟腑氣血平衡則能健康無恙,延年益壽,故《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祕,精神乃治。”病邪有陰邪、陽邪,人體正氣也有陰陽之氣,疾病的發生就是陰陽失去相對平衡,出現陰陽偏盛或陰陽偏衰的結果。因此,利用藥物的偏勝之性,來糾正人體陰陽氣血的不平衡,“陰平陽祕,精神乃治”,是中醫養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訂膏方的主要原則。

臨牀所及,中老年人髒氣漸衰,運化不及,常常呈現虛實夾雜的複雜病理狀態,如果對此忽略不見,一味投補,補其有餘,實其所實,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藥,既要考慮“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又應根據病者的症狀,針對瘀血等病理產物,適當加以行氣、活血之品,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陰陽平衡,氣血條暢。

膏方的適用對象

1、慢性病人的進補:原來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節,可以結合它的病症,一邊施補,一邊治病,這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作用更大。從目前臨牀應用膏方的情況來看,不但內科病人可以

服用膏方,婦科、兒科、外科、傷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藥,氣血陰陽津液虛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過服用膏方來達到除病強身的目的。

2、亞健康者的進補:現代社會中青年工作生活壓力和勞動強度很大(主要爲精神緊張,腦力透支),同時衆多的應酬,無度的菸酒嗜好,長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體的各項正常生理機能大幅度變化,抗病能力下降,從而使機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這就非常需要適時進行全面整體的調理,膏方療法就是最佳的選擇。

3、老年人的進補:老年人,由於它的生理特性,人體的各種機能,都將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趨向衰退,而冬令進補,則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4、女性的進補:對於女性來說,脾胃主全身元氣,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飲食中的營養,充分滋養全身臟器及皮膚腠理,當脾胃正常運轉時,全身的營養不斷得到補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隨之增強,臉部就會紅潤,皮膚就會充滿光澤和彈性。

5、兒童的進補:小兒根據生長需要可以適當進補,尤其是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厭食、貧血等體虛的患兒宜於調補。

膏方的服用季節

一、冬令進補

膏方,又有人習慣稱其爲冬令膏方。顧名思義是在冬令季節裏服用。爲什麼要在冬令時節服用膏方呢?這要從人的生命活動和自然氣候環境息息相關說起。

自然界氣候環境的運動變化,無時無刻不對人體產生影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爲綱紀。”根據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即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謹慎地起居飲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節是收穫的重要季節,人體爲適應外界漸冷的氣候會作出相應的調整,血液在消化道爲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機能增強,食慾旺盛,體內高熱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並把營養藏於體內,同時代謝降低,消耗減少。在《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冰凍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這就是適應冬天氣候環境,是一種養藏的方法。如果違反了這種冬令的養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發生痿厥一類疾患,使人們對春生之氣的適應能力減弱。

由此可見,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好季節。長期以來,人們就講究“冬令進補”,在冬天,內服滋補膏方,強壯身體,到了來年春天,精神抖擻,步行矯捷,思維靈敏,在民間也有“冬令一進補,春天可打虎”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二、實時調補

有的中藥房在一年四季均爲患者加工膏方,這是不是說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呢?實際上,運用膏方進行冬令滋補是其使用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由於膏方既有滋補身體的作用,又有治療預防的功效,因此,不在冬季,如處在慢性損耗性疾病的過程中或大病後,手術後,患者身體非常虛弱時,可以採用膏方調治。根據虛弱情況,進行中醫辨證,在滋補的同時,配合理氣、和血、調中、化濁、通腑、安神、固澀、通絡等藥物一起使用。

中醫的調補有很多方面選擇,有藥酒、藥粥,還有藥膳等,但在應用中藥湯劑進行辨證施治後,繼用膏方又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一是它可以繼續配伍其他治療的藥物,二是服用方便,三是符合虛弱身體進行緩慢康復的原則,其補益是王道緩緩收工,決不能採用霸道蠻補,否則孟浪用事不能達到目的。

因此,根據患者病情需要,並嚴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不在冬令季節,同樣可以服用膏方。

服用膏方前,爲何要服“開路藥”?服用膏方要取得好的效果,能充分消化吸收是關鍵。有些人脾胃運化功能較差,臨牀常見舌苔厚膩、沒有食慾,同時感覺胸脅痞悶等,此時服用膏方,不但影響到對膏方的消化吸收,反而加重脾胃負擔,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因此,在此類人羣正式服用膏方前,醫生一般會因人而異開出一些能運脾健胃、理氣化溼的中藥,以改善其脾胃功能,爲膏方的消化吸收創造有利的條件。這些中藥先膏方而行,因此被形象地稱爲“開路藥”。

“開路藥”的另一作用是通過試探性的調補,通過觀察服藥後的反應,能爲醫生開好最後調補對路的膏方作好準備。

對於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不強調必須服用“開路藥”,可以直接服用膏方,做到及時進補。

“開路藥”一般以醫生根據症狀開出的湯劑最有針對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除湯劑外,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中成藥,如藿香正氣片、香砂六君丸、參苓白朮片、健脾丸等作爲“開路藥”。

膏方的服用方法

臨牀上膏方的具體服法,一是根據病人的病情決定;二是考慮病人的體質、應時的季節、氣候、地理條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一般來說,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開始,至“九九”結束。冬天爲封藏的季節,滋補爲主的膏方容易被機體吸收儲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節。治療爲主的調治膏方可視病情需要,根據不同時令特點隨季節處方。

(一) 服用方式

1.沖服

取適量膏滋,放在杯中,將白開水沖人攪勻,使之溶化,服下。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滋膩藥較多,且配藥中膠類劑量又較大,則膏藥黏稠較難烊化,應該用開水燉烊後再服。根據病情需要,也可將溫熱的黃酒衝入服用。

2.調服

將膠劑如阿膠、鹿角膠等研細末,用適當的湯藥或黃酒等,隔水燉熱,調好和勻服下。

3.噙化

亦稱“含化”。將膏滋含在口中,讓藥慢慢在口中溶化,發揮藥效,如治療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二) 服用時間

1.空腹服

《本草經》謂:“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其優點是可使藥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滋膩補益藥,宜空腹服,如空腹時服用腸胃有不適感,可以改在半飢半飽時服用。

2.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時服藥。病在下焦,欲使藥力迅速下達者,宜飯前服。

3.飯後服

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時服藥。病在上焦,欲使藥力停留上焦較久者,宜飯後服。

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時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宜睡前服。

(三) 服用劑量

服藥劑量的多少,應根據膏方的性質、疾病的輕重以及病人體質強弱等情況而決定。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湯匙1匙爲準(約合15~20毫升)。

藥物分有毒無毒、峻烈緩和的不同。一般性質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凡有毒、峻烈的藥物,用量宜小,並且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以免中毒或耗傷正氣。

輕病、慢性病,劑量不必過重;重病、急性病,用量可適當增加。因爲病輕藥重,藥力太過,反傷正氣;病重藥輕,藥力不足,往往貽誤病情。

患者體質的強弱,性別的不同,在劑量上也應有差別。老年人的用藥量應小於壯年;體質強的用量,可重於體質弱的病人;婦女用藥量,一般應小於男子,而且婦女在經期、孕期及產後,又應小於平時,但主要仍須從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慮。

膏方的服用禁忌

在使用膏方時,爲了注意安全,保證療效,必須重視禁忌問題。用藥禁忌,除了藥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還有補膏用藥禁忌、妊娠用藥禁忌和服藥禁忌三個方面。

(一)補膏禁忌

老年病虛證爲多,故補膏較爲常用,在具體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閉門留寇”

在外邪未盡的情況下,不要過早使用補膏,以免留邪爲患。必要時可在祛邪藥中加入補益之品,以達到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目的。另外,補益莫與氣血爲難,應避免一味呆補,不注意氣血流通的傾向。

2.防止“虛不受補”

對於一般慢性虛證患者,只能緩緩調養,不宜驟補。可於補益膏方中,酌加助運之品,以免滋膩呆胃之弊。

3.防止“損陽耗津”

陽虛有寒忌清補,以免助陰損陽;陰津虧損忌用溫補,以免助火傷陰。

(二)妊娠禁忌

妊娠期間,因爲某些藥物具有滑胎、墮胎的流弊,往往可以造成流產的後果,所以在臨證時要注意藥物的選用,注意妊娠禁忌。

(三)服藥禁忌

1.忌口

爲了達到治療目的,服藥期間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叫做“忌口”。近年來通過大量的臨牀和科學實驗,忌口的範圍已日漸縮小,而且日趨合理。如服人蔘膏時忌服蘿蔔,服首烏膏時,忌豬、羊血及鐵劑;服滋補性膏方時,不宜飲茶。一般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服用人蔘時,常習慣稱蘿蔔、綠豆(包括綠豆製品,如粉絲等)是“解藥”,意思是含破壞人蔘中的有效成分。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爲蘿蔔的消食導滯作用和綠豆的寒涼解毒功能造成人蔘的作用不能發揮,人蔘的甘味補氣生津的療效將大大減弱。應該說,兩者同時服用是不適宜的。從藥理上講,蘿蔔會加快人蔘有效成分的排泄,在人蔘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其營養成分未被人體吸收時,已經被排泄出體外了。由於膏方中有不少補益壅滯之品,對於消化不良者,服用食物以易消化爲上,否則容易阻礙消化、吸收,從而不能起到理想的補益作用。

針對患者的體質,在膏方服用時,忌口更爲重要。如:

① 陰虛體質在臨牀上可見頭暈眼花、口乾咽燥、心煩、易於激動、失眠心悸、舌紅少苔、脈象細數,在服膏方進行滋陰的同時,在飲食上有這樣幾點忌口:

(1)忌食辛熱的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調作料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蔥等~類調味品;至於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製品更應少吃,甚至不吃。否則,輕則引起口乾咽燥嚴重,大便燥結,重則可見出血症狀。

(2) 忌食海鮮一類發物,如黃魚、帶魚等。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中不少表現爲陰虛火旺的症狀,在應用滋陰降火藥物治療時,食用海鮮則猶爲火上澆油。這些病人以食淡水魚爲好。

(3)忌食不易消化的藥食。因爲患者消化功能虛弱,不易吸收,又因爲陰虛之人常出現大便燥結,此時若在幫助消化的藥食中加入潤腸之品,可以使膏方中滋陰藥發揮更好作用。

②陽虛體質 在臨牀上可見全身怕冷、面色眺白或者淡白無華、少氣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胖、苔潤滑、脈象微細遲無力,對這類病人常用補陽、溫陽、壯陽等藥食進行調補,應該在飲食上注意以下忌口:

(1)切忌濫用溫補腎陽的食品。如果在服鹿鞭、牛鞭、羊肉等藥食時,應注意觀察有無虛火的病理現象。否則容易助火動血,產生變症。另外,還應注意不少陽虛體質的人,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故飲食上尚要忌用黏膩

(2)忌用寒性食品,如柿子、黃瓜等。陽虛體質者易生內寒,可見脘腹時感冷痛,大便稀溏,四肢欠溫等。若用寒性食品,則寒象更甚,在炎熱夏天,尤其應慎冷飲瓜果之品,不能圖一時之快,而使陽虛體質曰見虛弱,變症叢生。

(3)陽虛體質的人氣血流行不暢,切忌服用或過多服用厚味膩滯之品,如食肉類製品,也儘可能除去油脂部分。

2.合理服藥

“一藥一性,百病百方”。各種膏方,它們的功用各有不同,但無論哪種膏方,只可治療一定的病症,而不能通治百病。補膏不能亂用,用錯了,有害無益。對於一些陰陽俱虛、氣血不足、數病同發的情況,治療時必須仔細觀察分析,謹慎選方,合理用藥,以獲佳效,切忌孟浪投藥。

膏方服用不良反應防治儘管膏方服用的對象不同,體質、病情不同,但總的要求是以平和爲準,在辨證論治的原則指導下,切合個體,不應該會出現不良反應。但是,也有少數人服用膏方後,會出現這樣幾種不適:

1.滋膩呆胃,納食減少。有的不思納食,腹部脹滿。

2.齒浮口苦、鼻衄、面部升火、大便祕結。

3. 第二年春夏時感到不適、厭食、睏倦,入夏怕熱,也有出現低熱、皮疹、齒浮、便祕等。

這些不良反應,可以在剛開始服用幾天時出現,也可能在第二年春夏纔出現。防治這些不良反應,首先在服用開路方時要注意,儘可能祛除溼濁,調整好胃腸功能。在服用幾天後就出現不思飲食、腹脹時,應該暫停服用,改服1~2周理氣和胃消導藥後,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如見齒浮口苦、鼻衄升火時,把清熱瀉火解毒通腑藥煎好後放入膏方中,一起服用以糾偏差。

結語:膏方是傳統中醫的精華,是一種具有高級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然而補膏不能亂用,用錯了,有害無益。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