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兒童健康狀況調查:中小學生爲啥吃不好

兒童健康狀況調查:中小學生爲啥吃不好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的健康不僅關係到其個人的成長和家庭幸福,而且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未來。爲了讓大家深入瞭解我國兒童的健康狀況及其存在的矛盾,本版從今日起推出連續報道,分別針對兒童的營養、鍛鍊、睡眠等問題進行解析,以期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兒童健康狀況調查:中小學生爲啥吃不好

家庭是兒童飲食行爲形成的第一站

健康行爲是大腦中存放的“資本”,一生中不斷增值,享受着它的“利息”

上海的王小明是個小胖墩,平常最愛吃洋快餐。他父母說,每次考試成績好,或是過兒童節都會帶孩子吃洋快餐。前幾天,小明還請小朋友們在快餐店裏一起過生日。

目前,快餐已經成爲我國城市少年兒童一種普遍的飲食行爲。每週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從1998年的1.9%,上升到2008年的16.2%。少兒的生活中充斥着快餐“文化”。

以小明吃的一頓快餐爲例,雙層漢堡1個,攝入能量和脂肪分別爲560千卡和25克;炸薯條1包,攝入能量和脂肪分別爲320千卡和25克;可樂1杯,攝入能量分別爲320千卡。一餐攝入能量1200千卡,相當於9 歲男孩每日能量需要的60%,脂肪50克,而每日參考攝入量上限爲60克。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祕書長宋玉芳說,由於膳食結構不合理,我國6—17歲少年兒童的貧血患病率爲14%。鐵缺乏影響少兒的生長髮育、身體素質和學習記憶力。而造成少兒鐵攝入量少的主要飲食行爲因素包括挑食、偏食等。

家庭是少兒飲食行爲形成的第一站。宋玉芳說,孩子喜歡或不喜歡吃某種食物,受父母影響很大。不少父母常把食物當作一種獎勵或者懲罰的手段,用給予食物的方法來獎勵孩子的正確行爲,用剝奪食物的方法來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爲。這種非營養目的食物的使用,往往會影響兒童對食物的喜惡。

胡小琪說,父母不喜歡某種食物就不買、不做,孩子也吃不到這種食物,在父母的影響下就不喜歡這種食物。孩子模仿父母的飲食行爲,父母購買、選擇食物的行爲直接影響到少兒對食物的選擇,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或減少孩子對食物的喜好。

馬冠生說,營養知識水平和飲食行爲密切相關,缺少正確知識的人往往做出不利於健康的事。在農村,農民把自家的雞蛋、水果賣了換成錢去買方便麪給孩子吃。其實是用營養全面、豐富的雞蛋,換來營養價值相對低的食物。在城市,居民認爲凡是“價格高的食物就是營養豐富的食物”,結果導致膳食不平衡,慢性病不斷增加。

學校對學生健康飲食行爲的培養重視不夠。健康教育課不規範、老師和飲食服務人員缺乏營養知識的培訓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健康飲食行爲的主要因素。

馬冠生強調,兒童期形成的行爲往往會持續一生。養成健康的行爲和生活方式,讓人一生受益。健康行爲是大腦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值,在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如果培養得不好,不健康的行爲將保持下去,影響一生的健康。

早餐吃不好影響着孩子健康成長

78%的孩子早上只吃一種或兩種食物,我國中小學生的早餐質量呈下降趨勢

剛上初一的濟南市少年小葉,有一天上午上體育課,突然覺得眼前發黑,暈倒在地。小葉最近常常感到胃不舒服,上課總是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也下降了。醫生說,這一切都是因爲小葉不吃早餐引起的。

由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1)》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的早餐質量呈下降趨勢。1998年,廣州、上海、濟南和哈爾濱4城市中小學生早餐營養質量不足的比例爲48.8%。2008年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小學生早餐營養質量不足的比例爲78%。我國中小學生每天早餐比例從12.2%降至3.3%。10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沒能給孩子提供有營養的早餐。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研究員說,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餐會引起營養攝入不足,這種攝入不足很難從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補充,不吃或不好好吃早餐是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吃早餐、吃早餐但營養不充足,不僅影響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還會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習認知能力和體能。

據調查,很多中小學生吃早餐基本上靠對付:煮一包方便麪;在路上買一張油炸餅、或一根油條、或一個雞蛋灌餅;書包裏裝1個麪包1袋酸奶,到學校吃;在學校旁小吃攤買包子和豆漿等。如此吃早餐,一般不能滿足食用穀類、奶豆類、肉蛋類、蔬菜水果類4大類食物,達不到營養充足的要求。

馬冠生指出,長期營養攝入不足導致機體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病等各種不同疾病。營養充足的早餐,不僅可以保障兒童能量和營養素的攝入,還可預防超重和肥胖。

《報告》顯示,我國90%以上的城市兒童經常吃零食。從1998年到2008年,食用新鮮水果蔬菜的比例從85.1%下降到74.5%。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胡小琪說,零食是把雙刃劍。零食提供的營養不均衡,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只有合理選擇零食,纔能有益健康。

只喝飲料不喝水,含糖飲料成爲被人忽視的“甜蜜陷阱”。《報告》顯示,從1998年到2008年,我國城市少年兒童人均每日飲用量從1998年的300毫升增加到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飲料。

“飲料給人們帶來了味覺的享受,補充水分的同時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但也正是因爲飲用方便和隨處可及,爲了追求口感,孩子們過多消費含糖飲料,增加了能量攝入。”馬冠生認爲,含糖飲料中的“糖”暗藏着健康危機,過量飲用就會引起肥胖、2型糖尿病、骨質疏鬆、營養不良和齲齒等疾病。

少兒營養監管處於真空地帶

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和方式,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10歲的小麗是廣州市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她吃兒童套餐時,得了一個小玩具。第二天,小麗連續跑了7家快餐店,在5小時內吃了4個兒童套餐(2塊吮指原味雞,4杯中杯可樂,3包薯條和4塊炸雞塊,打包了一個漢堡和一杯土豆泥),終於收集了整套4個玩具。

類似促銷,在很多洋快餐店都存在。我國營養立法工作的開展比較滯後,目前還沒有一部營養法規。由於營養法規的缺失,營養監管處於真空地帶。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出臺一系列關於少年兒童的營養改善策略,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等。針對中小學生存在的營養問題,相繼開展了“學生營養餐計劃”、“學生飲用奶計劃”、“大豆行動計劃”等營養改善項目。但由於缺少相應的法律保障,體制不順、職責不清,各級政府政策不到位,地方管理機構缺乏積極性,影響了政策和項目的落實。

馬冠生說,少年兒童正處在生長髮育時期,家庭、學校是他們的主要生活和學習場所。隨着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食品和餐飲行業的日益繁榮,人們在享受物質豐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生活方式改變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

近年來,營養信息傳播缺乏主渠道,造成信息混亂,誤導居民的食物消費行爲和膳食營養觀念。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很多不準確或錯誤的營養信息隨處可見,對民衆尤其是少年兒童產生的不良影響更加深遠,對其飲食與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胡小琪指出,食品廣告對兒童食物的選擇和消費方面的知識、信念、態度及行爲有着重要的影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食品廣告的信息,從而影響了他們對這些食品的態度和消費。平均每天看電視在5小時以上的女孩和每天看電視少於1小時的女孩相比,平均每天多攝入175千卡的能量。兒童看電視高峯時間播出的食品廣告,其中90%屬於高脂、高糖、高鹽食品。

宋玉芳說,兒童時期的飲食行爲影響着孩子現在和將來的健康。營養教育是提高健康認識、培養飲食行爲的有效手段,通過營養教育可以提高少年兒童的營養知識水平,建立健康的意識和認知,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馬冠生強調,營養立法是保障,全社會參與是根本。培養健康飲食行爲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建立和完善我國營養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級政府責任,建立營養計劃或項目實施的長效、高效機制,把短期的項目變爲持續的措施。通過稅收、價格控制和政府補貼調整食品價格,改善食品供給結構。建立政府主導下的部門協調機制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資金投入機制,保證營養項目的有效實施。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