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專家:男女心理大同小異 兩性溝通重在包容

專家:男女心理大同小異 兩性溝通重在包容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人的心思,男人能“讀”懂嗎?

專家:男女心理大同小異 兩性溝通重在包容

“讀心術”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專家認爲,“讀心術”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心靈感應現象確實存在。一些閱歷豐富、涉世較深的人,可以無需言語讀懂熟悉人的心聲,但在陌生人之間很難做

專家指出就目前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來看,支持“讀心術”等特異功能存在可能性的證據微乎其微。從物質科學的角度看,“讀心術”到目前爲止沒有任何支持的證據。從心理學實踐的角度看,臨牀心理學家也是通過與來訪者交談,從來訪者的反應和情感狀態推演其對事情的看法、態度以及背後可能的動機。他們也無法做到隨時隨地讀懂女人心思的“讀心術”。目前,人們試圖通過了解腦功能來解讀人們內心的想法,例如通過現代的腦功能成像和腦電活動,來分析腦中正在進行的過程。儘管從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的,但事實上到目前爲止進展仍然微乎其微,所以,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沒有“讀心術”的成功案例。

男女心理只是“大同小異”

男女之間的心理有很多相同之處。榮格的人格分析理論學說認爲,在男性身體裏存在女性的成分,即阿尼瑪;而女性身體裏也存在男性的成分,叫做阿尼姆斯。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存在,是兩性相互理解的基礎。因爲只有兩性間存在相同之處,纔有進一步相互理解個性的基礎和可能性。“女人心,海底針”其實是站在涉世不深、身體中阿尼瑪成分較少的青年男子角度上說的。事實上,兩性之間的心理差異並不懸殊,女人的心對於多數人並不像“海底針”那般難以捉摸。

男女心理上的差異更多受後天因素的影響,與生理關係不大。當然,男女生理功能的性別差異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兩性間的心理差別主要是由於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成人後所處的環境等後天因素造成的。後天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現在學界認爲,基因遺傳甚至都會受到後天的影響,比如一組基因能否正常表達,以什麼方式表達等都與後天環境休慼相關。

大環境是造成人與人心理“大同”的原因,而個人的應對能力則是造成個人之間“小異”的主要原因。但這些都與性別沒有直接關係。他舉例說,二戰期間和我國的文革時期,人們更容易處於焦慮、恐懼和不安全的心理狀態中,這是環境背景造成的“大同”。而個體對環境的應對方式的不同形成個體間的差異。比如,同樣成長在家庭破碎環境中的孩子,有些孩子比同齡人更懂事,更懂得心疼父母;而有的孩子卻比同齡人更不懂事,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這就是造成“小異”的典型事例。

兩性間溝通時包容很重要

從人格分析理論講,兩性之間溝通的一個有力的辦法就是喚醒異性身體裏的阿尼瑪或者阿尼姆斯。阿尼瑪或阿尼姆斯在人體中的含量因人而異,即使同一個人的阿尼瑪或者阿尼姆斯含量在不同時期也會不同。因此,對於男性來說,改變身體中的阿尼瑪含量能夠改善他與女性的關係。同理,女性也是如此。但是,改善與異性的關係並不需要刻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會自然習得。隨着閱歷的加深,與異性交往的增多等,這兩種物質的含量會自然得到提高。

兩性間溝通時包容很重要,做到包容之後再爭取做到理解。有些理解不是可以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相互磨合。如果兩個人個性都很強,溝通就會變得很難,此時加強個人修養就會顯得尤爲重要,尤其是要學會接納別人。他總結到,包容寬厚之心和個人修養以及個人的接受程度在兩性溝通中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性別差異並不是唯一的溝通障礙。溝通真正的障礙來自總是試圖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判斷對方的意思。由於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在溝通上勢必會帶來障礙。可以說,除了所謂“知音”之外,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充分溝通。這其實是很多問題的共同根源。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人們養成不用自己知識和經驗判斷別人的習慣,而是要現場地觀察和體會,品味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不要把異性當做不同類的人

其實現在所說的男女心理並不是由生理先天帶來的性別心理,而是社會給兩性的規範、男女的生活方式等不同造成的,是後天塑造的結果。在女性主義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反本質主義”,即反對人們賦予性別的刻板印象,比如提到男人就會想到陽剛、有力量、理性思維強,而女性是細膩、溫柔、藝術感覺好,其實,這些是人受到文化規約、生存環境等因素後天發展的結果。

在兩性溝通這方面,喚醒異性身上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有利於兩性間的溝通。但這種方法僅僅是兩性溝通的一個條件,不是必然的條件。兩個個體不可能達到完全理解,但我們可以作無限的努力。

“兩性交往中,需要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要有同等人的觀念,不要刻板地理解異性。”李玲說,“周作人曾經說過‘男人和女人都一樣,都是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這也就是說男女人之間沒有太大區別。在與異性交往中,不要把異性當做是不同類的人,應該以一顆開放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生命。”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