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近7成人生病想看中醫 傳統文化有望復興

近7成人生病想看中醫 傳統文化有望復興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年來,中醫“外熱、內冷”的局面,正在悄然轉變。最明顯的一個跡象,是去年11月16日,“中醫鍼灸”被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在客觀上給國人提了一個醒:中醫的真正價值,我們是不是已經充分意識到了呢?

近7成人生病想看中醫 傳統文化有望復興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2580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有63.6%的人認爲現在“中醫熱”的現象“比較明顯”或“非常明顯”。

在生病時,表示“經常”或“有時”想到去看中醫的人佔67.9%,表示“很少”的人爲24.6%,表示“不會”的人僅爲7.4%。

去年9月發佈的《中醫藥民衆認知度調查報告》顯示,90%的民衆關注中醫藥發展,88%的民衆有過中醫藥接觸經歷。

“中醫熱”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去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基層過度用藥的情況非常嚴重,特別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輸液濫用。2009年中國輸液用了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

此消息一經報道,立即引發熱議。有不少醫療專家提醒,不是每個感冒發燒患者都需使用抗生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報告還顯示,200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超過63萬份,其中化學藥品的病例報告數佔總報告數的86.7%。

與此相比,中醫藥以毒副作用小、“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等優勢,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推崇。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此次調查顯示,對於“中醫熱”的根源,有42.0%的人認爲原因在於中醫治療毒副作用小,37.9%的人認爲是“傳統文化復興,中醫作爲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之受到重視”。

去年,“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對全國約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在270項中國文化符號中,“中醫”位列第六,在“最具推廣價值的中國文化符號調查”中,中醫位列第三。

除此之外,“中醫熱”還與近年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和推廣有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2011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說,2010年中國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52.43億元人民幣,用於重點支持16個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41所地市級以上重點中醫醫院和147所縣中醫醫院建設,以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

王國強介紹,從2005年底到2009年底,中醫類別醫院從3009所增加到3299所,增長了9.6%;門急診人次從2.26億增加到3.28億,增長了44.96%。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及應急救治能力明顯提高,在治療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發事件和重大傳染病防治中,也發揮了獨特作用,成效顯著。

“中醫熱”並不意味着中醫發展一帆風順。去年轟動一時的“張悟本事件”,客觀上給中醫事業有所“抹黑”。目前,中醫養生、保健等相關法規不健全,養生圖書出版、媒體宣傳等領域缺乏規範,不時損害中醫在公衆中間的形象。

另外,隨着中醫藥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普及,中醫藥標準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2010年的“兩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於文明建議,將中醫藥相關標準制定工作作爲國家重要發展戰略,納入國家重大規劃給予支持,推進中醫藥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的進程。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