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光盤行動”入日常 廣州3.5萬餐廳實現明廚亮竈

“光盤行動”入日常 廣州3.5萬餐廳實現明廚亮竈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明廣州上水平

2013年全國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光盤行動”以來,“剩餐打包”“喝酒不開車”等“文明餐桌”理念成了深入人心的廣州新風尚。在“半例”菜式等創意引領下,廣府菜系的餐桌節儉之風日漸“同化”外地友人與外來菜系,打包、隔夜菜深入宿舍、食堂。

“光盤”以外,廣州還賦予了“文明餐桌”更深廣的含義:以《看“食在廣州”如何食得放心》爲題,新華社介紹“美食之都如何把好食物從源頭到餐桌的每一道關口”經驗;“廣式服務”口碑長年流傳於大江南北,奉獻了粵菜餐桌上的軟實力。

“光盤行動”入日常 廣州3.5萬餐廳實現明廚亮竈

2013年全國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光盤行動”以來,“剩餐打包”“喝酒不開車”等廣州“文明餐桌”理念成了深入人心的社會新風尚。隨着“文明餐桌”活動在廣州推行,每家餐飲店都按要求張貼2張以上“文明餐桌”海報,不少外出就餐的市民也已對每張餐桌上擺放的“文明餐桌從我做起,不剩飯、不剩菜”“因需點餐、剩菜打包”等溫馨提示習以爲常。

廣式精細“同化”外來菜式

在倡導食客理性消費,避免奢侈浪費的背景下,廣州市食藥監局引導餐飲單位推出“半例”菜式,“既滿足菜式多樣化的要求,成爲商家招牌,又能便利市民大衆,不會造成浪費。”廣州的餐桌節儉之風正日漸“同化”外地友人與外來菜系,市民樑小姐告訴記者,廣府菜精細,例如廣州點心,更多是小小一份,而曾經大盤大碗上桌的魯菜等外地菜式,也漸漸入鄉隨俗,注重精細多於分量,順應民間的風氣轉變。結果是,廣州多家大型酒家的廚餘垃圾總量在近年來呈現了明顯下降。

今天,廣州的“光盤行動”也已深入家庭、餐廳、單位食堂、宴席等不同場景。比如有高校食堂推出“打飯神器”,其實就是一種電子秤,食物以克論價,倒逼學生勤儉節約。爲打包和吃“隔夜菜”的同學同事提供方便,越來越多學校宿舍、單位茶水間添置微波爐、提供打包盒等,從細節着眼,增強人們的“光盤”意願。

打包乳豬頭回家煮菜乾粥

在文昌路廣州酒家,準備離席的一家人不忘向服務員索取飯盒和塑料袋,把吃剩的肉、菜打包帶走。“順手了。”剛剛打包了兩份菜的羅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家平時已養成了飯後打包的習慣,即使逢年過節或者喜壽宴席也一樣,“珍惜糧食,才叫惜福。”

羅先生一家喜歡旅遊,在臺灣的半個月讓他倍感親切,“發現打包在那兒是一個比廣州更尋常的習慣,已經成了一種社會文化。”他說,不論大飯店還是小餐館,或是路邊攤,店家都會主動貼心地爲客人提供打包的用品。譬如宴席上菜快要結束時,常常能看到服務員將一些塑膠袋、飯盒、紅色細繩放在每張桌子上,“廣州的餐飲業也可以借鑑”。

羅先生還聽那裏的友人介紹,甚至有學校會把營養午餐中未分完的飯菜或水果留下,讓相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帶回家。小時候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感嘆在文化同源的海峽兩岸都得到了越來越真切的詮釋,是一種優良傳統的現代傳承。

“廣東人早已養成了餐桌上的節約習慣,酒家需要做的,不過是爲他們提供便利。”廣州酒家文昌路總店總經理丁明介紹,爲了方便食客們打包,酒家提供免費塑料袋,可循環使用的微波爐飯盒僅收取1元的“成本價”。他笑說,以前酒家慣用乳豬頭熬湯底,而隨着打包文化的普及,現在幾乎一個熬湯用的乳豬頭也沒剩下,“街坊們說,乳豬頭煮菜乾粥很有滋味。以前的老人家把這個叫作‘有衣食’。”

食品安全:

新華社“食在廣州”“食得放心”

“食在廣州”,美譽唱響海內外。美食之都又是如何把好食物從源頭到餐桌的每一道關口,做到“食得放心”?新華社今年便以《看“食在廣州”如何食得放心》爲題,介紹食品安全監管的廣州經驗,供全國借鑑。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聞名中外的海鮮集散地,經營業戶420戶,經營品種超過200種,每年約產生20萬噸交易量,70億元交易額。大量水產在此流轉,少數不法經營者在貝類、多寶魚等魚類添加氯黴素、孔雀石綠,曾是讓百姓痛恨、市場監管者頭疼的難題。廣東省將“全省千家農貿市場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列入2016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廣州市把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納入了這項專項工作。2016年,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監測抽檢水產品數量8917批次,合格率達98%。

在加強市場重點管控的同時,廣州利用信息化手段讓消費者對市場購買的果蔬魚肉等快速溯源。以天河體育東路菜市場爲例,入口旁的檢測室每天開展“肉、菜、魚”快速檢測,居民買菜還可以通過掃二維碼進行手機支付。廣州市食藥監局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處副處長王中立表示,市民通過微信等支付方式,還構建起了零散的食用農產品可全程追溯的體系,給市場經營戶、上游批發商和生產源頭都戴上“金箍”,形成雙重安全保障。

市食藥監局介紹,在羊城,大大小小的餐飲企業共有5萬餘家,其中3.5萬家通過視頻監控、透明櫥窗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明廚亮竈”,讓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監督,達成社會共治。

廣式服務:

“食在廣州”的行業傳承

“食在廣州”離不開“廣式服務”的口碑。廣州餐飲業的服務質量,伴隨着改革開放的腳步,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便領先全國,成爲被爭相效仿的對象。究其原因,是高要求的行業傳承,追求讓客人“食得舒心”。

“傳統的廣式酒家服務員,是要盯着客人的需求,而不是要食客自己招手。”廣州某老牌酒家員工譚姨以自己接受的訓練爲例說:一個包廂,要配2個人,一個是主服務員,負責上菜、介紹菜等。一個是助手,負責上碗盤、換盤子等。“包間的人數如果超過12人,就要再加一個人手。”在大廳,如果是散餐,以一桌4個客人爲標準,一個服務員可以看4張臺,但如果每桌的客人超過4人,就要加派人手。如果是婚宴,那麼每人固定看一桌,相鄰的兩桌加一個助手,即3人看2張臺。“服務員要眼尖,哪張臺要倒酒,哪張臺缺茶水,不用叫,她自己就先發現了。”

據瞭解,廣州上檔次酒家的主服務員都有較高素質要求,每道菜上來,不僅要報菜名,還要講出它的口味,甚至這道菜的來歷。(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道嵐 實習生 郭立儀 通訊員 穗文明)

原標題:“光盤行動”入日常 廣州3.5萬餐廳實現明廚亮竈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