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智能快遞櫃使用問題多:無法當面簽收取貨信息滯後

智能快遞櫃使用問題多:無法當面簽收取貨信息滯後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標題:智能快遞櫃使用問題多:無法當面簽收 取貨信息滯後

智能快遞櫃使用問題多:無法當面簽收取貨信息滯後

消費者使用智能快遞櫃遇到不少鬧心事

調查動機

隨着快遞業不斷髮展,智能快遞櫃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常見。近日,關於智能快遞櫃逾期收費的爭議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

作爲一種新生事物,智能快遞櫃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談起智能快遞櫃,正在中國政法大學讀大三的聶淑媛(化名)感覺有些五味雜陳。

“過去都是自己直接去指定地點拿快遞,很方便,當面簽收也不會出問題。有了智能快遞櫃之後,有時候也會去智能快遞櫃取快遞。”聶淑媛告訴記者,她平時喜歡在網上買些零食或者化妝品、日常用品等,剛開始使用快遞櫃時感覺還不錯,也很新鮮,有時候出去吃飯或者散步順手就取快遞也很方便。雖然要步行一段距離,但直接掃碼就可以取快遞,節省了不少時間。

不過,隨着使用次數的增多,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無法當面簽收

聶淑媛告訴記者,她有一次買了一大箱各類零食的集錦,包括薯片、果凍、海苔、肉鬆小貝之類不能過度擠壓的小零食。不曾想到的是,她滿心歡喜地將快遞從快遞櫃裏取出來時,箱子因爲太大已經被壓扁了,有一角甚至被壓塌,都陷了進去。

“我當時就覺得零食可能也難保存完好,但又沒有隨身攜帶可以開箱的工具,沒法開箱驗貨。”聶淑媛說。

聶淑媛和舍友擡着一大箱零食回到宿舍,打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放在最上層靠近被壓塌那一角的薯片全碎了。還有壓在最下面的肉鬆小貝,因爲比較軟,有不少被擠壓變形,有的肉鬆甚至都冒了出來。

“看着被擠壓毀壞大半的零食,購買時和舍友一起分享的興奮勁兒全沒了,只剩下生氣。”聶淑媛說,“我本來想投訴,後來想想也就算了,維權成本太高,錯不在店家,找物流公司也沒法兒直接退貨。耗費了時間精力還不一定有結果。”

“雖然我沒有去投訴,但這種問題肯定不止我一個人碰到過。智能快遞櫃雖然方便快捷,但不能當面簽收,就可能導致貨物運送過程中存在質量隱患,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聶淑媛說。

聶淑媛告訴記者,作爲一個體驗過各種快遞方式的學生,她還是覺得當面取快遞的方式更安全更有保障。如果要大面積推廣智能快遞櫃,就得先解決好目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收費尚不完善

正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讀大二的王筱瑩(化名),近一段時間以來開始接觸智能快遞櫃。不過,在獲得更方便體驗的同時,她也多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煩惱。

王筱瑩告訴記者,有的智能快遞櫃需要掃碼取貨,同時設有取貨期限。“如果不能在24小時內取貨,超時每小時會收取1元錢。當然,也有一種方法可以化解,就是關注取貨的公衆號,每次點擊看推送的廣告,這樣可以獲取積分抵扣超時收費。不過,快遞櫃目前的收費程序好像有點混亂,有的同學被收過超時費,我也超時過好幾次,但是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扣過我的錢,反正我自己沒有交過錢”。

此外,王筱瑩還對記者說,智能快遞櫃也並非完全“智能”,貨物裝櫃是需要快遞員人工分揀的,難免有將貨物裝錯的時候。

“有一次,我去取快遞,掃碼後發現櫃子裏是空的,還以爲出了什麼問題或是被捉弄了。正在我發懵的時候,旁邊一起取貨的同學告訴我,她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是快遞員分揀的問題,要給快遞員打個電話重新確認取貨碼和貨物信息。”王筱瑩說。

後來,王筱瑩按照信息上的快遞員工作電話撥了過去,重新查詢後纔拿到自己的快遞。

“雖然快遞櫃目前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比起人工收發還是方便不少。不用排隊報取貨碼,不用簽名簽收,取貨時間也不受快遞員上下班時間的限制。如果能把相關細節問題再做得好一些,智能快遞櫃應該還是挺方便的。”王筱瑩說。

取貨信息滯後

在中國傳媒大學讀大三的王欣(化名)最近一兩年開始接觸智能快遞櫃。

“學校附近還有家裏的小區都有智能快遞櫃。”王欣對記者說,“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我覺得智能快遞櫃比快遞員送貨上門方便些。”

王欣所住小區的智能快遞櫃也設有取貨期限,期限爲24小時。“一般情況下,即使過了好幾天纔去取也不會收費。因爲快遞員會定期分揀貨物入櫃,所以當櫃子提示超過取貨期限時,快遞員會在分揀其他快遞的同時將貨物取出,重新入櫃,這樣就自動進入下一次24小時的期限計算”。

“我認爲快遞櫃使用的一個問題是數量偏少。如何最大化最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個快遞櫃的空間,讓更多人及時收取快遞是個大問題。現在我所住小區裏網購的人越來越多,收到快遞櫃的自動取貨信息提示就比開始時滯後一些,本來物流顯示已經到了當地的快遞,可能隔幾天纔會收到取貨短信。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多增加一些快遞櫃的數量,最大化利用快遞櫃空間,讓居民取貨更加便利快捷。”王欣說。

來源:法制日報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