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海南黎族文身即將消失至今已存在3000年 蘊藏豐富文化內涵

海南黎族文身即將消失至今已存在3000年 蘊藏豐富文化內涵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南黎族文身即將消失至今已存在3000年 蘊藏豐富文化內涵

海南黎族文身即將消失至今已存在3000年

文身是海南島黎族的“敦煌壁畫”,這項中國古代越人及其後裔重要的人身裝飾至今已保存了3000年,蘊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不過隨着時代發展,這項習俗正逐漸走向消亡。

黎族女性文身的的範圍包括面部、頸部、胸部、四肢等,圖案則因爲部落、氏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因爲黎族是個沒有文字的民族,文身的圖案就成爲展示民族文化的方式。

2005年底,黎族文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文化價值的重要性、搶救保護的緊迫性已經得到重新地認識,現在,海南各級政府正在採取措施,保護黎族文身文化。  

中國著名民族學家、中南民族學院教授吳澤霖曾經評價說,黎族婦女文身是“刻在人體上的敦煌壁畫”,文身圖案反映了黎族的審美觀念、宗教信仰和社會組織形式,具有重要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價值,是珍貴、獨特的人類文化遺產。  

按照黎族的傳統習俗,文身是黎族婦女結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所必經的神聖儀式。海南省民族學會副會長和祕書長王建成從事黎族研究20多年,他介紹說,黎族婦女文身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  

1949年以前,15歲左右的黎族少女一般都要由祖母、母親、姑母、姐姐、大嫂等親近女性爲其文身。過程首先用染料在受文者待刺部位畫好美麗的圖案。然後由施術者一手持藤刺,一手握拍針棒,沿圖案紋路打刺。藤刺刺破皮膚,擦去血水,在創口處立即塗上染料。待創口癒合脫痂後,即現出永不脫落的青色花紋。  

1949年以後,黎族的文身習俗逐漸消失。目前黎族文身只存在於一些年老婦女身上。王建成對記者說,目前海南黎族文身老人大約有2000多人,絕大多數爲七八十歲的老人。記者在昌江七叉兩天的調查中發現,最年輕的文身婦女是1951年出生乙洞村人何桂蓮。

12下一頁 顯示全文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