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女孩因家暴離家 寧願死在救助站也不回家

女孩因家暴離家 寧願死在救助站也不回家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孩因家暴離家出走,父親放話說,抓回去一定要打個半死。對自己的親生女兒,爲何這麼狠心?

女孩因家暴離家 寧願死在救助站也不回家

13歲張晶(化名)已經在此徘徊了許久。她身着單薄的紅色棉襖,腳上那雙被當成“寶貝”的帆布鞋早已脫膠、褪色,露出未穿襪子、粘着泥巴的腳跟。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張晶尖尖的小臉已被凍得通紅。終於,她鼓起勇氣,向着迎面走來的一位中年婦女走去,用稚嫩的嗓音問:“阿姨,你知道梅林路26號在哪裏麼?我想去找媽媽。”

梅林路26號,是深圳市社會福利院。

張晶求助的那位中年婦女便是李女士。前日,李女士來到深圳晚報,向記者講述了這一段春節期間的“離奇”遭遇。她怎麼也沒想到,孩子離家出走的背後,藏着這樣一段讓人心酸又憤怒的經歷。

人生夢想是住進福利院

張晶的媽媽不在深圳市社會福利院工作,她說她人生最大的理想是住進福利院。

張晶10歲前一直生活在河南駐馬店老家,跟着爺爺奶奶“野生野長”,生活貧苦。

2013年,奶奶身體不適,張晶便被父親接來深圳共同生活。她說,父親是一位油漆工,平日靠承接零散工爲生,“爸爸管我很嚴,不讓我出去玩也不讓看電視,要是我偷偷跑出去玩被發現了,他就會打我。”

2月1日下午3時左右,偷偷跑去同學家玩的張晶接到父親電話。懷着忐忑不安的心,她慢慢向家中走去。還沒到樓下,便見到黑臉的父親。暴怒的父親便“揪住她的頭髮”,將她的頭“向牆上撞去”,將她摁倒在地,“用腳狠狠踢她”。

當晚,張晶偷偷逃離,在同學家中睡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她抱着自己心愛的小檯燈、挎着攢了好多天早餐錢纔買下的小布包、揣着身上僅有的51元錢,故意坐錯車,倒了好幾趟車,天黑時纔到達社會福利院附近,“這樣就能擺脫監控,爸爸永遠都找不到我了。”張晶說。

頭頂頭髮被父親扯掉

張晶的遭遇讓李女士心疼不已,心善的她將孩子帶回家,收留在身邊,希望能陪她過一個安全、快樂的春節。而在日常接觸中,她發現了更多“不尋常”的細節。

“孩子整晚不能入眠,連我半夜起來喝了幾次水她都知道。只有抱着她心愛的粉紅色檯燈才能勉強入睡,而且都是穿着整整齊齊,不敢脫衣服睡覺。”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注意到孩子頭頂的頭髮有些異樣,經過詢問才得知,在一次捱打中孩子頭頂部的頭髮被她父親大力全部扯掉,天生愛美的孩子將兩側頭髮集中向後梳,將“禿頂”遮蓋起來。

“我買了20根火腿腸,她狼吞虎嚥吃了8根。我買了幾包榨菜,沒想到她一口氣吃了3包還說好吃,晚上口渴喝了一大杯水後,第二天把剩下三包也吃光了。”她回憶,剛遇到孩子時,她隨身帶着一瓶可樂,每次只捨得喝一小口,“這是她的‘奢侈品’。”

孩子知道隨手關燈,會自己做飯洗衣服,很節約也很懂事,說出的“小大人”一般的話語讓李女士全家對這個孩子充滿好感。同時,他們也注意到孩子身體上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她左手臂有一處被煙燙的傷疤,她告訴我是2013年剛來深圳時被爸爸燙的。她左大腿應該是有傷沒好,只要快速走路就會摔倒,她說是被爸爸用棍子打的。”

 

張晶告訴她,自己家中有一根鞭子,“掛在牀頭隨時打我用的。”有一次孩子犯錯捱打,警察介入。當着警察的面父親信誓旦旦保證以後再也不打孩子,而他們轉身剛離開,父親便拿起鞭子抽她:“我沒打你,我抽你!”最讓她震驚的是,爲了擺脫家暴,張晶曾兩次自殺並被送往龍華人民醫院搶救,也曾離家出走多次。然而每次被找回,依然脫不了一頓好打。

不願進入救助站

如何才能幫助這個孩子,讓她脫離父親的家暴?爲此,李女士一家人費了不少心。

2月3日早8點半左右,李女士打入“市長熱線”,並將孩子的求助信息上傳到網上。當天下午,在一位律師的介紹下,李女士求助媒體,希望幫助孩子。

2月4日,她帶着張晶來到一個反家暴機構。在機構社工的幫助下,他們去市婦聯信訪辦求助。說明情況後,婦聯工作人員指引他們前去街道辦。而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則表示,這並非在他們職權範圍內。不得已,一行人又去了居委會,在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他們,這種情況應該將孩子送往救助站。

“孩子很聰明,一看我們到了救助站便猜到我們要報警尋找她爸爸,她情緒激動尖叫,邊哭邊喊自己死也不會回去。”無奈之下,李女士只得將孩子帶回。

2月15日,李女士夫婦又來到防家暴機構求助。張晶開始大哭大鬧,隨後景田派出所介入,將她送往救助站安置。2月17日,記者輾轉獲悉,孩子在救助站情緒激動,一直撞門、撞牆,“門都撞鬆了”。她口口聲聲說要自殺,“死也要死在救助站”。

街坊鄰居證實:張晶常遭家暴

事件真相是否如張晶所說?2月18日,記者來到張晶家中附近詢問左鄰右舍,希望還原孩子被家暴的真實情況。得知記者詢問孩子的狀況,大多數鄰居滿臉警惕,搖搖手說自己並不住在此處,對情況不熟。

張晶樓下小商店一位店主小聲告訴記者,自己看到2月1日孩子被打的全過程,“一直踢一直罵一直打,打得很兇,從這條小巷打到另一條小巷。”他搖搖頭,連嘆怎麼會有這樣的父親。另一位站在不遠處的中年婦女也非常疑惑,“孩子真的是親生的麼?”

住在同一棟的一位張先生也“認識”張晶。他告訴記者,有一次在樓下,家住6樓的小女孩可憐巴巴問他借錢買吃的,“她把我帶到六樓家中讓我看住所,證明自己不是騙子。”張先生回憶,家中很亂,到處堆積着建築材料。

樓下另一處商鋪的老闆娘則警惕看了看四周,很“婉轉”地說,經常聽到這棟樓的住戶反應有哭鬧、尖叫聲,也有好多人爲此事投訴,以爲哪家兩口子天天打架鬧矛盾,“我們勸過很多次,孩子犯錯了不能這樣打,會出人命的,他不聽。”

據張晶介紹,房東老張夫婦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好幾次偷偷救了她,還告訴她,“下次你爸要是打你,你大聲尖叫,我馬上幫你報警。”

而就在記者前往調查前,張晶通過李女士偷偷“囑咐”千萬不要開車去。“我爸爸要是記住你車牌號,會跟蹤報復你的。”“我爸又高又胖,要是遇見他了你千萬別問我的事。”“我捱打的那天老張的監控錄下了視頻,他的鼠標是壞的,阿姨你記得帶個鼠標去。”

打孩子是希望她學好?

記者找到了張晶的親人。對於記者的詢問,張晶的親人有着層層顧慮,並不願意說太多。 “剛來時還挺心疼的,但是從小沒媽的孩子總會染上拿別人東西、撒謊的壞習慣,她爸是個直脾氣,覺得打她是爲了讓她學好。”她長嘆一口氣說,他打孩子時大家都拉着他,“不拉還沒事,越拉打得越兇。”

“有時會撒謊,有時偷偷拿她爸爸的錢去買零食,大人問她還不承認。”在她看來,張晶捱打是家常便飯了。犯錯——捱打——離家出走——找回——再打,這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張晶的父親是典型的“嚴父”,從小家中兄弟五個,家境貧困。但是,無論多貧窮,他都不會拿別人家的食物,所以,他對於自己女兒的壞習慣深惡痛絕,經常憤恨不已說:“把她打死也要把這習慣改了。”

爲了讓她改掉壞毛病,張晶的父親不讓她出去玩耍也幾乎不讓看電視,要求她放學便回到家中寫作業、讀書、做家務。因爲家中大門正對電梯間,孩子忍不住偷偷看電視時便敞開大門,只要聽見電梯間有動靜立馬關掉電視,假裝在學習。“連我想讓孩子來我家吃飯,都要先給她爸爸請假,准許了才能來我家。”

然而,就算這樣天天被關家中,依然無法阻擋張晶父親的怒火。心情不好、買彩票沒中、桌子沒擦乾淨,都能成爲他毆打張晶的理由,“每次他都和警察保證以後再也不打了,沒兩天想想這孩子的事,火上來了,又是一頓打。”言談之間,她已能預料到張晶這次被找回會是怎樣的下場,而張晶父親早已放話,“這次抓回來,一定要打個半死。”

她爲難地說,自己工資不高,“現在只希望政府能有人能管管她爸,把打孩子的問題解決了,畢竟我也不能把孩子藏起來一輩子啊。”

延伸閱讀:家暴對孩子產生的危害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孩子經常捱打或捱罵(家暴),會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將會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根據媒體報道,大多有暴力傾向的孩子都是在家暴中成長起來的。家暴中的皮肉之苦,會使孩子產生怨恨、逆反、畏懼、自卑、無助、暴躁、孤獨、撒謊、固執等心理。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捱打捱罵,那麼他有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甚至會自殺來避免家暴。

1、自卑: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牴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後,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2、無助:有的家長打過孩子後,又覺得心痛後悔,反過來又去撫摸孩子捱打的痛處,甚至抱着孩子痛哭,並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也就習以爲常了。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3、孤獨: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衆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這樣的孩子往往不願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願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較孤僻。

4、撒謊: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爲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爲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髮現。爲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爲了逃避捱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5、懦弱:如果孩子經常捱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這爲他將來走向社會埋下了一顆“懦弱”的種子。

6、固執: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犟勁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