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舌尖上的罌粟殼 如何辨別食物是否添加罌粟殼

舌尖上的罌粟殼 如何辨別食物是否添加罌粟殼

來源:歐巴風    閱讀: 5.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舌尖上的罌粟殼 如何辨別食物是否添加罌粟殼

罌粟殼之所以屢禁不絕,與其“身份”特殊有一定的關係。由於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罌粟殼屬於麻醉藥品管制品種,正是這種“亦正亦邪”的身份,加大了監管難度,導致添加罌粟殼有蔓延之勢。

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發佈消息,該局近期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發現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鹼、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爲。上述餐飲服務單位中,已有25家被移送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犯罪偵查。

罌粟殼爲植物罌粟的乾燥成熟果殼,內含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生物鹼類物質。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但長期食用容易成癮,而且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可能造成慢性中毒。2014年12月,國家禁毒辦、公安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表示將以“零容忍”原則嚴厲打擊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的犯罪行爲。此次食藥監總局又抓了35家餐飲經營者的“現行”,表明餐飲企業和食品經銷戶使用、販賣罌粟殼作調味料的行爲仍未杜絕。

從這次查處的涉事餐飲業者地域分佈和企業規模情況看,“舌尖上的罌粟殼”不僅沒有禁絕,且存在仍較爲普遍,這一亂象令人擔憂。以往的查處情況顯示,添加使用罌粟殼(粉)的不法行爲主要存在於小餐館、火鍋店、燒烤店、麻辣燙店、涼皮店、小吃店等餐飲場所。此次食藥監總局查處的結果表明,以往的特點依然存在,同時出現了一些新特徵。此次涉事的35家業者地域分佈依然廣泛,且有多家餐飲企業身處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情況還顯示,罌粟殼的使用範圍正在從小吃店、小餐館向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蔓延,“舌尖上的罌粟殼”的危害已不容小覷。

罌粟殼不是調味品,而是嚴禁使用的添加劑,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餐飲行業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或罌粟粉已不是新鮮事。有被查獲的業者披露,顧客一度反映其製作的滷豬蹄口味不佳,這名業者遂在他人指導下添加少許罌粟粉,據稱之後滷菜口味變得非常鮮美。正是在業者之間的口傳心授之下,一些火鍋店、小吃店爲了吸引回頭客,在麪皮、羊湯、火鍋高湯中添加罌粟粉,還有的在調料和食品中添加罌粟粉。久而久之,“舌尖上的罌粟殼”對某些業者而言成爲一種行業“潛規則”,甚至是“公開的祕密”。

罌粟殼之所以屢禁不絕,與其“身份”特殊有一定的關係。由於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罌粟殼屬於麻醉藥品管制品種,正是這種“亦正亦邪”的身份,加大了監管難度,導致添加罌粟殼有蔓延之勢。因爲具有一定的藥品屬性,罌粟殼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而在藥品“身份”的掩護下,在調料市場和網絡上,經常有人公開售賣罌粟殼。爲了掩人耳目,罌粟殼這一比較敏感的名字,也代之以“米殼”“櫻酥”“纓粟增香粉”等掩人耳目的化名。

添加罌粟殼成爲一些餐飲業者的“潛規則”和“祕方”,這種現象折射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短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不法之徒爲了獲取利潤,不惜以毒性物質威脅羣衆的生命健康。面對“舌尖上的罌粟殼”這一當前比較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加大重點食物品種和經營單位的檢查頻次,加大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力度,擴大抽檢監測範圍,對違法犯罪的業者依法嚴厲制裁。

同時,罌粟殼添加問題也凸顯出,我國在打擊毒品犯罪及防範藥物濫用方面存在短板,有關司法部門應該積極配合食藥監部門,將罌粟殼銷售市場納入毒品犯罪的重點打擊領域,打掉“舌尖上的罌粟殼”的源頭,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安全。

如何辨別食物中是否添加罌粟殼

1、從外觀上識別。

罌粟殼外觀爲棗核形,如鴿子蛋大小,一頭尖,另一頭呈6-14瓣冠狀物。其殼體上往往有人爲切割的多道刀痕。

2、初次食用加了罌粟殼的火鍋和滷製品後,一般有心跳加快、臉微紅、口感舒服,吃後不易入睡等感覺。

食用者實際體感除了會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外,與火鍋中實際非法加入的罌粟殼含量也有很大關係。

如果對某種食物產生與往常不同的依賴感,經常想要食用,甚至剛剛吃過還想再吃,不吃就覺得難受,那該食物中含有罌粟殼成份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應儘量避免再次食用,並且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因爲水能加快有毒物質的排出,而蔬菜、水果中的纖維物質也可以降低對有毒物質的吸收。

個人對罌粟殼的鑑別可能較爲困難,如果覺得食用的火鍋“可疑”,可留下不少於50毫升的火鍋湯,送到當地毒品檢測機構或公安局刑事技術檢測部門進行成分分析。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