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連續4年攀升

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連續4年攀升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4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3年)》(以下簡稱“報告”)。其中,不少大家十分熟悉的藥品被列入名單前列:鼻炎康片、雙黃連合劑、六味地黃丸、黃連上清丸……

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連續4年攀升

青黴素等抗感染藥報告數量居首

據報告顯示,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31.7萬餘份,比2012年增長9.0%。其中化學藥佔81.3%、中藥佔17.3%、生物製品佔1.4%。抗感染藥報告抗感染藥報告51.7萬例,數量仍居首位,佔化學藥的47.6%,不過,較2012年降低1.2個百分點,報告比例已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

據報告數據,從藥品劑型分析,2013年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佔74.3%、口服制劑佔23.2%、其他劑型佔2.5%。抗感染藥中注射劑比例較總體報告中注射劑比例高出14.5個百分點。

抗感染藥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一直居各類藥物之首,是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關注的重點。近幾年,抗感染藥的不良反應報告比例出現持續地小幅下降趨勢,但頭孢類、青黴素類、喹諾酮類藥物,因易導致藥物過敏等不良反應,加之臨牀用量大、不合理用藥因素的影響,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居高不下。

中藥注射劑合併用藥現象突出

2013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中藥注射劑報告12.1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佔5.6%。與2012年相比,中藥注射劑報告數量增長17.0%,高於總體報告增長率;嚴重報告數量增長22.3%,與總體嚴重報告增長率基本持平。

報告指出,中藥注射劑與其他藥品聯合使用現象依然存在,可能增加安全風險,臨牀應謹慎使用。國家食藥總局發佈的《2011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己提醒合併用藥可能會加大中藥注射劑的安全風險。但從2013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數據分析來看,合併用藥現象並未得到有效緩解。

此外,2013年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3萬例,其中嚴重報告2.6萬例,佔4.9%。報告中,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報告數量排名前五位的均爲抗微生物藥,分別是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頭孢呋辛、青黴素和頭孢唑林。中成藥注射劑排名前五位包括清開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中成藥口服制劑排名前五位包括複方丹蔘片、六味地黃丸和黃連上清丸等。

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4年攀升

報告特別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不良反應報告佔17.8%,較2012年升高了1.4%,這是自2009年以來報告比例連續4年呈現小幅升高態勢。在一些藥品的嚴重不良反應報告中,老年患者所佔比例也較大。例如治療痛風藥別嘌醇片,65歲以上老年患者佔嚴重病例報告總人羣的45.1%。

報告分析原因稱,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均處於衰退狀態,給用藥安全帶來隱患。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出,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與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的增加恰恰反映了我們對藥品安全控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每種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數量,受到該藥品的使用量和該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故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的排名僅是報告數據多少的直接反映,不代表不良反應發生率的高低。

選擇抗菌藥

老年人需謹慎

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均處於衰退狀態,給用藥安全帶來隱患。在生理方面,老年人肝腎功能退化,藥物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均受影響,不良反應發生率升高;老年人往往身患數病,經常多種藥物同時使用,容易發生藥物相互作用。在心理方面,老年患者安全用藥常識相對缺乏,自我風險管理能力較弱;很多老年患者求醫心切、用藥依從性較差,容易出現不合理用藥情況。

抗菌藥物在人體吸收以後,多由肝腎解毒、排泄,因此,肝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使用抗菌藥時需慎重,不宜長期或大劑量應用。四環素類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長期服用會損害肝細胞,並伴有對骨髓、心臟、腎臟及皮膚的損害。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使用時間稍長,會引起眩暈、耳鳴、耳聾、平衡失調,對腎臟也有影響。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紅黴素、呋喃妥因等可能在肝膽內瘀積,產生中毒和過敏反應。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