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黛力新對高血壓病伴焦慮抑鬱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

黛力新對高血壓病伴焦慮抑鬱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血壓病患者常伴有焦慮和抑鬱,影響血壓控制。因此,我們在降壓治療的同時給予黛力新(含氟哌噻噸和美利曲辛)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黛力新對高血壓病伴焦慮抑鬱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診治的高血壓患者爲研究對象。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高血壓診斷標準[1];②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50分或/和抑鬱自評量表(SDS),標準分≥53分[2];③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及合併有腦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共入組80例,隨機分爲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13例,女27例,年齡37~78,平均(58.3±9.5)歲。病程2個月~15年3個月。以焦慮爲主(SAS≥50分,SDS<53分)15例,以抑鬱爲主(SDS≥53分,SAS<50分)5例,混合型(SAS≥50分,SDS≥53分)20例。對照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35~75,平均(58.6±8.7)歲。病程4個月~17年5個月。以焦慮爲主12例,抑鬱爲主6例,混合型2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應用依那普利和吲噠帕胺作爲基礎降壓治療,如有藥物不良反應則改用氨氯地平或尼羣地平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黛力新1片,早晨及中午各服1次。共治療8周。

1.3  療效評定標準
   
焦慮和抑鬱改善情況,以SAS,SDS減分率≥50%爲有效,<50%爲無效。高血壓療效判定:顯效: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或降至理想血壓;有效:收縮壓降至130~140 mmHg,舒張壓降至85~90 mmHg;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者。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10.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 檢驗。P<0.05爲差異有顯著性。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前後SAS,SD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AS,SDS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 觀察組SAS,SDS評分在治療後顯著下降(P均<0.01),而對照組無顯著變化(P均>0.05);治療後觀察組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均<0.01),見表1。表1  高血壓伴焦慮抑鬱患者兩組治療前後焦慮自評量表,抑鬱自評量表評分變化(略)

2.2  兩組治療前後血壓變化
    
治療後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均<0.01),且收縮壓較對照組下降明顯(P<0.01),對照組亦均有所下降,但差異無顯著性(P均>0.05)。見表2。表2  高血壓伴焦慮抑鬱患者兩組治療前後血壓變化(略)
   
2.3  兩組降壓有效率的比較
   
見表3。表3  兩組降壓有效率的比較(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p#副標題#e#

3  討  論

臨牀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人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心理障礙[3~5]。而明顯的焦慮、抑鬱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獨立預後因素並可影響抗高血壓藥的療效[6,7]。本研究結果提示,對高血壓伴焦慮、抑鬱的患者,在應用降壓藥的基礎上加用抗焦慮抑鬱劑黛力新8周,能顯著減輕焦慮和抑鬱,療效肯定,而單獨給予降壓治療沒有明顯減輕焦慮和抑鬱的作用。焦慮和抑鬱減分率越高,血壓控制情況也越好,兩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具有高血壓遺傳因素的人處於心理社會應激或情緒應激時,人的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功能失調,通過自主神經及內分泌途徑使全身細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有研究發現[8],恐懼、焦慮時腎上腺素分泌相對增加,於是心輸出量增加而使收縮壓明顯上升;而焦慮或憤怒情緒外露時,血液內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使舒張壓明顯升高,並影響降壓藥效果。黛力新是由0.5mg氟哌噻噸和10mg美利曲辛組成的複方製劑[8]。氟哌噻噸屬於硫雜蒽類藥物,小劑量主要作用於突觸前膜多巴胺自身調節受體(D2受體),促進多巴胺的合成和釋放,使突觸間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美利曲新屬於新型環類藥物,作用於突觸前膜,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提高突觸間隙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兩種成份同時發揮作用,能夠同時作用與焦慮抑鬱相關的三種神經遞質[9]。因此,降壓藥與黛力新聯合應用後,高血壓病人的焦慮、抑鬱情緒明顯改善,同時降壓效果也較單純用降壓藥物時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

[2]胡大一.心臟病人精神衛生培訓教程[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229-236.

[3]張 帆,胡大一,楊進剛,等.高血壓並焦慮抑鬱的發病率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5,26(2):140-142.

[4]李紅鷹,蔣袁磊.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心理狀況對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雜誌,2006,9(13):1073-1075.

[5]楊菊賢,卓 楊.心臟康復與心理的康復[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2006,15(增):55-59.

[6]韋鐵民,雷春來,陳禮平,等.高血壓合併焦慮抑鬱[J].高血壓雜誌,2003,11(6):567-569.

[7]蘇景寬,郭克鋒,王秉康,等.情緒干預對高血壓治療效果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2005,14(3):208-210.

[8]武士雲,朱繼來,宋衛東.黛力新治療腦卒中後抑鬱的臨牀觀察[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2007,16(6):568-570.

[9]楊菊賢,陳玉龍.內科醫生眼中的心理障礙[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5-18,126-128.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