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中醫對艾滋病的分析理解

中醫對艾滋病的分析理解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病因分析

中醫對艾滋病的分析理解

《素問·評熱病論》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從中醫學理論分析艾滋病之因,不外“正虛”、“邪侵”兩端。多因恣情縱欲、耗傷真陽,致正氣虧虛易爲“疫毒”所感;或交媾之時,“疫毒”乘人體一時之虛而侵入。此外,尚有感受“疫毒”而無症狀者,又常在人體正氣虧虛之時發病。“疫毒”之邪亦可通過血液及其製品傳播,或由母體傳至嬰兒。至於“疫毒”的發生,各國學者各持己見,有起源幹非洲、美洲(與卡波濟氏肉瘤有關)之說;也有起源於西方白人之說,認爲艾滋病是伴隨西方同性戀的產生而出現的疾病。今年1月31日,美國伯明翰亞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在芝加哥發表論文報告說,他們擁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艾滋病毒源於赤道西非的黑猩猩;2月22日晚報版《東京新聞》報道,京都大學病毒研究所的教授等人發現,生活在中非地區的屬於長尾猴科的“鬼狒”所攜帶的病毒,是在全球氾濫的艾滋病毒(艾滋病1型病毒)的起源。

二、病機探討

現代醫學認爲艾滋病毒是導致艾滋病發生的病原體。該病毒進入人體主要侵犯血液、骨髓、淋巴系統以及腎臟、神經系統等,並使人體輔助T淋巴細胞數目驟減、機體抵抗各種病原體能力極度低下,導致感染而死亡。中醫理論認爲本病的病理機制包括兩大方面的變化:一爲外感疾病的演變過程,實際上是由於病體感受“疫毒”之邪以致衛氣營血功能失常,而使三焦所屬臟腑產生病理變化的具體反映;一爲內傷疾病的病理變化過程,是指氣血陰陽虛衰或後期虛實夾雜的轉變。“疫毒”之邪侵犯人體,先出現衛分病證,若兼溼熱穢濁之邪,則見口腔潰瘍、糜爛,舌上苔如積粉。亦有初起即見氣分證而爲陽明氣熱。若邪陷營血者,又可導致出血。“疫毒”之邪每多直入血分,或待時而發,或邪毒透出氣分。房室不節,耗傷真陰。故內傷疾病以腎居多。然臟腑之間存在着生剋制化的密切關係,腎之陰陽又爲人體陰液、陽氣之根本,腎病不但導致本髒陰陽失調,且常可累及他髒。故本病往往同時伴隨多個臟腑陰陽、氣血的虧虛。以病例分析來看,病及脾、腎者居多。上述病理變化又常互相影響,從而使病證複雜,病情惡化。“疫毒”之邪最易克伐正氣,不但加重臟腑虛損,又多致虛勞轉爲逆證。其表現爲:肉脫骨痿,元氣衰敗或食慾不振,泄瀉不止等。根據不同臟器的虛損,其表現各有側重。如臨證中所見艾滋病患者以脾腎虧虛爲其主要表現。所以,本病不同於單純臟腑虧損而致虛勞者。臟腑氣血虧虛既爲“疫毒”之邪侵襲人體或發病的內在因素,又爲“疫毒”之邪侵襲人體所致病理變化的結果。同時又使邪毒內陷、留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臟腑氣血虧虛,功能失調,則每常導致病理產物(如痰濁、淤血)形成,併產生癥瘕”、“積聚”等病證,從而使病情更爲深重。是時,由於正氣不足,衛外不固,又多夾外感。病情常多惡化而致陰陽離絕。所以,虛勞和外感疫毒是病機的關鍵。臨證時必須明察病機,分清主從,辨別邪正關係。方可阻止疾病的發展與演變。

三、病因病機

艾滋病多發於同性戀、吸毒者,病毒大多通過密切接觸(性交等),由精液、血液等途徑傳播。房事過度、性慾妄動、不正常性生活、同性戀、嫖娼、吸毒等皆能耗傷腎精,導致腎精匱乏之“正虛”狀態,病邪穢毒循精竅、汗竅、血液乘虛而入,伏於血絡,內舍營分,成爲本病發病之源。本病當屬“溫熱病”範疇,爲伏氣溫病,邪由裏發,從血分轉爲氣分,先裏證後表證,有時易見溫邪直犯營血、熱毒熾盛、熱盛風動,引起各種血癥及精神神經症候。本病的臟腑病機變化是,起於“腎不藏精”、“腎陰虧損”,腎陰不足導致肺陰虧虛,虛火煎熬,消灼肺津;伏氣傷陰,發於少陰。由於房事過度、同性戀、吸毒導致腎精受損,不能生化衛氣,衛氣不固,艾滋病毒乘虛侵入機體。熱毒入肺,肺熱壅盛,灼液成痰,肺失宣降,導致痰熱壅肺症,出現咳嗽,久咳傷肺,導致肺陰肺氣受損,形成氣陰兩虛證;若痰熱流竄經絡,則會導致癥瘕痰核徵。病毒侵犯脾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水溼內停,溼化熱,出現脾胃溼熱症;若痰熱互阻,流竄經絡,也會導致癥瘕痰核徵,若久瀉傷脾,則出現脾氣虛症。熱毒入心,心神被擾,由營入血,血熱過高,則營陰大傷,陰傷血滯,粘滯成淤;迫血妄行,導致熱盛動血癥。邪熱入少陰,腎陰大傷,腎精虧損,又感染艾滋病毒,則出現虛損症;水不涵木,筋脈失養,則形成虛風內動症。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