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中醫 > 全面瞭解刮痧功效和禁忌

全面瞭解刮痧功效和禁忌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刮痧治病歷史悠久

早在戰國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多處論述到“布炙以熨”、“撫以布”,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刮痧療法 ,但是可以看出刮痧療法的雛形。有關刮痧最早的文獻記載於晉代葛洪《肘後救急方》,該書卷七《治卒中沙蝨毒方第六十六》中記載沙蝨侵入人體後出現皮膚髮疹並伴有寒熱疼痛、百節強等症狀。清代郭志邃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痧症專着《痧脹玉衡》,較爲系統地總結了痧症的病名、臨牀證候、病因病機、辨證以及外治、內服的治療方法。郭氏還強調:頭額、腿上痧刮痧法“用棉紗線或麻線 ,蘸香油刮之”“, 大小腹軟肉內痧 ,用食鹽以手擦之 ,宜用油鹽刮其皮膚”。清代張路玉在敘述刮痧時強調“: 舉世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 ,有以苧麻水溼刮之者 ,以瓷油潤之者。”明清醫學家刮痧法所用棉紗線、麻線、油線、苧麻水溼刮法 ,不難看出 ,與 2000多年前《五十二病方》中之“布炙以熨”、“撫以布”等等 ,顯然有着密切的淵源。

刮痧療法的作用

·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 ,增加組織血流量 ,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調整臟腑

刮痧通過對皮部和穴位的刺激 ,從而起到對內臟功能調節作用 ,使其陰陽達到動態平衡。如腸蠕動亢進者 ,在腹部和背部等處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進者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 ,腸蠕動功能減退者 ,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

·舒筋通絡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提高局部組織的痛域 ,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 ,消除疼痛 ,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排除毒素

刮痧過程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 ,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 ,血流及淋巴液增快 ,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 ,使體內廢物、毒素可從皮膚排出體外 ,可以減輕病勢 ,促進康復。

·信息調整

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臟器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 ,當臟器發生病變時有關的生物信息就會發生變化 ,而臟器生物信息的改變可影響整個系統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

刮痧療法的適應範圍

刮痧療法適用於內外婦兒各科疾病 ,應用範圍比較廣泛。治療的主要病證有:感冒咳嗽、體虛易感、自汗盜汗、發熱中暑、頭暈頭痛、納差不寐、牙痛口瘡、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子宮脫垂、關節腫痛、跌打損傷、小兒厭食、遺尿流涎等。尤其是對於一些常見病有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禁忌

·孕婦的腹部、腰骶部 ,婦女的乳頭禁刮。

·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症都不宜用此種療法;大病初癒、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飢餓狀態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的操作方法

目前的刮痧工具分牛角類和玉石類。牛角類偏瀉 ,玉石類偏補。

在操作時 ,手拿刮板 ,蘸油或清水 ,選好要刮拭的部位 ,其方向是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胸部從內向外刮拭。

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 45°~90°進行刮痧。

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 3~5min ,最長不超 20min。

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 ,不可強求出痧 ,以患者感到舒服爲原則。

刮痧次數一般是痧退後再進行第 2 次刮治。

出痧後 1~2 天 ,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 ,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刮痧療法屬於中醫學外治法的一種 ,具有適應證廣、療效快捷、操作簡便,在家即可操作、副作用少等優點。但是刮痧會讓身體某部位的皮膚帶來瘀痕,一來影響美觀,二來如果是不瞭解刮痧療法的人看到,會真會以爲是被人給“虐待”了。

全面瞭解刮痧功效和禁忌

#p#

刮痧治療的幾種常見疾病

·頭 痛


頭痛是臨牀常見症狀,發於各種急、慢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壓、頸椎病、發熱性疾病、顱內、五官等疾病均可導致。多爲風邪襲入經絡,肝陽上亢,氣血虧損以及淤血阻絡。神經性頭痛系長期焦慮、緊張和疲勞;偏頭痛是顱腦血管神經功能紊亂所致。

頭痛往往伴隨噁心、嘔吐、冷汗、面色蒼白等。

經絡刮痧:

頭部:以頭頂(督脈:百會穴)爲中心,分別向前(至前額神庭穴)、至後後髮際邊凹處(膀胱經:天柱穴)、左、右刮拭(至太陽穴);

肩部:雙側肩周部(從上向下至肩井穴);

上肢:雙外側(大腸經:從合谷穴向上至肩部);疼痛重者加阿是穴(痛處)。

·高 熱

可見於多種疾病,如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發熱在38 c左右或以上者,主要表現爲體溫高,怕冷、咳嗽、面赤、煩躁不安等。陰虛症多引發。

經絡刮痧

頭部:兩眉間(任脈:印堂穴),鼻下(督脈:人中穴),十指尖(十宣)放血;

頸部:頸椎下第七棘突下(督脈:大椎穴)、肺腧;

背部:脊椎兩側(督脈--華佗夾脊穴),第二胸椎旁開兩指(膀胱經:風門穴);

上肢:手臂外側屈肘處:(大腸經:曲池穴),左右手拇、食指交叉拇指尖處(大腸經:合谷)。

·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其主要表現爲:

疼痛——早期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晝輕夜重,不能向患側側臥。

功能活動受限——肩關節各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例如,梳頭、穿衣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屈肘時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發生肌肉萎縮,出現肩峯突起、上臂上舉不便、後伸不利等症狀,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年齡的人,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刮痧治療肩周炎主要刮痧部位:頸部,肩背部,胸部。

刮痧部位:

頸部——啞門、風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雲門、缺盆。

上肢部——肩貞、外關、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裏、條口。

·疲勞綜合症

飲食不周,睡眠不足,體力消耗過多,身體長期勞累;煩躁,抑鬱,心理壓力過大引發的身心疲憊症狀。無器質性病變的亞健康狀態。

經絡刮痧:

頭部:以頭頂(百會穴)爲中心,分別向前(至前額)、後(至天柱穴)、左、右刮拭(分別至太陽、風池穴);

肩部:雙側肩周部(從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胸椎、腰椎及兩側(督脈、膀胱經);

足部:足跗外側:(膀胱經:京骨穴)

·感 冒

感冒是呼吸道常見疾病,四季均可發生。主要由於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衛外功能減弱而導致風寒、風熱、暑溼外感。常見有頭痛、四肢痠痛、發熱、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部分患者還伴有食慾差、噁心、腹瀉、嘔吐等症狀。

經絡刮痧:

頭部:以頭頂(督脈:百會穴)爲中心,分別向前(至前額神庭穴)、後至枕骨凹處(膽經:風池穴)、左、右刮拭(至太陽穴);

胸部:(咳嗽)--由內而外(任脈:天突至中府穴);

腹部:(嘔吐)--肚臍上4寸(任脈:中腕),

小腿外側:(胃經:足三裏穴);

頸部:(發熱)--第七脊椎處(督脈:大椎穴),屈肘直角橫紋外(大腸經:曲池穴);

脊椎:(發燒)--脊椎兩側(督脈--華佗夾脊穴),第二胸椎旁開兩指(膀胱經:風門穴);

手臂:(鼻塞)--手腕橫紋橈內側上7寸處(肺經:孔最穴),點按鼻翼外凹處(大腸經:迎香穴)。
#p#

·心絞痛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的症狀。常因勞累、激動、遇寒、飽餐等因素誘發。表現爲突然胸骨後壓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區及左上肢內側, 小指、無名指等部位。並伴有心率加快,出冷汗,呼吸困難等。休息或含服硝酸脂劑,刮痧亦可迅速緩解。

經絡刮痧:

背部:脊椎上部(督脈:大椎、至陽穴),第五棘突下旁開1.5寸(膀胱經:心腧穴);

前胸:胸骨上窩中凹處(任脈:天突)、兩乳間處(任脈:膻中穴);

手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心包經:內關),腕橫紋上5寸心包經--郗門穴),腕掌橈側上緣(心經:神門);

小腿內側:踝骨上三寸處(脾經:三陰交),踝骨下凹處(腎經:太溪)。

·腹 痛

腹痛是泛指胃脘以下,恥骨以上發生的疼痛,多與臟腑疾病有關。婦科病亦可引起腹痛。單純性腹痛系寒邪內積,脾虛胃寒,飲食不節;消化、吸收、排泄功能紊亂造成。

經絡刮痧:

腹部: 肚臍上4寸下(任脈:中脘)、下3寸(任脈:關元穴)、肚臍旁1.5寸(胃經--天樞穴);

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膀胱經:腎俞至大腸腧);

腿部: 膝髕骨外緣上4寸(胃經:樑丘穴)。

·便 祕

凡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祕結不通超過2天以上者稱爲便祕。凡喜食辛辣膩味,胃腸積熱,津液受灼者易祕。大便乾燥者爲“熱祕”;體虛、產後、年老及氣血虧虛,腸失潤下者爲“虛祕”。

經絡刮痧:

腹部:肚臍旁1.5寸(胃經:天樞穴、腹結穴);

腰部:腰部第四腰椎旁1.5寸(膀胱經:大腸腧穴);

手臂外:手背腕橫紋上3寸(三焦經:支溝穴);

下肢外:膝下外側下緣1寸(胃經:足三裏穴)。

·失眠

又稱“不寐”。指經常不能入睡、睡不深熟、易醒。多因思慮憂愁,操勞太過,損傷心肺,氣血虧虛或脾胃不和,心神不寧所致。神經衰弱,無法安眠。

經絡刮痧:

頭部:以頭頂(督脈:百會穴)爲中心,分別向前(至前額神庭穴)、至後後髮際邊凹處(膀胱經:安眠穴)、左、右刮拭(至太陽穴);

肩部:雙側肩周部(從上向下至肩井穴);

背部:脊椎、腰椎兩側1.5寸(膀胱經:心腧至腎俞穴)。

下肢: 膝下外側下緣1寸(胃經:足三裏穴),

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脾經:三陰交穴),

足面:拇一、二趾間(肝經:行間穴)。

·減 肥

肥胖是體內脂肪過多的狀態。因多食、高脂肪膳食, 體力活動過少或遺傳因素造成。易誘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患。 中醫認爲肥胖主要是脾氣虛、運化功能減弱形成。刮痧可以疏通經絡,加速新陳代謝,消除體內蓄積的脂肪,安全不反彈無副作用。

經絡刮痧:

背部:雙側脊椎旁開1.5寸處從上往下(膀胱經:肺俞、脾俞、腎俞穴);

胸腹部:兩乳間(任脈:膻中穴)、臍上4寸(任脈:中脘穴)、臍下3寸(任脈:關元穴);

下肢: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脾經:三陰交穴),外踝尖上8寸(胃經:豐隆穴)。

·月經不調
  
月經的週期或經量出現異常都稱爲月經不調。月經先期多屬血熱,月經後期多屬虛寒,月經先後無定期,多屬肝鬱或腎虛。

經絡刮痧:

背部:腰椎旁開三指處從上往下(膀胱經:肝、脾、腎俞穴),

腹部:肚臍下兩指至四指處(任脈:氣海、關元穴),

下肢:雙側踝骨上四指處(脾經:三陰交穴)、髕骨內上緣兩指處(脾經:血海穴);

足部:足內側,內踝下後方凹陷處(腎經:太溪穴)。
#p#

注意!刮痧的九種禁忌症

一、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爲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三、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四、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爲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五、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因爲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六、有出血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患者不要刮痧,因爲這類患者在刮痧時所產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過度飢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八、眼睛、口脣、舌體、耳孔、鼻孔、乳頭、肚臍等部位禁止刮痧,因爲刮痧會使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復。

九、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爲刮痧會刺激這類患者發病。

另,小編提示,刮痧雖可在家操作,但如果想要有良好的治病功效,還是要去中醫院找專門的醫師治療比較可靠。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