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佳句美文 > 三大補氣中藥的食用方法

三大補氣中藥的食用方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大補氣中藥的食用方法

中醫裏的“氣”是指維持人體臟腑功能的重要物質,看似高深莫測,其實很好理解,比如氣短乏力、疲倦、精神萎靡等是氣虛的表現;過度勞累、說話過多等都會耗氣。人蔘、黃芪、黨蔘等大家熟知的中藥都具有補氣的功效,但適用人羣和功效有所區別。

1、人蔘熬膏,安神治健忘

人蔘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古代有“神草”的稱謂,也有“千草之靈,百藥之長”的說法。平時肺氣虛弱,感覺勞累不太想說話,常失眠、記性不太好的人可適當服用。人蔘的補氣功效根據不同種類,又有所區別。野山參的補氣效果最好,但現在已很少見;移山參的補虛作用僅次於野山參;園參中的紅參偏於溫補,作用強於糖參;白參(生曬參)作用平和。

切片後泡水、研末、入丸、浸酒、燉服、蒸服等,都能讓人蔘發揮藥效。冬季時,將人蔘熬成膏服用,補益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服人蔘不當可能引起過度興奮、激動、煩躁、失眠,一般每天用量應控制在10克以內,如果需要長期用,最好控制在5克以內。

2、黃芪泡酒,改善氣色

黃芪能補氣昇陽、利水消腫、固表止汗,適用於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氣短、盜汗、水腫等。生黃芪多用於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後加蜂蜜拌炒)可用於補中益氣。冬天用黃芪能滋補強身,泡酒、做菜、煨湯、調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過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煥發、體質增強、氣色更好。

人蔘補氣側重於臟腑氣虛,黃芪則側重補益衛表之氣。經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過多,可用黃芪泡水飲。現代研究發現,黃芪對治療蛋白尿有一定作用,還能調節血糖。

3、黨蔘煲湯,健脾益肺

黨蔘也具有補氣功效,但效果比人蔘弱,價格也沒有人蔘高。古方中含有人蔘的方子,現多用黨蔘代替,不宜選用黨蔘時就用太子參。黨蔘能補益脾肺、補血、生津,用於氣短乏力、大便稀、咳嗽氣促、頭暈等,可以燉湯,每天用量不宜超過15克。

在多年臨牀觀察中,發現長期服黨蔘可能使人發胖,兒童、年輕女性應慎用,可選用太子參代替。長期服補氣中藥最好在中醫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