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歷史朝代 >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雲:“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纔可稱璽,奉爲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爲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爲“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後,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爲符應,奉若奇珍,尊爲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爲“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爲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後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後,卻神祕地失蹤了。幾千年來,有關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着神祕的色彩。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塊璞玉,獻給厲王。楚王讓玉工辨識,玉工鑑定爲石頭,楚王以欺君罪斷卞和左足。後來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斷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讓人把璞剖開,果然是寶玉,因稱稱爲和氏璧。楚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威王將和氏璧賞賜給他。但是不久昭陽就將它丟失,有人懷疑是他的門人張儀偷走,拘留張儀審訊。張儀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後來到了秦國,後被拜爲秦相。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

網絡配圖

戰國時,趙惠文王從太監纓賢處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後,打算強取,後來藺相如據理力爭,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趙,得和氏璧。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爲璽,即爲傳國璽。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過洞庭湖口,這時風浪驟起,龍舟將傾,於是始皇將璽拋入湖中,祈神鎮浪,傳國璽就此第一次失蹤。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從此,傳國玉璽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苦。

秦子嬰元年(前207)冬,劉邦率軍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奉上始皇璽。秦亡後劉邦即天子位,傳國璽得歸劉漢。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稱爲“漢傳國璽”,也稱“漢傳國寶”。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