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歷史名人 > 石崇真的喜歡綠珠麼 石崇遇到綠珠時幾歲了

石崇真的喜歡綠珠麼 石崇遇到綠珠時幾歲了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叫人間見白頭。古代傾國傾城的美貌女子很多,但是大多都是紅顏薄命,連驚世一瞥的愛情也是短暫的令人心碎。綠珠和石崇的愛情就讓後人唏噓不已,他們一個是富家子弟,一個是鄉野丫頭,她曾爲了他縱身一躍,香消玉殞。因而不斷有人質疑石崇真的喜歡綠珠麼?石崇遇到綠珠時幾歲了?他們是怎樣相識相愛的呢?

石崇真的喜歡綠珠麼 石崇遇到綠珠時幾歲了

綠珠和石崇,分不清是誰成就了誰,沒有石崇,綠珠可能只是歷史的角落裏,又一個令人驚豔的女子;沒有綠珠,石崇最多也只是魏晉時期衆多因爲驕奢淫逸而喪命的臣子。但只是綠珠墜樓一件事,那個荒淫無度的石崇似乎有了點癡情男子的味道,而綠珠,也因此成了烈女的代名詞。

石崇和綠珠,一個是富可敵國的世家子弟,一個是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姑娘,他們又是如何相識的?原來,在太康初年,石崇出使交趾,在當地巡查工 作的時候,遇到了這個美麗的女子,石崇久經商場、政界,什麼美女沒見過,但是唯獨這個綠珠,第一次見的時候,竟讓石崇無比傾心。

要知道,石崇也是個有品位的人,他精通音律,有鬥志、有魄力,是個懂藝術又會生活的人,懂得享受生活的情趣和卓遠見識的石崇,他譜“明君之歌”,教“ 忘憂之舞”,設計美姬的服飾,設計園林景觀,鋪排特殊的氣氛。這種男人,教哪個女子不愛。

綠珠,在衆多美女之中也並沒有特別之處,別人會的她也會,也並不會多出一二分,她唯一的好處就是不太會說話,身上還帶着少女的嬌羞,這對石崇來說,是最可貴和最令人憐惜之處。

石崇家財萬貫,家裏妻妾成羣,但是並不妨礙他另尋新歡,只要是他看上的女子一個接一個地娶回去就是了。因此,自小鎮的那次邂逅,石崇便要定了這女子。而綠珠,她不知道石崇看中了自己哪一點,她全然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裏。

一直以來,她都是個窮鄉僻壤的野丫頭。她對自己沒有信心 。而直覺告訴她,石崇這種人是不會以真心待任何人,更不會讓任何人成爲可以要挾他的軟肋,爲這樣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值得,被這樣的人庇護 是一種危險的交易,也有隨時被拋棄的可能。

石崇真的喜歡綠珠麼 石崇遇到綠珠時幾歲了 第2張

心裏的鑼鼓,叮咚地敲着,綠珠拿不定主意,一邊又抵擋不住那黃金屋、脂粉堆的誘惑,她想看看外面 的世界,想見識紙醉金迷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這個神奇的世界對綠珠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這個誘惑讓她做出了跟隨石崇的決定。

石崇有一間自己的府邸,在河南金谷澗,凡遠行的人都在此餞飲送別,因此號爲“金谷園”。這個金谷園是個大豪宅,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 泉茂樹,衆果竹柏,藥草蔽翳”。園內清溪縈迴,水聲潺潺,樓榭亭閣,高下錯落。綠珠就住在最深處的臨水別墅裏,像一隻被豢養的金絲雀,過着 人間天堂的幸福生活。

石崇有錢,所以生活作風很奢靡,毫無節制的奢靡生活,讓他養成了攀比的習慣,他當時特別愛和一個叫做王愷的貴族鬥富。有一次晉武帝賜給舅父 王愷一株高二尺許的珊瑚樹,王愷就到石崇的府上去嘚瑟,對自己的珊瑚樹一通誇耀,石崇眼睛也不擡一下,漫不經意地用鐵如意把放在桌上的珊瑚樹給敲碎了,王愷正要發怒,只見石崇心平氣和地命僕從把家中收藏的珊瑚樹給搬出來,光三四尺的也有六七株,更不要說二尺的了。

石崇真的喜歡綠珠麼 石崇遇到綠珠時幾歲了 第3張

王愷見此狀, 便黯然離開石崇家裏,此後,再也不與石崇鬥富了。這件事之後,石崇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京城首富的名號,自然就落到了石崇的頭上。石崇再有錢 ,他的頤指氣使,他滿身的銅臭味,他高高在上的傲慢脾性,還是令不少人厭惡。

八王之亂時,趙王司馬倫的權勢正熱,他手下有一個狠角色叫做孫秀,孫秀看上了綠珠,但是石崇不答應,在拒絕孫秀後,石崇又有些擔心趙王的勢 力,於是找到了當時的美男子潘安,一起商議敦促汝南王司馬允造反。結果,事情敗露,趙王司馬倫下令把石崇、潘安等捉拿。

當孫秀帶着士兵將石 府團團圍困時,石崇還在和綠珠飲酒作樂,忽聞外面馬蹄聲嘈雜,料知大事不妙,石崇對綠珠說:“我因你而獲罪”,綠珠泣曰:“妾當效死君前,不令賊人得逞!”。

說罷,便朝欄干下縱身一躍,血濺金谷園,石崇連忙上前攔住,卻只撿到一片碎布而已,看着綠珠身後汩汩的鮮血,石崇心中無限悵惘。而石崇,在綠珠死後也被趙王殺死。

石崇真的喜歡綠珠麼 石崇遇到綠珠時幾歲了 第4張

綠珠是單純的女子,若非這樣,她爲何要在那日縱身一躍,石崇的造反與她何干?她大可以撇清關係,但是她沒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是綠珠認定的真理,也是她的宿命。

如果可以重來一次,石崇是不是寧願沒有那些如煙的繁華,只願紅袖在側,他們在每一個日暮黃昏的時候,吟賞煙霞,煮酒烹茶?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