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棄嬰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發病率僅0.1

棄嬰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發病率僅0.1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8個月大的男孩華福生是一名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棄嬰,一直由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收養照料。原本一生都要與站立無緣的他,卻因遇見77歲的江大附院骨科老專家袁盛茂而改寫了命運。

棄嬰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發病率僅0.1

義診老專家發現了兩年多來從未站立過的小福生

每年,江大附院都會組織多科室專家,定期到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義診。袁盛茂作爲小組固定骨科專家,格外關注那些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的孩子。前年,他就爲這裏的一名殘疾女孩成功實施手術。

今年“六一”兒童節期間,袁盛茂在給孩子做日常體檢時,發現了一直躺在牀上的小福生。上前檢查後,確診其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工作人員告訴袁盛茂,因爲有先天殘疾,孩子兩歲多了,都沒有站起來過,一直只能躺在牀上或是由他們抱着。

據瞭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嚴重影響足部外觀和功能的畸形,發病率很低,約爲0.1%,即便是從事骨科臨牀工作50年的袁盛茂,也僅遇到過十多例馬蹄內翻足患兒。當袁盛茂想到這個原本不幸的孩子如果生活不能自理,餘生只能臥牀,就心痛不已。於是,他主動跟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溝通,告知經過仔細檢查,小福生通過手術仍有站起來的希望。聽到這一消息,中心方面也替孩子感到高興,於是積極配合,短時間內就爲小福生辦好了所有手續。

袁盛茂將小福生的情況與江大附院骨一科團隊進行了交流,科主任狄東華當即表示將全力支持,並提前爲孩子安排好了牀位。術前,還與袁盛茂一同商定治療方案,以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週一,小福生的手術順利結束,目前恢復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棄嬰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發病率僅0.1 第2張

從懼怕“白大褂”到“求抱抱” 小福生收穫了一羣“護士媽媽”

昨天上午,在骨一科病房,術後第三天的小福生躺在病牀上,牀頭櫃上擺滿了奶粉、米粉、玩具,雙腿還纏着繃帶的他,正專心把玩着手上的玩具。

“剛入院的時候,福生有些怕生,反應也比較差。”骨一科護士長陳愛華說,因爲孩子小,頭部穿刺輸液難度大,科室安排了最有經驗的護士給他輸液。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孩子的態度明顯轉變,從一開始躲“白大褂”,到現在喜歡讓護士抱着,活潑了許多。

與小福生相處的幾天時間,這裏的護士們都打心眼裏喜歡這個孩子,“小福生住院以來,我們科的護士都成了他的‘臨時媽媽’,不僅帶來許多玩具和衣服,發現孩子愛吃米粉後,不少護士一買就是好幾盒,你看,櫃子裏都放不下了,只能擺在臺子上,估計這些夠他帶回福利院吃好久了”。陳愛華環抱小福生,一臉寵溺,“科裏的護士現在每天都要來好幾回,看到這個‘寶貝疙瘩’安然無恙才能放心”。

未來一到兩年,小福生還要接受康復治療

據瞭解,還有一週左右,小福生就可以出院了,但是他的治療並不會因此終止。袁盛茂表示,未來1—2年,孩子還要接受“矯形足託”康復治療,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也將配合給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如果一切順利,不久後,從未站立過的小福生有望像正常人一樣站立行走。

雖然天生殘疾,未能享受到親生父母的疼愛,但是小福生得到了社會人員、醫護人員的關心照護,就這一點來說,他無疑又是幸運的。對於即將出院的小福生,骨一科的護士們滿懷不捨,紛紛答應常去看望這個特殊的“兒子”:“福生來到這裏,就相當於我們這個家的孩子了,希望他的未來能夠陽光健康,這個社會從來沒有停止對他的愛。”

棄嬰患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發病率僅0.1 第3張

延伸閱讀:什麼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常見的先天性足畸形。由足下垂、內翻、內收三個主要畸形綜合而成。以後足馬蹄、內翻、內旋,前足內收、內翻、高弓爲主要表現的畸形疾病。男性發病較多,可爲單側發病,也可雙側。畸形明顯,一出生就能發現,因此疏忽的病例較少見,多能及早治療,效果也較好,但畸形也易復發,應定期隨訪至骨骼成熟,約在患兒14歲後。病因尚不清楚。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無特殊藥物治療。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表現

1.僵硬型

畸形嚴重。踝與距下關節跖屈畸形明顯,距骨跖屈,可從足背側皮下摸到突出的距骨頭。因跟骨後端上翹藏於脛骨下端後側,足跟似乎變小,乍看似無足跟而呈棒形,故又稱棒形足。跟腱攣縮嚴重。從後方看,跟骨內翻。前足也有內收內翻,舟骨位於足內側深處,靠近距骨頭,骰骨突向足外側,足內側凹下,踝內側和足跟內側皮紋增多,而足外側及背側皮膚拉緊變薄。當被動背伸外翻時呈僵硬固定,此種畸形不易矯正。患兒站立困難,走路推遲,跛行,扶持站立時可見足外側或足揹着地負重。年齡稍長,跛行明顯,軟組織與關節僵硬,足小,小腿細,肌萎縮明顯,但感覺正常。長期負重後足背外側可出現增厚的滑囊和胼胝,少數發生潰瘍。患者常同時有其他畸形。

2.鬆軟型

畸形較輕,足跟大小接近正常,踝及足背外側有輕度皮膚皺褶,小腿肌肉萎縮變細不明顯。最大的特點是在被動背伸外翻時可以矯正馬蹄內翻畸形,能使患足達到或接近中立位,容易矯正,療效易鞏固,不易復發,預後好。該型屬於宮內位置異常所致。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診斷

1.新生兒足內翻

新生兒足內翻與先天性馬蹄足外觀相似,多數爲一側,足呈馬蹄內翻但足內側不緊,足可以背伸觸及脛骨前面,經手法治療1~2個月可完全正常。

2.神經源性馬蹄足

神經改變引起的馬蹄足,隨兒童發育畸形逐漸變的明顯,應注意腸道和膀胱功能有無改變,足外側有無麻木區,特別注意腰骶部小凹或竇道及皮膚的色素改變,必要時應行MRI檢查確定是否存在脊髓栓系。肌電圖及神經傳導功能檢查對了解神經損傷有幫助。

3.脊髓灰質炎後遺馬蹄足

出生時足部外觀無畸形,發病年齡多在6個月以上,有發熱史,單側多見,伴有腓骨長短肌癱瘓,早期無固定畸形,大小便正常,可有其他肌肉癱瘓。

4.腦癱後馬蹄足

圍產期或生後有缺氧史,大多於出生後就發現異常,馬蹄足畸形隨生長逐漸明顯,但在睡眠中可消失或減輕,一經刺激畸形更明顯。馬蹄爲主,內翻少,無內收,畸形多爲雙側性或同側上下肢,雙下肢交叉步態,下肢肌痙攣明顯,常伴有智力減退。

5.多關節攣縮症

馬蹄足呈雙側性,足畸形爲全身多個關節畸形的一部分,全身大多數肌肉萎縮、變硬,脂肪相對增加,馬蹄足僵硬不易矯正,髖、膝關節常受累。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治療

eti石膏固定

適用於1歲以內患兒,將畸形的組成部分按一定程序逐個予以矯正,然後用石膏管型固定(通常門診固定4~6次)。

2.跟腱鬆解術

石膏固定達到足部外展75度以上時可進行跟腱鬆解手術,術後石膏固定3周,3周後拆除石膏,同時更換矯形鞋。

3.矯形鞋治療

術後佩戴Dennis-Brown矯形鞋進一步治療,通常到4歲。

4.廣泛軟組織鬆解術

手術方法包括Turco、Mckay、Carroll等方法,是針對足踝攣縮的軟組織進行鬆解,恢復跗骨間正常解剖結構。

5.跟腱延長術

對於錯過跟腱鬆解手術年齡的患兒(一般2~3歲)需要將鬆解跟腱,使跟骨下落要進行跟腱延長術,將跟腱行Z字切開。術後石膏固定6周。

6.外固定支架

對於大齡僵硬性馬蹄內翻足患兒(一般5歲以上),足部骨骼已經骨化,單純通過軟組織無法矯正畸形,可使用外固定支架技術,術後需要定期調節支架,外觀基本滿意,但會殘留足踝關節僵硬。

推薦閱讀:馬蹄內翻足更“青睞”男嬰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