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中醫外治胃下垂

中醫外治胃下垂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前尚無根治胃下垂的藥物和方法,只能依靠加強腹部肌肉鍛鍊、增加腹腔壓力、少食多餐、食後平臥、放置胃託等保健措施來改善症狀。中醫內治以健脾益氣、昇陽舉陷爲主,常用補中益氣丸等治療。這裏介紹幾則中醫外治法,對改善胃下垂症狀有一定療效。

中醫外治胃下垂

中藥敷臍法

藥用蓖麻仁10g,五倍子5g,共搗爛如泥狀,敷於臍中,紗布包裹,每日早、中、晚各熱熨1次,隔4天換藥1次。

注意:孕婦和吐血者忌用。

灸神闕穴法

1.藥灸法:藥用黃芪、黨蔘、丹蔘各15g,當歸、白朮、白芍、枳殼、生薑末各10g,升麻、柴胡各6g。食慾減退者加雞內金10g,大便溏者加焦六曲10g。上藥除生薑外,焙乾,共研細末和勻,裝瓶備用。用法:將藥末10g填神闕穴,鋪平呈圓形,直徑約2~3cm,再用8cm×8cm膠布貼緊。每隔3天換藥末1次,每天隔藥艾灸1次(藥與艾之間放一圓形金屬蓋),艾條長約1.5cm,連灸3壯,以1月爲1療程。可治脾虛氣陷之胃下垂。

2.將生薑1片插數孔,置臍上,用艾條懸起灸之,每天1次,每次30分鐘。最好於每日上午9時左右灸之,灸後胃脘部有溫熱舒適感爲佳。

貼百會穴法

治療時患者正坐,找到百會穴(後髮際中點上約21cm,或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將百會穴周圍的頭髮剃掉,把“升胃餅”(蓖麻子仁10g,搗爛如泥,拌入升麻粉,製成直徑2cm、厚1cm的圓形藥餅)置於百會穴,用繃帶固定。然後令患者俯臥,用灌有80℃熱水的瓶子熨燙升胃餅30分鐘,每日3次。每塊藥餅可連續使用5天,連用10天爲一個療程。飯後2小時左右治療較爲適宜。

百會穴爲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之會穴,外敷並加熱熨,可加強藥性的升浮功能,通過經絡的通達,對胃起牽引上提的作用,並使胃蠕動加快。

使用本療法時,提醒注意兩點:

1.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嘔吐、咯血者以及孕婦忌用。

2.蓖麻子仁具有一定刺激性,患者用藥後局部皮膚可能會出現一些刺激反應,如發紅、腫脹、疼痛等,能忍受者可以繼續使用,倘若反應較重,則需停止用藥。

挑筋割脂埋線法

主穴取上腹部阿是穴、上脘、中脘、下脘、鳩尾、足三裏、脾俞、胃俞。氣虛配氣海;陰虛配三陰交;大便不調配大腸俞、天樞。先用挑筋法:用2%普魯卡因穴位注射皮丘後,用Ⅰ型針挑針,橫刺且拉斷挑起表皮,挑出皮內纖維40~60條,纏在針體上拉出,每穴15~20分鐘,每次取2穴。創口塗碘酊、外貼止血貼。每療程結束後,再取足三裏(或胃俞)穴,用手術刀矢狀方向切開穴位皮膚至皮下約1cm,切除脂肪如豆大,埋6~8cm捆紮如黃豆大羊腸線,縫合1針。均1~2日1次,6次爲1療程,療程間隔7日。據臨牀報道,用此法治療胃下垂100例,總有效率可達96%。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可見養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識裏只有老人才需要養生,其實不然,養生是條漫長的路,越早走上這條路,受益越多。瞭解更多中醫養生常識請進入:中醫養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