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糖尿病腎病治療方法與飲食

糖尿病腎病治療方法與飲食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預防糖尿病尿毒症?

糖尿病腎病治療方法與飲食

糖尿病腎病可誘發尿毒症,隨着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持續升高,脂質代謝紊亂,引起腎小球濾過膜增厚和系膜基質增加,致使腎小球濾過屏障功能下降:同時,由於高血糖的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外滲,引起毛細血管基底膜損害。多方面因素作用於腎小球,致腎小球逐漸硬化和腎組織萎縮,糖尿病也就演變爲糖尿病尿毒症。

糖尿病伴隨着高血壓、高血脂等情況均可加速糖尿病尿毒症的進展以及腎功能的惡化,使之更快的向尿毒症方向演變。專家提醒,五點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定期去查腎功能、下肢彩超,積極預防糖尿病尿腎病和糖尿病足。

糖尿病腎病治療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腎病醫治方法在醫療法方法是以增加和改良已經萎縮壞死的腎臟微循環,加快病變腎臟推舊出新,使藥物中的有效身分充裕闡揚做用,修復受損腎小球,增加腎小球重吸取,恢復腎臟往常的生理功能,到達標原兼治的宗旨。

患了糖尿病腎病能否有效治療,是每一個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大量的臨牀和實驗研究證明,糖尿病腎病早期的改變是可逆的。一般來說,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小球受損較輕,如嚴格地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可以改善腎小球基底膜的濾過環境,降低腎小球濾過壓,從而使微量蛋白尿排出得以減少,甚至可使病變恢復正常。

糖尿病腎病進入中晚期後,腎小球受損嚴重,發生了結節型或瀰漫型腎小球硬化,此時患者的腎小管、腎間質也受到累及,腎功能嚴重受損,另外患者絕大多數都伴有高血壓,因此治療中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應輔以其它方面的治療將血壓控制滿意,臨牀應用微化中藥滲透療法,針對腎臟纖維化病理損傷的重點部位——腎臟血流灌注有關的血管內皮系統的靶向定位治療,通過活血、通絡、祛瘀,改善局部微循環障礙,達到降壓的治療目的。

另外,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量也與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存活時間息息相關。據臨牀觀察發現,蛋白尿多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壽命短於無蛋白尿或蛋白尿少的糖尿病患者。當糖尿病患者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大於0.5克/24小時)時,即爲預後不良的徵象。從此,如果不進行對症、有效的治療,腎小球功能將呈進行性不可逆轉地下降,約25%病人在6年內,50%病人在10年內,75%病人在15年內發展成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所以此時如何有效地控制蛋白的漏出就成了極爲關鍵的問題,糖尿病腎病患者中尿蛋白的漏出主要原因是腎小球濾過膜受損傷而造成的,傳統的藥物只是針對症狀進行治療,在腎小球濾過膜的修復上針對性很差,造成尿蛋白在一段時間內減少甚至消失後,如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又會捲土重來。經過微化處理後的中藥,具有更強的藥物活性,它在充分發揮傳統中藥治病於本特點,使破碎的中藥分子鏈再次有效鏈結,形成新功能的同時。還可針對受損傷的腎小球基底膜,去除沉積在基底膜上的免疫複合物與病變組織,修復受損的基底膜。及時的抑制蛋白的漏出,達到治症又治病的目的。從而改變了中晚期腎臟病變及腎功能難以逆轉的局面。

#p#副標題#e#  糖尿病腎病飲食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控制不滿意後的嚴重併發症之一。一旦腎臟發生功能障礙,輕則血壓上升,周身乏力;中則生殖功能障礙,浮腫,男性出現陽萎,睾丸萎縮等;重則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可能被奪去生命。

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腎病,從一開始就應加強自我保健和自我防範,特別是要從飲食着手,減輕腎臟壓力。

A、血糖控制至失重要。 血糖持續升高,會誘發脂肪膽固醇代謝障礙,促進腎小球。腎毛細血管內膜增厚硬化變性,使其喪失正常功能。控制血糖的關鍵一是嚴格限制熱量攝人,二是堅持服用降糖藥物,王是避免情緒激動、感染等可以引起血糖波動的各種因素。

B、食鹽攝入應有限制。 爲了保護腎臟,減輕其工作負荷,糖尿病人菜餚應儘可能味淡一些,食鹽攝入量應在每天7 克以內,嚴重腎衰時還應限制攝入水量。

C、適當限制鉀和蛋白質的攝入。 因爲糖尿病腎病極易出現酸中毒和高鉀血癥,一旦出現,將誘發心律紊亂和肝昏迷,所以,應節制含鉀飲料、含鉀水果的攝入c蛋白質應控制在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克,且以易消化的魚類、瘦肉爲佳,因爲植物蛋白不易吸收,會增加腎臟負擔。另外,蛋白質中含鉀較高,控制蛋白質攝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利於限鉀。

D、攝入充足維生素、微量元素。 特別是維生素B、維生素C 和鋅、鈣、鐵等,可對腎臟起保護作用。金維康中微量元素種類多,比例適當,服用方便,每日一片即可。維生素E可用至每日 11國際單位,維生素C每日0.3 克,它們的量稍大一些也無妨。

糖尿病腎病的飲食安排比較困難——既要保證熱量和營養充足,又要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所以,如果有條件,應當在營養師的指導下,根據病情,調整一日三餐。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