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人際心理 > 如何避免在選擇中糾結

如何避免在選擇中糾結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避免在選擇中糾結

每年畢業季,都有很多學生爲找不到好工作發愁。但也有例外。我碰到一個學生,就因爲好工作太多而發愁。通常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每個人都會焦慮一下。但他的焦慮,實在是有些過了。

學霸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他拿到了幾乎所有他想去的公司的offer。其中兩個最糾結。一個是央企總部的offer,平臺好,有前途,但公司在另一個省會城市,離家遠。另一個是市公司的offer,工作清閒、收入不錯,離家近,但發展有限。他家裏不缺錢,父親已經幫他買好了房子,一直希望他就在市裏工作。

他很快選擇了央企總部的offer,並寄了協議。但隨着另一個offer到期時間的臨近,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做了個錯誤的選擇。他覺得自己實在沒必要遠離家鄉和親人,去面對未知的未來。他開始變得茶飯不思、後悔不迭。終於在 deadline 到來的前兩天,他打電話給央企的人力資源,要求撤回三方,然後打電話給市公司,決定接受offer。

但是,當央企給他寄回協議後,他又覺得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重新開始後悔,以各種理由拖延去市公司,並央求央企的HR再給他一個機會。大概是他真的很牛,央企居然在補招中又給了他 offer。但當他重新得到 offer 以後,很快他又陷入了當初的焦慮和後悔。#p#分頁標題#e#

並不是因爲這是幸福課,我們纔來討論這種“幸福的煩惱”。我也肯定故事的主人公真沒覺得幸福。講這個例子是因爲,我們很多人都對這種糾結似曾相識。爲什麼我們不能像很多教科書教我們的那樣,對兩個選擇做類似 SWOT 之類的分析後,並做出理性選擇?爲什麼當我們以爲自己做了理性選擇後,會很快後悔我們的選擇,尤其當我們還有機會更改選擇的時候?

這有性格的原因,也有性格外的原因。

先說性格外的原因。當我們想一件事情的時候,這件事情在我們心裏有一個距離,我們稱之爲“心理距離”。我們看待心理距離遠的事和看待心理距離近的事並不一樣。看心理距離遠的事物,我們只會看到輪廓。想象會給遙遠的事披上一件美麗的輕紗。看心理距離近的事物,我們纔會看到細節,那些庸俗無奈的現實。所以張愛玲纔會說: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朵紅玫瑰和一朵白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愛情的選擇如此,工作的選擇也是如此。而最弔詭的地方是,對事情的看法並不需要時間的流逝來改變。有時候,改變看法只需要一個決定。本文開頭的例子,就因爲他做了決定,兩個選項的心理距離就改變了。當他決定接受總部的offer時,這個offer的心理距離變近了。距離遠、人生地不熟、父母不支持,這些壞處都變成了需要考慮的瑣碎的現實。而他拒絕的那個offer開始變遠了,它的好處——工作的清閒、現成的穩定生活開始放大,而壞處——發展空間,卻虛幻到不需要仔細考慮了。

再說性格的原因。學霸同學犯這個錯誤,並非偶然。完美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正是因爲對生活和自己的嚴苛要求,才讓他有了這樣的成績。但也正是因爲這種嚴苛要求,讓他的生活從享受變成了挑錯。這麼多好的工作offer,他本該隨意選擇一個,然後去籌劃畢業旅行,享受最後的大學時光。他卻因爲太害怕做錯誤的選擇,硬生生把一件好事變成了如此糾結的壞事。#p#分頁標題#e#

如何避免在選擇中糾結?

首先,我們認爲存在一個更正確的選擇的假設可能是錯的。我們假設存在着兩條不同的道路,它們分別指向了不同的生活,其中一條比另一條更遠、更平、更正確,而我們的任務是找到它。這個假設可能是錯的。我們的路,是我們向前時留下的腳印,只能回溯,不能前瞻。所謂的另一條路,不過是大腦虛構的別處的世界。當我們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只是在一個起點上,選擇往哪裏拐。尚未邁開腳步,就沒有另一條道路,更沒有哪條路更正確。

其次,做一個滿意選擇而非完美選擇。完美主義者的問題在於,花費了太多時間選擇,花費了太少時間享受。當你爲選擇哪件衣服、哪個專業、哪個工作、哪個愛人大費心機的時候,要明白,難以抉擇說明它們本身就各有利弊。你需要的不是反覆的比較,而是想,如果你只有一個選擇,它讓你滿意嗎?滿意的思維讓你帶着欣賞去看待自己的選擇,而追求完美的思維卻讓你帶着批判去找漏洞。

第三,瞭解我們在選擇中會發生的變化。瞭解決定所帶來的心理距離的變化,瞭解自己爲什麼會後悔。在一定程度上,容忍自己的後悔,直到木已成舟。那又是一個拐點。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