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如何遠離高血脂?

如何遠離高血脂?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05年8月,46歲的著名演員高秀敏在家突發心臟病去世;2006年12月,相聲大師馬季在家中突發心肌梗塞不幸去世;2007年6月,相聲大師侯耀文也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如何遠離高血脂?

一個個令人惋惜而又痛心的事例告訴每一個關注健康的人們:高血脂症這個“隱形殺手”正在日益走近現代人的生活,肆意地摧毀他們的健康和生命。

那麼,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餘,怎樣才能遠離高血脂的致命侵害呢?

40歲以上每年查血脂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在我國10個省市35歲—74歲成年受訪者中,90%%的人不知道血脂異常會帶來哪些危害、血脂異常和冠心病有什麼關係,血脂異常的治療率、控制率也都非常低。美國一項最新調查表明,超過七成人不知道他們的血脂是否正常。而在我國甚至很多單位的常規體檢,40歲以下的人不查血脂。

不久前,受首都科學講堂之邀爲百姓現場講解高血脂相關科學知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04醫院急救部副主任彭國球告訴記者,如果經常出現頭暈、健忘、體力下降、睡眠不安、胸悶氣短等現象時,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血脂狀況。

他建議人們在20歲、25歲、30歲、33歲、36歲、39歲、42歲各檢查一次,以後每年測量空腹血脂一次,包括TC、LDL-C、HDL-C和TG測定。對於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羣,則應每半年至少測定一次血脂。對於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療的患者應在入院時或24小時內檢測血脂。#p#副標題#e#

由於目前仍有很多人對高血脂的危險認識不足,再加上高血脂本身並沒有什麼症狀,只有在檢查血脂時才能發現。“因此體檢查血脂非常重要,特別是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早發病或早病死者;皮膚黃色瘤者;家族性高血脂症者;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等重點人羣更要每年進行血脂檢查”。

三週後複查纔可確診

“體檢查出血脂高不一定就是患了高血脂症,檢測數據受近兩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波動影響,未必能反映出你的血脂真實情況。”彭主任打個比方:春節、“十一”等長假期間,人們生活無規律,飲食無節制,如果節後檢查血脂,有可能就超過指標。他建議,隔三週後再去複查一次,如果指標還高那就可以確診了。

彭主任說,高血脂嚴格的來說應該叫血脂異常。因爲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

由於血脂異常症有不同的類型,所以應針對不同情況,“分門別類”對症治療,比如是膽固醇過高,還是甘油三酯過高,或是兩者兼高。此外,還要排查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導致的繼發性高血脂症等。

高血脂症不在於藥物的使用,而在於如何阻斷高脂血症的形成。使用藥物治療高血脂症有一定的規範,首先一定要先做到嚴格的飲食控制、戒酒、戒菸和運動與減肥,這需執行三到六個月,之後再複驗,仍舊未改善,纔會考慮使用降血脂藥物。

實際上,在中醫學中也並無高血脂這個病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王振裕教授說,高血脂是以臟腑功能失調,膏脂輸化不利而致以痰濁爲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p#副標題#e#

現代中醫學家把這種由於膏脂蓄積而化成的痰濁,稱之爲“脂濁”。其症狀散見於“眩暈、中風、腦痹”等病證中,屬“痰濁”、“痰痹”範疇。

在臨牀上的病人中:有的因脾虛痰瘀阻絡而肢麻;有的因肝腎不足聚痰生瘀而致頭痛眩暈;有的因心脾不足痰瘀阻痹胸陽而致胸痹;有的因脾腎兩虛痰瘀阻竅而成癡呆。這些病人通過化痰濁、行痰瘀治療均可取得一定療效。

俗話說“病從口入”,預防高血脂症的發生首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嘴。那麼,什麼樣的食物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呢?

“很多人覺得只要是營養豐富的就可以吃,所以很多人大魚大肉,每天吃很多滋補品,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得高血脂症,飲食控制主要是要選擇低熱量、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纖維的飲食”。彭國球特別推薦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一書,他認爲《指南》中的平衡膳食寶塔圖詳細地向我們展示了合理的飲食結構,對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帶來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王振裕介紹說,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大蒜,可以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個,生薑、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對降脂都有幫助。

他建議,選擇膽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製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食物的膽固醇全部來自動物油食品,蛋黃、動物內臟、魚子和腦等,含膽固醇較高,應忌用或少用。做菜少放油,儘量以蒸、煮、涼拌爲主。少吃煎炸食品。糖可在肝臟中轉化爲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增高,所以應嚴格限制甜食的攝入。

保持良好心態應對壓力

“我們的身體狀況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也有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年齡、性別和遺傳,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改變的因素是那些不健康生活習慣。”彭國球說,吸菸、過量飲酒、缺乏運動、不合理膳食和不健康心理,它們所導致的生物學指標的異常,如: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血脂紊亂、體重增加、癌前病變或更早期變化和慢性病。還有可能導致的一些器質性病變,如:冠心病、腦卒中、腫瘤、慢阻肺和周圍血管病。#p#副標題#e#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血脂的年發病率爲563/10萬,患病率爲7681/10萬。在一項年齡大於40歲的具有代表性的169871位中國居民中抽樣得出,我國男性死亡原因前5位從高到低分別是腫瘤、腦卒中、心臟病、感染性疾病和車禍;我國女性死亡原因的前5位從高到低分別是心臟病、腦卒中、腫瘤、肺炎流感和感染性疾病。

彭國球告誡那些終日忙碌的白領們:戒除菸酒,堅持體育運動,減輕體重,防止肥胖,特別是學會調節情緒,保持輕鬆良好的陽光心態,應對工作生活中的身心壓力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