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寶寶有心臟雜音不一定是先心病

寶寶有心臟雜音不一定是先心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有心臟雜音不一定是先心病

一般來說,按病情輕重不同,先心病會不同程度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降低抵抗力,而且,一部分先心病患兒的病情是隨年齡發展的,如不及時治療,隨着肺動脈壓力增高或心臟增大,到了晚期便會失去治療機會。資料表明,先心病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到1歲時有一半死亡,到2歲時有2/3死亡。

出現心臟雜音不等於確診先心病

天性心臟病的主要體徵是心臟雜音,如果得知小兒的心臟出現雜音,相信會讓很多家長心生恐懼。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不僅僅聽心臟雜音,還必須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方能確定診斷,必要時還需進一步做心血管造影以確診。

在新生兒時期有半數以上孩子的心臟都有柔和的雜音,但以後確診有心臟病的(3個月以後)只佔1/7,因此,家長不必聽見小兒出現心臟雜音就過度驚慌。

心臟雜音的兩種類

心臟雜音是指正常心音之外持續時間較長的聲音。小兒心臟雜音不一定都是病!小兒的心臟雜音有兩種情況,一是生理性雜音,二是病理性雜音。#p#副標題#e#

生理性雜音

小兒胸壁薄、心跳快,發熱、緊張和運動後,用聽診器檢查心臟時,有時可聽到比較柔和如同吹風一樣的聲音,這些雜音往往是生理性的,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據統計,一半以上的健康兒童可有生理性雜音。

生理性雜音有以下特點:雜音部位較侷限,均爲收縮期雜音(心臟收縮時產生),持續時間短,音調低,隨體位、呼吸及運動而改變,如在運動、啼哭或臥位時增強,安靜或坐位時減弱。生理性雜音多見於2~3歲以上的孩子,3~7歲最多,隨年齡增長,器官功能漸趨成熟,心臟瓣膜功能完備,生理性雜音會自然消失。

也有少數雜音是由疾病引起的,如發熱、貧血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小兒,因爲缺氧、血液粘稠度減低等原因,血液流速加快,雖然心臟本身沒有異常,也會產生心臟雜音,這種雜音稱爲功能性雜音。當原來的疾病治癒後,雜音也會隨之消失。

病理性雜音

多見於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雜音持續時間長,且音調響而粗糙,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症等,心臟本身的病變及瓣膜開閉異常,血液在流動時產生異常湍流漩渦引起雜音。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國外有關文獻報道,其發病率約佔存活嬰兒的0.4%~0.8%。我國每年的新生兒中,約有10萬以上患先天性心臟病。

這類小兒往往伴有呼吸急促、反覆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出汗多、心跳快、水腫等症狀,體力不如同齡兒童,生長髮育遲緩,有些小兒還有嘴脣青紫,輕微活動、走路便想蹲下休息,或有關節痠痛等症狀。有的小兒平時無任何症狀,生長髮育正常,活動量也很大,與正常小兒一樣,僅在偶爾傷風、呼吸道感染就診時,醫生體檢發現心臟雜音才被發現患先天性心臟病。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