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帶狀皰疹是臨牀上較常見的急性皰疹樣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臨牀多呈現數個簇集皰疹羣,排列成帶狀,沿周圍神經分佈,常呈單側性,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多呈不規則帶狀分佈,常見於胸腹、腰背及顏面部,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伴有神經痛,發病前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相當於中醫的“纏腰火丹”、“蜘蛛瘡”、“蛇串瘡”、“火帶丹”、“甑帶瘡”、“蛇丹”、“飛蛇丹”等,俗稱“纏腰龍”,一般多在春季發病。對本病的治療,現代醫學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維生素類藥物,但療效很不理想。中醫藥對本病有着豐富的治療方法和良好臨牀療效。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

祖國醫學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論述甚多,一般認爲與風、溼、熱、邪有關,多由溼熱內蘊,感受毒邪,溼熱毒邪互相搏結,壅滯肌膚爲患。

中醫對該病的治療方法很多,下面向讀者介紹幾種常用的療法。

分部療法

▲上部:指頸部以上至頭面,治以清熱瀉火、平肝涼血爲主,方用銀翹三黃湯(黃連、黃芩、人中黃、丹皮、銀花、連翹、紫草、大青葉)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脅,治以清肝瀉火,理氣止痛,方用銀翹三黃湯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熱利溼,瀉火解毒,方用銀翹三黃湯加黃柏。

驗方

▲蛇丹湯:大青葉、板藍根各60克,紫草10克,黃芩10克,金銀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痛劇者加乳香、沒藥各10克,癢甚者加白蘚皮、地膚子各10克。外用七釐散,開水溶化,塗患處,每日2~3次。

▲三紫湯:紫草、紫參、紫花地丁、車前子、茯苓皮、木通、玄蔘、大青葉、甘草。

▲帶疹湯:丹蔘、白芍、柴胡、板藍根、半枝蓮、秦艽、龍膽草、當歸、梔子、黃芩、玄胡、甘草。

▲紫蘭白赤湯:紫草、板藍根、白蘚皮、赤芍、丹皮、蟬衣、薄荷、苡仁、苦蔘。

中成藥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溫開水送服。

一般服藥後當晚疼痛可減輕,次日患處皰疹顏色變暗,3~5日可愈。

▲七釐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一般服藥後1~2天疼痛減輕或消失,2~3天皰疹開始消退,4~6天水皰變乾結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適量,用凡士林調成糊狀,外敷於患處,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狀。

外治法

▲生大黃、川黃柏、川黃連各30克,制乳香、制沒藥各5克。上藥共研爲細末,加適量濃茶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

▲七葉一枝花鮮塊莖搗爛塗患處,一般半小時後熱減痛止,1~2次皰疹可消退。

▲鮮馬齒莧12克洗淨,搗爛成糊狀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

▲大黃30克,黃柏30克,飛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細末後混勻,加凡士林調膏備用,外敷患處。

▲大葉桉水煎製成10%溶液,用紗布浸藥液溼敷患處。

▲用柿子液塗搽於皮疹及周圍痛處,每日3次。治療64例,結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經痛消失。

鍼灸療法

▲針刺取穴合谷(雙側)、支溝、陽陵泉(均用患側),局部病竈採用圍針,以病損大小決定圍針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離皰疹0.5寸處呈15度角刺入,均用瀉法。

▲取穴內關、陽陵泉、足三裏,局部周圍臥針平刺,留針30分鐘,每日1次;若後遺症持續疼痛不止者,加支溝,或加耳針刺肝區,埋針3天。

近十年來,臨牀發現帶狀皰疹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艾滋病的發病過程中,出現帶狀皰疹的機率更高,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恐慌,但絕大多數帶狀皰疹的出現與艾滋病無必然相關性。

值得注意的是,當今對此病的一般性臨牀報道較多,但實驗研究進展較慢,從而影響了新藥開發的進度。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以篩選、開發出療效更好的新藥。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