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哪些性生活方式會導致艾滋病

哪些性生活方式會導致艾滋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婚前和婚外性行爲、色情服務,類似種種問題爲艾滋病、性病的傳播埋下了隱患——非婚性行爲與性病“聯姻”。在我省,國家級哨點性病門診就診者行爲分析顯示,非婚性伴在這一人羣的比例高達85%,當中有25%的就診者被確認感染。而在2008年,我省經性傳播感染艾滋病的比例已達到31.53%,其中異性性行爲傳播20.97%、同性性行爲傳播10.56%。開放的“性意識”已成爲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最大敵人。

哪些性生活方式會導致艾滋病

非婚性行爲 往往與性病相伴

近日,一位年近八旬的男士,出現呼吸困難、心絞痛入住蘭大二院。在例行檢查時,院方發現造成這一症狀的誘因是梅毒。院方解釋,這是由於感染梅毒後,患者沒有及時發現、治療,造成了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使左心室的負擔顯著加重,冠狀動脈口的狹窄妨礙了心臟的血液供應。

蘭大二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李教授告訴記者,1964年我國宣佈消滅了梅毒,但近些年又重新出現在我國,且大有擡頭之勢。

“我們醫院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首次發現了在我國已經絕跡的梅毒病例,此後,這類門診患者逐漸增多。到現在,我們幾乎遇到了各類性病病例。”說到這些,李文竹教授痛心疾首。

2004年,蘭大二院皮膚性病科被列爲我省省級性病門診監測哨點。經過幾年的監測,李文竹教授更爲憂心的問題迅速暴露——性傳播疾病的感染人羣正以外出民工爲主轉向高學歷的年輕人。“現在,來門診就診被確認患病的大多爲高校學生及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這些年輕人的感染渠道均指向非婚性行爲。”她分析認爲,多性伴、非婚性行爲逐漸成爲很多人尤其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男女所崇尚的一種生活經歷。由於高學歷、高素質帶來了自我意識的極大覺醒,他們中的很多人蔑視傳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倫理觀念,在情感生活中我行我素。某些高學歷者和都市白領熱衷一夜情,並能頻頻得手,與其較高的社會地位、不俗的收入及良好的形象不無關係。

非婚性行爲 安全套使用率不足5%

“只有不到5%的人在進行非婚性行爲時使用安全套保護自己及他人。”這是我省國家級哨點性病門診對就診者統計後得出的令人吃驚的結果。

爲什麼不使用安全套?這個問題似乎不難回答。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不少艾滋病諮詢者坦露心聲:“總覺得不會一次就‘中招’吧”。抱着僥倖心理,大多數諮詢者認爲一次、二次沒有關係,殊不知正是這要命的一次、二次無保護的性行爲,爲自己留下了病根。

甘肅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我省防艾首席專家席滄海對此有着形象的比喻:“假設某男有了一夜情行爲,他發生關係時在想,這個看上去很文靜的女伴侶應該沒有患病的可能,這種想法其實存在很大風險,假如這個女伴不只一個性伴,其中的某個正是HIV攜帶者……這樣做被感染的機會是顯而易見的。”

防控艾滋病 “潔身自好”最有效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隱性性病患者、HIV感染者的大量增多正在危害普通的健康人。

性病與艾滋病都可能通過性行爲來傳播,多伴侶性行爲和造成血液接觸的性行爲都可能擴大傳播,採訪中,衆多醫務工作者表示,對此進行社會管理是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防控手段就是呼籲大家“潔身自好”。

席滄海認爲,從“性”着手來消解伴生的社會問題,一個最重要的途徑是性教育,當前性教育需要走向社會化和終身化。與此同時,李文竹教授表示最終消除病患的只能是醫學。她勸誡那些有過危險性行爲的人羣儘早進行艾滋病、性病檢查。及早篩查,能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病毒發病時間。而對於性病患者來說,早一天發現就意味着早一天治癒。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