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奇聞解密 > 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 古代皇帝吃的真像電視上那麼豐盛嗎

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 古代皇帝吃的真像電視上那麼豐盛嗎

來源:歐巴風    閱讀: 4.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皇帝身爲九五之尊,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平日裏的生活自然不同於尋常百姓。從衣食住行,到飲食起居,都會有專人負責,而且其規格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看電視的時候常常看到皇帝每頓飯,都是各種珍饈美饌,山珍海味,鋪張浪費程度,讓一般人看了都覺得肝疼。那麼皇帝到底吃些什麼?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看一看古代皇帝吃的是不是真如電視上所說的那樣吧!

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 古代皇帝吃的真像電視上那麼豐盛嗎

古往今來,沒有比中國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中國皇帝制度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貫穿着這樣一個核心理念:把每一種享受都推向極端,竭盡一切想象力去繁複、誇張和浪費,直至無以復加、毫無必要、令人厭倦。

以吃飯爲例,皇帝的味蕾牽動着天下各省封疆大吏的神經,皇帝飯碗中的主食來自各省的以下貢品:東北的黏高粱米粉子、散高粱米粉子、稗子米、鈴鐺麥,山西的飛羅白麪,陝西的苡仁米、紫麥、玉麥,山東的恩面、博粉,廣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麥面,蘭州、西安的掛麪。

這些糧食都是水土最佳之處出產,比如在北京一地僅選用玉泉山、豐澤園、湯泉三處的黃、白、紫三色老米。凡是天下最好的美味,都由皇帝壟斷,鰣魚春季溯江而上,每年的第一網只有皇帝有權力品嚐,魚打撈上來後,用冰船和快馬由水、陸兩路運往北京。

鎮江到北京約三千里路,內務府限定二十二個時辰(44小時)送到,爲爭取時間,送魚專使在途中不許休息,馬死人亡之事時有發生。這種食不厭精的做法尚基於普通的人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刻意的浪費,衆所周知,皇帝身上只有一個胃,並且通常並不比普通人大。

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 古代皇帝吃的真像電視上那麼豐盛嗎 第2張

但是,皇帝一個人每餐的飯菜要數十上百樣,擺滿六張桌子,清代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簡樸的朝代,宮中規定,皇帝一人每天消耗食品原料的定額是六百斤: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肉十斤,羊兩隻,雞五隻(其中當年雞三隻),鴨三隻,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十九斤。

蘿蔔(各種)六十個,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青醬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棗等數量不等。此外,還要每天專門給皇帝一個人提供牛奶一百二十斤,茶葉十五斤。

清朝皇帝的衣食住行揭祕

清代皇室沿襲滿族的飲食習慣,一天兩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點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後,各加一頓小吃。

御膳的食譜每天由內務府大臣劃定,做御膳時,內務府大臣負責監督。皇帝平時吃飯的地點,大多在寢宮和辦事場所。傳膳時,由御膳房太監負責把3張膳桌拼在一起,鋪上桌單,手捧紅色漆盒的太監們將各種菜餚、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飯桌。

皇帝就座後,傳膳太監先親口嚐嚐,然後皇帝纔開始吃。試毒牌是一種銀製的半寸寬、3寸長的小牌子,中國古人認爲如果飯裏有毒,牌子就會變色。皇帝吃飯是一個人單獨吃,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飯。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鍋、粥、湯等。主食有米飯、麪食及糕點多種。

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 古代皇帝吃的真像電視上那麼豐盛嗎 第3張

清朝皇帝的服飾既保留了滿族服飾中的風俗,又沿襲了中國曆代皇帝“崇尚黃色、衣紋雲龍”的傳統,在黃色龍袍上綴有象徵皇權的日、月、星辰、山、龍、火等12個圖形。

清朝皇帝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大典祭祀和朝政時穿禮服,即朝服和袞服;年節喜慶的日子穿吉服,又稱龍袍;平時穿常服又稱便服;帽子要與衣服配套,分別爲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皇帝的衣服不但種類很多,面且更換頻繁,有時一天要更換好幾次。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爲太皇太后,母親爲皇太后,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

清朝先帝們的《實錄》、《聖訓》,有一套存在紫禁城的內閣大庫,每次要提前一天,由專人打開庫門把書拿出來,用黃綾緞包裹,再裝進楠木匣子。第二天一大早送到皇帝讀書的地方,即乾清宮左側的弘德殿或養心殿西暖閣。

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聖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的學習和領會之後,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祭拜神靈。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另外,清宮中有專門供奉佛、道的場所40餘座,分佈於宮中各處。皇帝每天早晚進佛堂燒香,每月初一還要讀佛經,併到各殿神佛前拈香。此外祭祀天地、太廟和社稷,皇帝要親自參加,全年約10餘次。

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 古代皇帝吃的真像電視上那麼豐盛嗎 第4張

滿族人入關以後,仍沿用明朝的規定,乾清宮西暖閣爲皇帝的寢宮。但是清朝皇帝住到乾清宮的只有兩個,順治和康熙,雍正以後各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後殿。皇后和嬪妃們分別住在東西六宮。

按照皇室家規,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滿十五歲,就到了成婚年齡,大婚典禮後,新婚夫妻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同住三天,然後各自回自己的寢宮。

平時,皇帝不能到嬪妃宮裏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嬪妃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裏來。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皇帝寢宮的附近,設有臨時住處。除日常生活和處理政務以外,清代皇帝還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動,如萬壽、大婚、喪葬以及外出巡視等。

清朝皇帝與以往歷代皇帝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大得多,如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征噶爾丹,多次赴五臺山、東巡、南巡;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遍遊蘇杭勝景。康熙、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舉行狩獵活動,同時召見蒙古王公。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出巡和圍獵活動就基本上停止了。

上午9點半到11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爲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像御門聽政、宮中日常視事、接見外國使臣等,屬於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基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屬於特殊的政務。

清朝皇帝的御膳菜單大揭祕 古代皇帝吃的真像電視上那麼豐盛嗎 第5張

皇帝在吃早飯時,太監會把請求召見的王公大臣們的牌子遞上來,叫做“膳牌”,由皇帝決定飯後召見誰。飯後,皇帝開始批閱大臣奏章、召見大臣。召見時,皇帝要詢問各方面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然後下發諭旨。

皇帝處理政務的另一種方式是御門聽政。清朝初期規定,皇帝逢五(即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要視朝,但是,政務繁忙的順治、康熙皇帝幾乎是每天聽政,而且聽政的時間多在黎明,許多重大決策都是在御門聽政時做出。

自嘉慶以後,皇帝漸漸懶惰。咸豐之後,御門聽政便廢棄了。到了同治、光緒兩朝,皇太后垂簾聽政,處理政務便變成另一種方式。皇帝每天上午處理完政務後,如果還有沒批閱完的本章,或還有一些其他沒辦的事情,下午還可以繼續辦理。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飯的時間,據記載,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兩點時吃晚飯,然後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着就開始學習。

皇帝在辦公和學習之餘,也安排娛樂活動。清宮中的娛樂活動有琴棋書畫、花鳥蟲魚、欣賞文物古玩、放風箏等等。由於每位皇帝的愛好不同,娛樂內容也不盡相同,最普遍的娛樂活動是看戲。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