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權威專家稱嚼食檳榔可致口腔癌 籲官方加強監管

權威專家稱嚼食檳榔可致口腔癌 籲官方加強監管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嚼檳榔有什麼風險

權威專家稱嚼食檳榔可致口腔癌 籲官方加強監管

在湖南各地,經常會看到大幅檳榔廣告。小小的檳榔,在當地支撐着一個龐大的產業。統計數據表明,以海南檳榔爲原料的湖南檳榔產業年工業產值已經達到5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

隨着湖南檳榔加工業的膨脹和技術的改進,檳榔加工能力大幅提升,產量和銷售量激增,咀嚼檳榔的人數也在大量增加。然而,許多人不知道,過多咀嚼檳榔,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來自湖南醫療部門的信息顯示,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等相關疾病日益常見。10年來,雖然在媒體上有一些相關報道,但是關於此類問題的流行病學研究,人們看到的卻不多。

2009年9月至11月,經中南大學湘雅附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原附二醫院副院長、教授凌天牖領銜的團隊,開始對湖南省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5個板塊各抽取一個市、州的居民進行抽樣調查,以分析咀嚼檳榔習慣在湖南流行的主要原因,瞭解目前湖南全省咀嚼檳榔習慣的流行態勢。

調查小組由湘雅附二醫院口腔科醫生和研究生15人組成。調查對象爲目前或者曾經每天至少咀嚼一瓣檳榔並持續6個月以上。

該報告指出,實際調查的2356人(戶)中,男性1225人,女性1131人;城市居民1100人,農村居民1256人。上述人羣中,目前有咀嚼檳榔習慣者287人,佔12.2%;曾經有咀嚼檳榔習慣者80人,佔3.4%。由此推演,湖南省居民咀嚼檳榔率達到15.6%。照此推算,湖南省嚼食檳榔的人數可能近千萬。在287名目前咀嚼檳榔者中,男性平均每天咀嚼檳榔9~10瓣,平均咀嚼年限9~10年;女性平均每天咀嚼檳榔3~6瓣,平均咀嚼年限9~12年。

在這次調查中,在咀嚼檳榔習慣者中發現OSF患者25例,其中城市20例,農村5例。人羣患病率爲1.06%,在咀嚼檳榔者中的患病率爲6.81%。病變主要發生於口腔上下前庭區、雙側頰部、翼下頜韌帶區、口底和舌部。其中8例出現嘴巴張口受限,7例發生不同程度的單側或雙側舌乳頭萎縮,分別佔所有病人的32.0%和28.0%。

此次調查的專家們向記者表示,OSF是一種口腔黏膜癌前狀態,咀嚼檳榔是其主要病因。國際上報道其癌變率高達7%~13%。更爲重要的是,以往的文獻和教科書認爲,OSF的臨牀體徵主要是口腔黏膜變白、發硬,張口受限等,未提及舌乳頭萎縮。而在本次調查發現的25例病人中,有7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舌乳頭萎縮。

據悉,上世紀在湘潭舉行的專項醫學調查中發現,湘潭市有35.75%的居民咀嚼檳榔,OSF的患病率達到3.03%。比照多年後的此次調查,全省的OSF患病率平均上升一倍。

湘雅附二醫院口腔科主任吳漢江教授說,上世紀90年代,該醫院口腔癌患者,平均一個月發現兩名左右。現在一個月幾十例常見。目前半數以上的口腔科患者,是因爲吃了檳榔引發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就是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爲的癌症前端狀況。在治療中,一些人被切掉了部分舌頭。#p#副標題#e#

50億元產值的行業

據可考資料,當年嚼食檳榔只是湘潭一帶的民俗,起源清初。早期的湘潭檳榔,是用石灰加糖熬成漿,塗在檳榔外表製成,被稱作“石灰檳榔”。此工藝後改爲用酒、糖精浸泡檳榔果後,點上桂子油、薄荷油之類的香料,稱爲“改良檳榔”。1995以後,檳榔作爲一種日常休閒食品,得以推廣。

其實,最開始將檳榔作爲果品的不僅是湘潭人,海南島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也有這個嗜好。但他們吃的是鮮果,嚼檳榔是爲了解除熱帶叢林中的瘴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着檳榔市場從湘潭走向湖南各地,並向珠江三角洲拓展。檳榔產業過去的手工作坊,大多被新型的現代化工業企業取代。不僅有了湖南省檳榔協會,1998年還制定了《湖南省食用檳榔地方標準》。

湖南99%的檳榔果產地在海南,而加工和消費則主要在湘潭。由於湖南檳榔業的迅猛發展,對檳榔鮮果的需求急劇增加,使得海南本地檳榔鮮果的收購價格近年來波動劇烈。

據業內人士分析,2006年是價格起伏的重要一年。檳榔價格幾經爭奪後,海南種植大戶聯盟成功擊破湖南採購商的聯合打壓,從3元/公斤一路上揚,到年底突破20元/公斤。2007年,由於湖南需求量猛增,當地的檳榔果一度上衝到70元/公斤的高價。據海南省有關部門統計,2001年,海南檳榔種植面積只有44.8萬畝,到2004年便發展到70.1萬畝,2005年又在此基礎上增加4萬畝,2010年發展到近百萬畝。

幾年時間,湖南檳榔品牌不斷向外擴張,目前已將網絡鋪展至全國20多個省市。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統計數據表明,以海南檳榔爲原料的湖南檳榔產業,年工業產值已經達到5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而海南檳榔目前每年產值也超過16億元。檳榔產業的迅猛發展還帶動了包裝業、運輸物流業等關聯產業的發展。一批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企業,也在檳榔產業的發展中獲益豐厚。

爭議不斷

然而,這一日漸膨脹的行業自本世紀初就開始不斷受到質疑。據湘潭晚報發表的文章,2001年湖南益陽盛傳檳榔使人變成“啞巴”;2003年,再次發生“檳榔有毒”、“檳榔致癌”的爭論,檳榔銷售一時大受打擊。

隨後,檳榔協會積極出面組織闢謠,請專家釋疑,請權威部門解惑,使檳榔銷售迅速走出了低谷。 2001年“逆風嚼出了9個億”,2003年全省檳榔銷售額突破13億元。

也有來自消費者的指責。湖南一所大學2001級研究生林堅與一家檳榔企業對簿公堂。林堅在起訴書中稱,自1998年,他開始食用這家企業的檳榔,2005年後,平均每天消費兩包。後發現,經常出現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牙周腫痛等症狀。林堅通過查詢資料、諮詢專家後意識到,大量食用檳榔有導致口腔癌、食道癌的危險。

2009年2月,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定,上訴人林堅未舉證證明其患有口腔潰瘍、牙周腫痛等疾病與其長期食用的檳榔有直接因果關係,依法駁回上訴。而另一個類似案件——攸縣周斌“食物中毒”事件在媒體介入後,周斌最終接受檳榔企業向其支付1500元“精神慰問金”的調解。#p#副標題#e#

問題出自哪裏

記者調查發現,檳榔企業遭受的種種爭議,主要集中在檳榔的加工過程和本身致病兩類。接受採訪的幾位專家,對此也有不同看法。

曾經有段時間,檳榔加工時添加物致病的觀點甚爲流行。這一看法,在部分製作商和銷售者中亦有不少支持者。據悉,檳榔口感好壞“一分在果子,九分靠做功”。檳榔醉不醉人、有沒有“勁道”,能不能讓人上癮,主要決定於加工檳榔時所採用的方法和配料。

“檳榔口感好壞,調製滷料是重點。”湖南益陽一名製作檳榔的老闆說,在檳榔製作中,添加石灰的用量非常講究。加石灰是爲了保證產品“遊離鹼度”不超標。否則,會因爲產品鹼性過大,導致食用者口腔黏膜破損,出現口腔黏膜潰瘍等病變。此外,滷水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也很講究。

湘潭市一名檳榔原料供貨商則說,現在檳榔裏面的成分越來越多,甚至達到幾十種,有些原料原本無害無毒。一些商家爲了圖便宜,採購低價、僞劣的原料,導致無毒的產品變得有害。該人士稱,產品適量添加一些製作成分,不會有問題,但是成分添加過量就會出問題。

湖南省政府參事、原湘雅附二醫院副院長凌天牖教授指出,最早發現有病人口腔發白變硬是在1984年。當時發現一名患者,嘴不能張開、害怕刺激性食物、口腔起泡、唾液減少。她從湘潭一路尋醫到長沙,大小醫院都查不出原因。最後,只好將患者的切片送到北大醫學部,對方與丹麥皇家醫學院的專家有交流,最終聯繫到了當時這方面的世界權威平波教授。

經平波指點,國內纔對這種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病理形成及癌症發病有了瞭解。1966年,世界衛生組織用英文發表了許多篇關於檳榔導致癌變的文章。在嚼食檳榔最多的印度,現在口腔癌約佔據該國癌症的一半,居世界首位。在臺灣,檳榔裏放置荖花和石灰,致癌率則更高。

有關科研發現,檳榔鹼水解後成檳榔次鹼,它刺激細胞產生很多物質,對人體有病理作用。但同時在發病機理上,還與敏感體質有關聯。比如有些的士司機長期食用並不發病,僅是牙齒的物理磨損。

監管應提到議事日程

凌天牖他們的調研顯示,湖南省6800多萬人口中,800多萬人目前有咀嚼檳榔習慣, 1000萬人經歷過咀嚼檳榔習慣,OSF患者約有70萬人。推測將來會有大量的相關疾病發生。

接受採訪的數位專家向記者表示,有鑑於檳榔產業的迅速發展和消費人員日漸向國內各地輻射,檳榔的毒理反應及成分標示,公衆應有知情權。而且,提示檳榔有害身體的警示,也應參照香菸的做法,標註在外包裝上。一位要求匿名的長沙口腔專家指出,據他詢問患者發現,民衆嚼食檳榔的選擇受到電視和戶外廣告影響較多,應該停止此類廣告的播發。

上述建言很少進入公衆視野。凌教授說,以前湖南省爲了產業發展,不準就此談論。1997年,作爲省政協委員的他,提交了檳榔影響身體健康和環境的提案。2006年,他再次做提案發出,還是不了了之。“其實我們要求得不高,就是要在檳榔的包裝上提醒:‘吃檳榔有害健康’。”

湘雅附二醫院口腔科主任吳漢江稱,研究檳榔問題的幾個教授,包括他本人,都受到過威脅,不準發聲。

但他仍然堅持認爲,要做成百年老店,企業應該與科研機構合作,將檳榔中的有害問題去除,纔有前途。

現年83歲高齡、一直研究口腔癌病變的湘雅醫院口腔科權威專家劉蜀藩表示,30年來,口腔癌患者數量攀升。檳榔的危害已經很明顯了。

2010年12月3日,據臺灣媒體報道,依據臺灣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民衆口腔癌發生個案中,可歸因於嚼檳榔的爲38%、歸因於吸菸的爲31%。爲預防口腔癌的發生,民衆應戒檳榔、戒菸。此外,有嚼食檳榔者應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嚼食後丟棄的檳榔渣引起的公共衛生問題,也讓一些管理部門感到煩心。

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劉自偉則稱,目前,湖南檳榔協會正在積極籌備起草檳榔的國家標準,請省內權威機構做毒理實驗。檳榔行業國家標準出臺後,對檳榔加工中的食品添加劑將進一步規範。

上世紀80年代,印度曾發起過一場關於是否廢除檳榔生產、銷售的討論。當時印度社會中,口腔癌病發率逐年增加,醫學界根據科研結果提出廢除檳榔的生產和銷售。這場對檳榔的抵制最終落敗。一些社會學專家總結,失敗的原因是檳榔已經作爲一種大衆生活習慣;另外,檳榔已成爲一些城市的經濟支柱。

但湘雅醫學院多位教授表示,對於檳榔引發的公共安全問題,政府應當嚴格監管,“不能光看眼前的GDP和就業,更要關注民衆的健康和由此產生的鉅額醫療開支。”天明 本報記者 洪克非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