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藥品頻頻換“馬甲”漲價 降價藥難尋消費者叫苦

藥品頻頻換“馬甲”漲價 降價藥難尋消費者叫苦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但對市民來說,卻難有感覺,甚至感覺看病吃藥越來越貴。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有些廉價藥一降價就消失,或者換個“馬甲”再上市,但價格卻高出了不少,讓消費者直叫苦。

藥品頻頻換“馬甲”漲價 降價藥難尋消費者叫苦

想買降價藥 還真不容易

“我一直搞不懂爲什麼都是同樣成分的降糖藥,價格卻差這麼多,我們這些低保家庭有點承受不了。”家住省城的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患糖尿病多年,平時只能靠長期大量吃藥來維持。家裏沒有什麼收入來源,就靠吃低保,藥費支出佔了家庭開支的大頭。雖然國家發改委幾乎每年都在發佈降價令,但常年買藥的劉女士卻覺得,一些藥就是換個名字和規格,成分效果基本沒啥變化,可價格卻越來越高。

記者在省城多家藥店走訪時,也發現了劉女士所說的藥品現象。根據國家發改委去年11月底發佈的降價通知,降價名單中比較常用的降糖藥“二甲雙胍”片劑0.25g×24片規格的最高零售價爲5元。當記者到藥店去購買此種規格的二甲雙胍時,省城多家藥店銷售人員都表示“店裏沒進這種貨”,降價名單中其他規格價格在9元上下的也幾乎沒有貨。其他規格的產品反而特別多,但價格卻很貴,比如0.5g×30片的二甲雙胍緩釋片售價爲28.6元。

在上述通知中提到了常用的降壓藥尼莫地平,其中片劑規格在0.2g×20片最高零售價爲5.7-9.7元。在濟南解放路一家藥店,記者詢問是否有此種規格降價藥時,銷售人員表示這兩種價位的都沒有,店裏有日本進口的,規格是0.2×50片,價格爲30元左右。

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記者發現,降價令中涉及的多種規格的藥品在省城藥店幾乎難覓蹤跡,即使有,規格也發生了變化,但價格高出規定限價數倍。

“這種同一種藥名字規格不同,價格相差較大的現象在藥店裏非常普遍,有時候我們店裏的銷售人員也分不清哪個是哪個。”漱玉大藥房一家連鎖店的朱經理對記者說道。

藥品頻“換臉” 消費者被誤導

“藥品降價後,由於利潤低,藥廠沒有動力生產,所以他們要麼消失,要麼想辦法重新‘換臉’上市,價格自然不一樣了。”一談起藥品換名的現象,已經從事醫療衛生工作40多年,現在省城一家藥店擔任用藥諮詢的滕清傑連稱該現象“非常煩人”。

滕清傑擁有普通外科、放射科、內科等多科室醫療經驗,在他看來,醫藥工作由於自身的專業性,是非常特殊的,普通老百姓無法知曉一種藥物的具體成分、療效、成本,因此當商家換個名字劑型重新上市後,極易誤導老百姓走進價格陷阱。“就像同樣是鹽,但藥商說這是‘氯化鈉’,是一種新藥,老百姓不知道啊,就以高價格買了,其實我們知道它就是同樣的東西。”

“藥廠通過改劑型、改規格再重新申請上市是有客觀原因的。”據省城一三甲醫院藥劑科負責人介紹,由於一種新藥的研發投資大,研製週期長,很多藥廠都沒有積極性去做。每次降價令出來後,藥廠必須要考慮盈利,因此改劑型、變規格就成了常用的手段。“有些劑型確實工藝是不一樣的,比如片劑和膠囊,再比如緩釋類的藥品比普通藥品具有服用方便的優點,這也是廠家工藝的改進,因此出現價差是正常的,但不能太過分。”

記者瞭解到,爲規範藥品因規格、劑型不同導致的價格差異過大,國家發改委在2005年就已經出臺了藥品差比價規則,規則對於治療同一種疾病的同種藥品,因劑型、規格或包裝材料的不同而形成的價格之間的差額或比值進行了詳細規定。比如以降價令中代表品價格爲基礎,其他條件相同,包裝數量增加1倍(或減少50%),價格相應乘以(或除以)1.95。而在實際執行中,價差則提高到了四五倍。

定價規則複雜 貴的不一定療效好

藥品的定價過程中哪些環節會出現問題?對此,一省級醫院醫務科負責人則表示,同一種成分的藥,自身確實存在一些研發、工藝、流通及宣傳方面的費用差距。像膠囊類就比片藥工藝高一些,價高的藥可能添加了一些無害但又十分必要的賦形劑,因此在劑量、價格方面有了差距。再加上一種藥品定價上市要經過藥監、物價等部門的審批,多龍治水,各部門利益存在,最終藥品價格也千差萬別。“藥品定價可以採取聽證制度,形成公開、透明的價格機制,削弱部門利益。”

“此外解決藥品改頭換面規避‘降價’必須從源頭上進行規範,”他認爲,在新藥審批方面要切實改變一個品種上百家企業生產的局面,對於只改變劑型、規格就申報“新藥”的藥品應從嚴審批。目前國家正在推行的基本藥品目錄和藥品集中採購招標都是很好的做法,但關鍵是要嚴格把關執行,對於未入採購網的企業產品要堅決剔除,新藥招標時要嚴格審覈,做好備案追蹤。“真正從根源上整治改頭換面藥品,靠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一家是做不到的,必須跟藥品價格管理部門的聯動,互相配合來共同形成強有力的管理,來抑制這種現象。”

滕清傑則表示,除了加強新藥審批監管外,消費者也要培養良好的用藥習慣,多學習一些藥理知識,不要被形式多樣、包裝花哨價格不菲的藥品迷惑。雖然價格低的藥品或許存在較大的副作用,但貴的藥也並非是療效一定好,在購藥時還是要避開“藥品越貴越好”的誤區。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