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紅薯嗆氣管喪命 教你不同異物處理方法

紅薯嗆氣管喪命 教你不同異物處理方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人緊急將孩子送到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醫院院區,醫院爲小寶寶進行急診手術,從雙側氣管分別取出黃豆大小的紅薯塊。但由於缺氧太久,小寶寶術後4小時後還是處於深度昏迷,後經過手術護理總算從鬼門關硬闖過來。醫生就此提醒:嬰幼兒誤吞異物的病例時有發生,家長在護理5歲以下的小孩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紅薯嗆氣管喪命 教你不同異物處理方法

案例

紅薯嗆氣管,小孩命懸一線

11月19日晚,一歲11個月大的小船被緊急送到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醫院院區。其家長介紹,當天下午4時左右,小船吃紅薯粥時因爲哭鬧而把紅薯嗆進了氣管,當時小船就出現氣促、發紺症狀,並陷入了昏迷。父母趕緊將小船送到醫院,此時小船已經是深度昏迷,同時還合併有嚴重的氣胸、縱隔及皮下氣腫,入院時血氧測不到,心率緩慢並且需要藥物維持,可謂“生死未卜”。

小船入院後,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醫院院區耳鼻喉科聯合麻醉科、ICU、外科共同給他進行急診手術。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鍾建文介紹,手術中可以看到小船的氣管內全是血性分泌物,吸除這些分泌物後,小船情況有了好轉,血氧可以測出,約40%~60%。然而,此時小船心率更慢了,小於40次/分。

如果不盡快取出氣管異物,小船危在旦夕!醫生邊繼續手術邊探查氣管異物,同時進行胸外按壓等處理,終於在小船的雙側支氣管分別取出一粒黃豆大小的紅薯塊。紅薯取出後,小船的血氧和心率纔回升至正常。

支招

不同的異物處理方法不同

南方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李旭介紹,急診科經常碰到因誤吞異物而緊急就診的患者,其中主要是嬰幼兒和老人。老人因爲牙齒脫落或使用義齒,咀嚼功能差,口內感覺欠靈敏,食管口較鬆弛,容易誤吞異物;而兒童特別是低齡的嬰幼兒往往喜歡把周圍的東西無意識地往嘴裏送,或在餵食時因打鬧而誤吞異物。這些異物可謂五花八門,常見的異物有魚刺、雞骨、果核、硬幣、鈕釦、棋子、別針、玩具小零件等。

李旭說,誤吞異物按照異物前往的位置可以分爲兩種:消化道異物和氣管異物。

一、氣管異物:

氣管嗆入異物比較危險,發生誤嗆者其症狀多表現爲突然出現的嗆咳,多數同時伴有面紅、氣促,嚴重者可出現嘴脣或全身發紺,甚至陷入昏迷。

處理方法:

1.對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搶救者可把患兒俯臥放在搶救者的手臂上,另一手(五指併攏且拇指指腹與食指指腹緊貼)對着患兒的背部拍擊,這有助於將卡喉的異物排出。

2.對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可使其平躺在地上,搶救者雙手重疊、掌心對着患兒的腹部(胸口與肚臍之間)快速向上推壓,這也有助於卡喉的異物排出,但忌用力過猛。

3.對於成人或大齡兒童,搶救者可站在患者的背後,雙手抱着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將拳的拇指一側放在患者的腹部(位置同上),另一手抓住自己的拳頭,快速向上推壓患者的腹部,推壓用力應限於搶救者手上,不能用雙臂加壓,也忌用力過猛。

鍾建文強調,以上方法僅限於出現異物卡喉引起窒息時應用,平時切勿在正常兒童身上試用。如果採用上述方法異物依舊卡在孩子的氣管,不要猶豫,立即將孩子送醫院治療。而對於異物已完全進入氣管,這時小孩經過一段時間劇烈咳嗽、氣促後,呼吸漸趨於平順,則上述方法均已不適用,此時應立即送醫院作進一步診治。

專家提醒:

鍾建文提醒廣大家長,小孩在5歲以前容易發生氣管異物,家長照看寶寶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不要給5歲以內的兒童吃花生、瓜子、果凍等食物;小孩子在吃飯或者嘴裏含有食物時,千萬不能逗他笑或惹他哭;不要追着小孩給他餵飯或其他食物,不要讓小孩嘴裏含着東西走路或玩;家裏能夠放進小孩嘴裏的物品都要收好,不要讓小孩輕易就能接觸到。

二、消化道異物:

將異物吞下以後,當時沒有發生嗆咳、呼吸困難、口脣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現,表明異物已進入了消化道。

處理方法:

這時要判斷吞下去的異物屬於哪種類型,應分三種情況對待:

1.一般來說,表面平滑、體積不大的異物,例如棋子、硬幣、鈕釦等,可以像食物一樣通過食道進入胃和腸,再由肛門排出,對人體沒多少損傷。爲了幫助異物早日排出,防止其過久滯留於消化道,可以給吞嚥異物的人吃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進腸道的生理性蠕動,加速異物排出。每次排便時都應仔細檢查,直至確認異物排出爲止。

2.如果誤吞的是尖銳的、帶尖帶鉤的異物,例如釘子、假牙、碎玻璃等,這時千萬不能大意,必須火速去醫院檢查處理。

3.有時誤吞下去的異物雖然沒有尖銳外形,體積也不大,但是較重,如金戒指等,進入胃內以後會因爲過重而沉入胃的最低處,無法隨胃蠕動進入腸道被排出,時間長了可引起胃黏膜損傷、出血甚至發生穿孔,也必須及早去醫院請醫生幫助將其取出。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